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件麝牛骨骼標本的由來: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贈送給時任國家領導人一對麝牛,飼養在北京動物園,死亡後將其中的一隻移交給北京自然博物館製作成剝製標本(編號:214790)和骨骼標本(編號:123887)各一件。麝牛(Ovibos moschatus)是北極苔原上的代表性動物,體型似牛,但全身覆蓋着深褐色的長毛,頸部和軀幹部分的毛特別延長,可達30 cm,下垂至膝關節及以下。

識骨尋宗

見證中美友誼的麝牛骨架

這件麝牛骨骼標本的由來: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贈送給時任國家領導人一對麝牛,飼養在北京動物園,死亡後將其中的一隻移交給北京自然博物館製作成剝製標本(編號:214790)和骨骼標本(編號:123887)各一件。

01

國禮麝牛的來歷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標誌着兩國之間關閉了多年的外交大門再次打開。在回國前的晚宴上,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政府表示,將向美國贈送一對大熊貓“玲玲”和“興興”作爲國禮,爲這次歷史性的訪問劃上圓滿的句號。實際上,在得到獲贈大熊貓的最終確切消息之前,美國代表團就已經決定要贈送一對麝牛給中國。

北京動物園裏的“米爾頓”

圖片:Milwaukee Journal(Aug 12,1972)

最終,來自舊金山動物園的“米爾頓”(Milton)和“瑪蒂爾達”(Matilda)被選中,並於當年4月9日抵達北京動物園。這是美國動物園裏首次圈養繁殖成功誕生的兩頭年輕麝牛。不過遺憾的是,它們並沒有在北京生活太久。1975年2月,“米爾頓”死於吞食異物造成的胃腸損傷,“瑪蒂爾達”則據稱死於1980年。

“米爾頓”和“瑪蒂爾達”死亡後被製作成標本,永遠保存。

剝製標本

骨骼標本

02

麝牛的生物學介紹

麝牛(Ovibos moschatus)是北極苔原上的代表性動物,體型似牛,但全身覆蓋着深褐色的長毛,頸部和軀幹部分的毛特別延長,可達30 cm,下垂至膝關節及以下。成年麝牛肩高1.2~1.5 m,體長1.9~2.3 m,體重200~410 kg,通常雄性的體型和重量較雌性大1/4。

雌、雄麝牛都會散發出一種類似麝香的味道,發情期雄性尤爲明顯。不過這種味道並非源自專門的腺體,而是來自它們的尿液,麝牛也因此“體味”而得名。

左側爲雌性,右側爲雄性。

圖片:Elizabeth McClelland / Kays and Wilson's Mammals of North America

分類上,麝牛屬於偶蹄目牛科羚亞科羊族,是羊族體型最大的成員之一。雖然名字帶有“牛”,但實際卻與羊的親緣關係更近。麝牛的角基部膨大,雄性尤爲明顯,幾乎覆蓋了整個頭頂。角向頭兩側發出後即彎曲,雄性的角比雌性更爲粗壯。同時麝牛尾巴極短,僅9~10 cm,完全隱於長毛中而很難看到,它的四肢也很短,蹄似牛蹄但更顯寬闊。

作者|北京自然博物館 曾朝輝 副研究館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