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740萬常駐人口的國際經貿港口,香港本土的水產養殖雖算不上繁榮,卻依靠優質的國際貨源爲本地水產消費注入了巨大活力。進口魚類和海產總值高達25.5億美元,超過40%的進口食用海產轉口到其他亞洲國家。去過香港的朋友或許都有類似的感受,相對於上海等大陸都市,香港的水產餐飲遍地林立,不僅價格更加便宜,品質上也更勝一籌。

  在此環境下,僅需輕度烹飪、凸顯食材品質的水產日料自然能凸顯優勢,在同類餐飲中一枝獨秀。相較別處而言,廉價優質到不可思議的豐富食材同時促進了放題這一經營形式的風行。

  有此背景,近日,依靠在年輕消費羣體中建立優質口碑、專注日料放題的餐飲企業大喜屋集團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同人融資有限公司爲其獨家保薦人。

  香港日料第一股將登陸資本市場:大喜屋能否滿足投資者的胃口

  或成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本地日料類企業,口碑系重要因素

  大喜屋在香港經營13間餐廳,其中包括12間日式放題料理餐廳及一間自選菜餚餐廳。根據灼識諮詢報告,以2018年收入計算,憑藉香港黃金地段的13間商鋪和8.084億港元年收入,公司不僅在香港日式放題料理市場中排名第一,在香港全體日式餐廳中也能穩坐第二把交椅。

  香港日料第一股將登陸資本市場:大喜屋能否滿足投資者的胃口

  香港日式放題料理餐廳經營相對集中,根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18年,五大參與者佔有約72.5%的市場份額(以收入計算)。2018年,大喜屋營運的13間日式放題料理餐廳共佔據約37.1%的市場份額。

  公司當前的日式放題料理品牌(包括大喜屋、大瀛喜、大滿喜及吉壽)在香港已具備標誌性,贏得了“優秀開飯熱店大賞—最優秀開飯日本菜餐廳”殊榮,並於2018及2019年度獲香港旅遊發展局認證爲“優質餐館”。

  根據招股書披露,公司計劃在2021年3月31日之前,在交通便利、顯著且具備相對較高人流量的位置開設五間新的極尚大瀛喜與極尚大喜屋品牌日式放題料理餐廳,及三間新的岩鹽品牌日式自選菜餚餐廳,持續餐廳網絡擴張,以增加收入、提升品牌知名度並擴大客戶羣。

  此外,大喜屋計劃於香港建立中央廚房以支持現有餐廳,並擬定於2021年3月底前增開八間餐廳,通過集中化食品加工實現更好的成本控制與食品質量一致性,進一步壯大香港的餐廳網絡。

  香港日料第一股將登陸資本市場:大喜屋能否滿足投資者的胃口

  收入穩定增長,但遠期成本壓力或將增大

  2017-2019財年,大喜屋分別實現收入同比增長28.46%、17.64%;實現淨利潤同比增幅從負20.84%到正147.47%。

  香港日料第一股將登陸資本市場:大喜屋能否滿足投資者的胃口

  憑藉在日式放題料理領域的經營體系及領先地位,公司實現了出衆的規模經濟效益與成本效益。同時,食物生產過程的規模經濟效益(例如系統化的食物製作、以經濟實惠方式採用食材等)亦幫助提高了食物生產效率。通過對若干食材進行工廠化預處理的方式,大喜屋成功降低了營運成本並減少食材浪費。

  目前原材料成本爲公司最大的成本支出。根據招股書披露,2017-2019財年,食品及飲料成本分別爲約275.2百萬港元、336.0百萬港元及372.6百萬港元,佔收入的比重分別爲49.6%、47.1%及44.4%,使用的主要食材爲海鮮、肉類、米類、蔬菜、糖果及配菜配料。身處倚重進口的國際港口,幾乎所有香港日料餐廳消費的原材料均從中國大陸、日本、挪威及其他國家進口,因此大喜屋的成本支出易受到匯率波動影響。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及灼識諮詢預計,香港主要食材的平均進口價格,尤其作爲日料主材料的海鮮的平均價格將呈增長趨勢,預計未來會對公司造成不斷上升的成本壓力。

  點單模式是公司成功的優勢之一

  截至目前,公司餐廳佔用總許可樓面面積約7176平方米,共有約3657個座位。同時也經營2間工廠以支持餐廳運營,負責食品預加工及儲存。

  與其他自助式餐廳一樣,顧客停留的用餐時間通常爲2-3小時。但不同於大部分餐廳中顧客自行取用食物,大喜屋青睞於點單傳菜。點單制可以讓餐廳擁有更高的座位排布密度,增加餐廳可容納的就餐人數,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繁華地段自然能提高利潤。其次,點單制能帶來更加規範的食材管理,保證食材新鮮,對於挑剔的食客老饕這也意味着更好用餐體驗。

  香港日料第一股將登陸資本市場:大喜屋能否滿足投資者的胃口

  大喜屋的上市無疑將進一步增強公司對香港日料放題市場的影響力。但對比近日在香港上市即破發的老牌本地餐飲企業太興,大喜屋的未來仍需驗證。當然,筆者個人還是看好大喜屋所代表的經營方案,畢竟只要價廉物美,誰能抵禦在魚生海味中無限暢享的誘惑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