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鑑賞學習——認識跳刀痕

跳刀痕是明清瓷器底足上的一種特徵,是鑑定明清瓷器真僞的一個因素。把握了真品瓷器上的跳刀痕,對於鑑定瓷器真僞,就多了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不是唯一的依據)。

跳刀痕是以刀或其它工具在修制瓷器底足時,而形成的放射性條狀痕跡。民窯多見。在挖足、修足時如刀不銳利,刀就會向上方飄行,便形成一頓一頓的放射狀條紋,既跳刀痕。

真品瓷器上的跳刀痕主要有以下特徵:

1、從瓷器底足中心向外呈條紋放射狀;

2、大多跳刀痕從底足中心向外越來越明顯;

3、有的跳刀痕與修足旋紋同時存在;

4、形成痕跡古樸自然,沒有人爲故意造作現象。

近幾年來由於克拉克瓷在市場十分火爆,便出現了大量的仿品,跳刀痕成爲鑑定的一個特徵,所以也開始仿製跳刀痕,但人爲製造的跳刀痕與自然形成的有較大差別,如果熟悉了老瓷器的跳刀痕,就很容易辨別真僞。

下面是一些真品瓷器上的跳刀痕:

瓷器鑑賞學習——認識跳刀痕

瓷器鑑賞學習——認識跳刀痕

瓷器鑑賞學習——認識跳刀痕

瓷器鑑賞學習——認識跳刀痕

瓷器鑑賞學習——認識跳刀痕

明代一些碗盤底足上的跳刀痕

瓷器鑑賞學習——認識跳刀痕

清代順治大罐底足上的跳刀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