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柔了,

雲淡了,

春天來了。

在明媚的春光中,

很多市民會選擇去郊遊踏青。

去哪裏?

大美包頭,任你悠遊

莊嚴的寺廟

古老的長城

結茅的古城

綠色健康的採摘園

功能齊全的溫泉度假村

文化積澱豐厚的工匠博物館

……

不誇張地說,

這些地方每一處都能讓人流連忘返。

祈福聖地五當召

國家4A級旅遊景區,身處陰山深處,草木濤濤,芳香嫋嫋,碧波粼粼,清風習習,好似一幅絕妙的山城翠意圖。

作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當召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是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文化領域極具代表性的一座格魯派寺院,也是全國境內歷史原有形制保留最完整寺院之一。“五當召”是蒙古語和藏語混合詞彙,“五當”是蒙古語“柳樹”之意;“召”系藏語,意爲“寺院”。五當召早期也有藏語名稱爲“巴達嘎爾召”,意爲“白蓮花寺”。五當召始建於清高宗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民間也有觀點認爲以往召內早期個別建築可以追溯至康熙年間。

五當召重重殿宇層層樓閣皆依山勢而起,由低到高錯落有致,金幢寶頂光芒閃耀絢爛奪目,鱗次櫛比氣勢恢宏。遠看高大巍峨的殿堂潔白如雪,頂部紅色牆體與各種佛教文化圖案、窗飾、銅器,均以獨特的協調美感爲寺廟建築增添了無盡莊嚴,殊勝之餘更顯雄奇壯觀。五當召歷經兩百餘年不斷擴建,總體形成一陵、三府、八殿以及九十四棟僧房組成的宏大格局。其中,殿宇倉舍3434間,佔地300餘畝。

人佛共居美岱召

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呼包鄂金三角地帶。北依陰山,南臨黃河,盡覽自然繁華。

遊美岱召,一定要看古寺的壯美,壁畫的精美,還要看人佛共居的奇觀,瞭解成吉思汗17世孫阿勒坦汗的故事以及三娘子的傳奇。美岱召始建於明代中期,是明朝隆慶五年(1571年),被明朝封爲順義王的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孫阿勒坦汗,統領蒙古十二土默特所居住的古城寺廟。1606年稱靈覺寺,清乾隆曾賜名壽靈寺。美岱召的得名是因爲麥達力活佛在此坐牀的緣故。萬曆十一年(1583年),西藏僧界特派麥達力活佛來蒙古掌教,因麥達力活佛曾在靈覺寺坐牀併爲彌勒佛像主持開光儀式,人們便俗稱靈覺寺爲麥達力召即美岱召。

召內殿宇樓閣富麗堂皇、雄偉壯觀。大雄寶殿爲三間重檐歇山頂兩層樓,是該寺最爲宏偉的建築,殿前有兩棵粗壯茂密的明代古松,蒼然靜穆。殿內20多米高的金柱一貫到頂,柱上用瀝粉貼金繪製的五爪盤龍栩栩如生。殿內壁畫場面宏大紛繁,造型生動,工藝精美,具有濃厚的蒙古族藝術風格。

趙秦漢魏金長城

說到古蹟,不得不提包頭的古長城。

在自治區乃至全國,還很少有一個城市的長城能夠像包頭這樣,先後有五個時代(戰國趙、秦、漢、北魏、金)6條長城遺蹟在市內縱橫,總長度達340公里,其中的戰國趙長城和秦長城又先後在北魏泰常八年和漢武帝元朔二年第二次被修繕使用。秦長城始築於公元前214年,《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三年,“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闕、陽山、北假中,築亭障,以逐戎人”。因爲北方的匈奴特別強悍,不斷南侵,對秦王朝構成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秦始皇派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修築長城,鞏固北部邊防。

趙長城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長城,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保留比較好的一段在包頭至石柺公路10公里處。大約在趙武靈王二十至二十六年(公元前306-前300年)修築。站在土築長城之上眺望,可隱約看到這段從大廟起,東向邊牆壕村,西向昆都侖區的古蹟。

土色芬芳看古城

包頭古城文化旅遊景區位於石柺區喜桂圖新區,項目以“西北民俗風情、重現老包頭文化”爲主題,佔地面積500畝,總投資約3億元,計劃分三期建設,目前一期建設已基本完成,投資1億元。

項目有蒙古特色餐飲、蒙古包住宿、遊樂項目、民族特色博物館、傳統工藝製作等,是集觀光、遊憩、休閒、度假爲一體的綜合旅遊區。傳承和創新蒙古特色飲食文化、藝術表演,挖掘民族傳統工藝,收藏民族特有的藝術品,保留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更多人瞭解民族傳統文化。

採摘園裏春意濃

田禾莊院摘櫻桃。九原區田禾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3年,位於九原區哈林格爾鎮嗩吶村,合作社佔地800畝,其中設施日光溫室蔬菜瓜果種植、大棚種植、種豬養殖場、種養基地、生態餐廳、食品配送中心,具備現代化的包裝、貯藏設施,可常年向包頭市場提供各類純綠色蔬菜和肉食品。據田禾負責人唐林平介紹,採摘園櫻桃、草莓、黃瓜分時段、差異性種植,氣候影響不大,長勢不錯。可以讓每一位來的遊客喫到自己最喜歡的品種。價格與市場上相差不大,口感、味道卻是新鮮細膩。

天佑生態休閒農業園。包頭市天佑生態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1年8月,由公司開發建設的天佑生態休閒農業園區,是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園區位於包頭市九原區哈業衚衕鎮打不素七村,1780畝土地基本都是黃河灘塗鹽鹼地。主要有水產養殖區、日光溫室種植區、智能溫室生態觀光餐飲區、親子娛樂拓展區、婚紗攝影區、野炊燒烤區、家禽養殖區等功能區。園區致力於生態休閒農業技術的開發與推廣,國內外農業先進技術與品種的引進,生態農家餐廳大院、休閒觀光園、綠色蔬菜瓜果種植、畜禽水產養殖以及銷售。

九里溫泉樂逍遙

九里溫泉度假村是按四星級標準興建的,位於九原區薩如拉鎮,距離小白河溼地景區僅3公里,是一家集溫泉養生、汗蒸理療、死海漂浮理療、兒童戲水、遊戲、休閒、餐飲娛樂住宿爲一體的多功能度假村。溫泉井深2800米,出水溫度47度。能最大程度滿足遊客對溫泉的要求。遊玩累了,可以到這裏泡泡溫泉,頓覺渾身輕爽。

黃河謠文化園品烤魚

在黃河溼地景觀區西段,有一處按照黃河流域傳統風格打造的黃河謠文化園,濃縮了北方黃河文化、歷史、人文。走進園區,舊漁船、乾打壘、原木樁、石圍牆、老水車等黃河流域典型的建築元素映入眼簾,使整個園區在原生態設計手法的烘托下增添一份厚重與滄桑。歷史、文化、自然景觀融爲一體。

黃河謠文化園的靈魂是工匠博物館,館藏物件2000件,館內以包頭歷史民居爲原型,小型展室20處,設置了榨油坊、地毯坊、木匠、鐵匠、皮匠、毛匠等10多個主題工匠鋪,前後穿越200年曆史,再現了黃河流域勞動場景和傳統工匠手藝。

據瞭解,黃河謠工匠博物館2017年7月開館,總投資5000萬元,佔地40畝,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博物館以粗獷的石圍牆包圍而成,凝結了黃河流域的歷史文化和工匠精神,建築設計及展品皆來自建築設計師李天東的個人收藏。

從博物館出來,轉身就步入桌椅古樸、花束素靜、歲月留痕——一幅美妙田園春景的黃河謠餐廳。餐廳由李天東親自設計,每一物件都有來頭。點綴其間的小擺件都是真品,林林總總穿插的木質裝飾,取材於北梁拆遷。貫穿整個餐廳的核心龍骨,是傳統的大木結構。蹲守吧檯的拖拉機,是當地村裏第一臺“東方紅拓荒牛”。

除了硬件,曾是木匠出身的李天東把工匠精神運用到對菜品的追求上。2017年9月,央視二套赴包拍攝黃河謠知名烤魚,片長達40餘分鐘。黃河謠總經理李沙介紹,烤魚採用的野生散養魚,魚的體形瘦而長,一般以2.5-3斤爲主。從活魚到端盤上桌,時間控制在50分鐘左右,這樣烤出的魚才能保證最佳口感,其外焦裏嫩鮮美無比。

“我們現在全部以本地菜爲主,研發團隊不停地到鄉下考察,回來後反覆研究、改進,以找到更適合消費者的鄉村口感。在這園子裏,大家目光所及之處,無論是建築、園林、餐飲還是環境氛圍,都是獨具匠心,原創出品,我們就是想把工匠精神融入其中,打造出不一樣的東西。”作爲黃河謠菜品的主要打造者李沙對菜品融入了情懷和精神。

快約上親朋好友

玩起來吧~

來源:包頭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