周慧穎(錦州)

中午去食堂,打菜的大姐拿着盛菜的大勺子指點着亂燉,示意我今天有好多“乾貨”:西紅柿、茄子、土豆、紅燒肉混搭在一起,色澤亮麗。面對大姐的好意,我還是搖了搖頭,指着旁邊清淡素雅的白菜粉條湯,說:“來份白菜湯。”

食堂的亂燉曾經很受我的追捧,以往是排了隊、剩個盆底也要打上一份。現在,我的口味轉變了,像喝豆漿不再加糖一樣,更喜歡原汁原味。

有人說:亂燉是來者不拒,凡是來者,都是生活的恩賜和哺養。而纖塵荏苒,流年繾綣,我們慢慢還是學會了改變,學會了拒絕。

記得初中時,我特別喜歡看《青年文摘》、《遼寧青年》。那時一同學的姐姐上高中,訂了《青年文摘》,週末,同學便將姐姐看過的雜誌借給我,我特意準備了一個綠色硬皮的日記本,工工整整地把喜歡的篇章、段落摘抄下來,反覆誦讀。

現在的我,再翻閱起當年視爲寶貝的雜誌,已然沒了當初的熱忱,與雜誌欄目的內容分明有了代際感,光陰過去,青春灼灼,那份少年懵懂的情懷也已擱淺在舊時的海灘。

如今,我更喜歡讀的雜誌是《環球人物》、《格言》。《環球人物》包羅萬象的評論、政要、名流、文史、科普等欄目,成了我瞭解世界的窗口。《格言》裏多元化的內容,既賦予我一種小清新,又帶給我追隨時尚的潮流感。

週末,我會手工爲家人縫製薄棉拖鞋。全程手工縫製,感受慢生活,體會一針一線間的靜泊之心。懂得了生活如萬花筒,有展書品茗的愉悅,也有親手爲家人做點什麼的滿心歡喜,更有每日看着家人穿上這雙柔軟、舒適拖鞋時的幸福感。而這之前,我都難以想象自己可以這樣安心、靜心地坐下來做女紅。

從外化的飲食、閱讀的悄然變化,到內化的心性轉變,與其說是自我的改變,更像是時光的選擇。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心靈被賦以不同的慾望、不同的期許、不同的奢求。唯願在時光的流走中,仍如唐代高僧齊己所言“江花與芳草,莫染我情田”,縱是老盡滄桑,心中依舊無邪如昨,靈魂澄澈,視萬物爲純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