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源于通古斯,最初之时,他们最引以为傲的即是八旗骑兵,兵锋所指,少有人敌。只是,在清初之时,清朝骑兵遇到了对手,沙俄政府所掌控的哥萨克骑兵亦是颇为强悍,令人侧目。雅克萨之战时,这两支铁骑多次交手,各有胜负。而在此战结束后,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条约,即为《尼布楚条约》。

关于这个条约,历来纷议颇多。不止于我国史学家们对于这个条约褒贬不一,连获得诸多利益的俄罗斯对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都存有很多异议。今天就请您和我一道,沿着历史长河回溯,去往三百多年前的那段风云跌宕的时期看个究竟。

话说,《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订前后,正是大清帝国统治重心日益南迁,而沙俄帝国积极扩张领土的时代。彼时的东北、西伯利亚,名为清朝的龙兴之地,但相较于繁华的中原确是实打实的“蛮荒之所”,再加之大清的迁民政策,偌大的东北沃土鲜少人烟,清朝已无力统治那片黑土地。

条约的签订,实则是为清朝、沙俄两大帝国划分了势力范围。须知,当时边境的游牧部落同时向两国进贡,可见其时边境的许多百姓也不甚清楚自己到底从属哪国。为了避免两国之间发生更大的冲突,《尼布楚条约》自然很有签订的必要。

说起来,早在大明末年,沙俄政府就被远东的广阔地带所吸引,已然着手准备蚕食外东北。京城的崇祯皇帝自顾不暇,无力抵抗游击作战的哥萨克骑兵,蒙古土皇帝林丹汗也限于内战无法自拔,这就给沙俄的野心提供了方便。

按理说清朝有能力和精力对付这些来自遥远北方的游牧民族,可入关后的八旗子弟早就被中原的繁华迷了眼,尚武精神比之昔年也稍有退步。清朝政府也不再重视北方的防卫,他们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在他们眼中尽是雪山冰河的外东北怎能和富庶的中原相提并论?

十七世纪,沙俄加快了蚕食外东北的脚步。从顺治三年开始,沙俄政府就有组织的向大清境内派遣数支军队,妄想通过吞兵的方式,逐步吞并黑龙江。沙俄军队无恶不作,他们把达斡尔族驱离世代居住的打猎场,烧杀抢掠,给当时边境各民族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终于,清政府着手开始反击了。顺治九年起,清政府接到赫哲族人民的援助请求后发兵与之战,给予沙俄以沉重打击。自那之后,双方几十年来互有胜负,在东北边境打得火热。​直到康熙二十八年,两国在打了几十场仗后终于停了下来,在雅克萨缔结了和平条约。这个条约意义重大,规定了双方边界,亦让两个大帝国免于长时间交战,中俄双方也得以安心发展。

参考资料:《清史稿》《中国通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