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其實是我們需要搞清楚的第一個問題——這批黃金的性質,即馬蹄金、麟趾金、金板和金餅在西漢時都是真正的流通貨幣嗎。同馬蹄金、麟趾金以及金板相比,金餅是其中最有可能屬於真正能夠實用的流通貨幣。

劉沫沫真的是西漢的有錢人嗎?(一)

——從blingbling的黃金談起

作者| 陳二

截止到2016年4月,海昏侯墓共清理遺物1萬餘件(套),其中金器478件,包括金餅、馬蹄金、麟趾金、金板等,總重量約115公斤。BlingBling的小餅餅們排排坐,成爲展覽“大漢海昏侯——劉賀與他的時代”中最受市民朋友歡迎的展品之一。

圖一 展廳復原陳列的金餅餅(圖片來自展覽宣傳冊)

按照今天的市價,115公斤黃金摺合人民幣約爲叄仟叄佰多萬元,墓主人劉賀也因此被戲稱爲“來自墎墩山的多金男子”。但是,一切拋開時代背景所講的故事都是耍流氓!

2019年的10塊錢和1989年的10塊錢所擁有的購買力顯然大相徑庭。想要知道沫沫究竟是不是真土豪,還是要放到他所生活的時代去看。

問題一:沫沫到底有多少黃金呢?

劉沫沫生於武帝徵和元年,卒於宣帝神爵三年,踩着武帝征伐後物資緊張的尾巴,整體上生活在昭宣中興的時期。

漢承秦制,沿用“銖、兩、斤、鈞、石”五權制的重量單位,其一斤約爲250克,也就是說沫沫隨葬的黃金總重量在西漢時應爲460斤左右。

460斤黃金在西漢,算多嘛?

“大司馬、大將軍光宿衛忠正,宣德明恩,守節乘誼,以安宗廟……賞賜前後黃金七千斤,錢六千萬”

(《漢書》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傳》)

“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爲文,奉黃金百斤,爲相如、文君取酒,因於解悲愁之辭。”

∴沫沫一輩子剩下的黃金

=霍光一輩子受賞黃金的6.57%

=司馬相如4.6篇《長門賦》稿酬……

這樣一比,沫沫好像稱不上西漢的“多金男子”呢。

問題二:460斤黃金在當時能買啥?

emmm,最極端的可能是什麼都買不到①!

這其實是我們需要搞清楚的第一個問題——這批黃金的性質,即馬蹄金、麟趾金、金板和金餅在西漢時都是真正的流通貨幣嗎?

先說“馬蹄金”和“麟趾金”。歷史文獻中最早明確談及“馬蹄金”、“麟趾金”是在漢武帝時期。

“三月,詔曰:‘有司議曰,往者朕郊見上帝,西登隴首,獲白麟以饋宗廟,渥窪水出天馬,泰山見黃金,宜改故名。今更黃金爲麟趾褭蹏以協瑞焉。’因以班賜諸侯王。”

(《漢書》卷六《武帝紀》)

這其實是武帝第三次爲紀念祥瑞所鑄的貨幣,此前亦有“白金三品”和“白鹿皮幣”。

“於是丞上指,請造白金及五銖錢,籠天下鹽鐵,排富商大賈,出告緡令,鉏豪強兼併之家,舞文巧詆以輔法。”

“上與張湯既造白鹿皮幣,問異。異曰:‘今王侯朝賀以蒼壁,直數千,而其皮薦反四十萬,本末不相稱。’”

武帝時期,“外攘四夷,內興功利”,使西漢中央政府陷入了空前的財政危機。“白金三品”和“白鹿皮幣”“本末不相稱”,是爲虛值貨幣,受賜的諸侯們可能要以皇帝規定的兌換比例上交黃金或銅錢,是武帝爲彌補財政虧空採取的措施之一。

打個比方,就是武帝用10塊錢造了種“幣”,然後告訴你值4000塊,得用4000的東西去換,必須換,不換殺頭……

據此,有學者認爲,第三次的祥瑞“馬蹄金”、“麟趾金”同前兩次的“白金三品”和“白鹿皮幣”一樣,屬虛值貨幣。簡單來說,就是不能花!

金板篇

再來看看金板。在沫沫之前,有“金版”,可指戰國時楚國的一種貨幣。它是一種帶銘文的金版,上用銅印印若干小方塊,使用時根據需要切下。而金板,是在沫沫的墓中首次出土的,未見文獻明確記載,其上也沒有銅印小方塊,不屬於楚國的“爰金”。

從出土位置上看,金板與金餅、馬蹄金、麟趾金共出,那麼在功能上可能有一定的聯繫。

秦漢帝王祭祀禮儀過程中一般有冊祝、祕祝、封藏等儀節,會用到“玉牒”等文書。

“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太一之禮。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書祕。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

封禮既指封土爲壇以祭天,也指金策石函玉牒之封藏以告神。因此,有學者認爲沫沫的金板或可稱“金牒”、“金策”、“金簡”,其功能可能爲天子祭祀過程中用於書刻的“禱辭”載體。簡單來說,還是不能花!

金餅篇

最後再來說金餅。沫沫墓中共出土金餅385枚,是出土數量最多的金器。同馬蹄金、麟趾金以及金板相比,金餅是其中最有可能屬於真正能夠實用的流通貨幣。

考古資料顯示,至少在戰國中晚期,金餅就已經開始使用併爲隨葬用冥幣(陶製“金餅”、鎏金銅“金餅”)所仿製,後經秦至西漢而逐步達到頂峯,從而成爲主流的金幣鑄造樣式。

但是!在沫沫的餅餅上書有“南藩海昏侯臣賀元康三年酎金一斤”。

“至武帝時,因八月嘗酎,會諸侯廟中,出金助祭,所謂酎金也。”

也就是說,這些原是屬於中央政府的“稅收”,實際上不歸沫沫所有②。簡單來說,依然不能花!

不能花的錢,等於沒有錢!

如果說隨葬的黃金大部分爲不可實用的“身份象徵”,那麼在墓室北迴廊錢庫集中出土的約200萬枚、10餘噸的五銖錢,代表的一定是撐起沫沫的衣食住行“真錢”啦(咳咳,也可能是“假錢”③)。

#10餘噸的五銖錢可以幹什麼呢?#

我們下篇繼續說

展覽“大漢海昏侯——劉賀與他的時代”

歡迎你哦~

[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昌市博物館,南昌市新建區博物館.南昌市西漢海昏侯墓.考古[J].2016(7).

[2] 徐承泰.秦漢貨幣若干問題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

[3] 趙曉軍.中國古代度量衡制度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

[4] 楊君.馬蹄金和麟趾金考辨.中國錢幣[J].2017(3).

[5] 李偉.西漢財政政策研究[D].南京:南京師範大學,2012.

[6] 耿慶剛.海昏侯墓金板小考.考古與文物[J].2017(3).

[7] 許寧寧.漢代馬蹄金與麟趾金考辨——兼論圓形金餅並非麟趾金.北方文物[J].2019(2).

[8] 彭志才.論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銅錢的來源與性質.地方文化研究[J].2016(5).

[9] 高希中.南昌西漢海昏侯始末.南方文物[J].2016(4).

①黃金在漢代是否爲真正的流通貨幣,學術界仍存在不同的看法。第一種看法認爲黃金具有完全的貨幣職能,黃金處於主幣的地位,西漢爲事實上的金本位時代;第二種看法認爲黃金是一種非完全意義上的貨幣,處於物品在貨幣的歷史階段,具有兩重屬性;第三種看法認爲黃金不是貨幣,“上幣”的流動範圍侷限,且與商品貨幣流通沒有必然聯繫,是不承擔確實貨幣職能的貴金屬。

②劉賀被封侯時,實際上被剝奪了去宗廟祭祖的權利,也就是說他其實不需要準備“酎金”。這些“酎金”的存在可能代表了劉沫沫的“期望”,他幻想有一天可以“出金助祭”。

③有學者認爲出土的五銖錢的來源之一可能爲昌邑王父子私鑄貨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