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張人物照片呈現到眼前之時,

許多人都把目光放在照片上的人,

卻忽略了照片背後的攝影師是誰。

比如說,下邊這張:

1949年10月1日,作爲新中國在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1949年 侯波攝)

作爲新中國在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凡參加過開國大典的人,誰都能講一段與它有關的故事,在天安門城樓上見到了誰,毛澤東那天是一種什麼樣的神態等等。而這些照片是誰拍的呢?

並不是想象中的某個健壯男人,而是一個質樸瘦小的女子,她叫侯波,被譽爲“紅牆攝影師”:

當天爲了安全,被允許上天安門城樓拍照的記者很少,侯波是唯一一位女攝影師。

她揹着相機來回跑各種找角度,

爲了能夠正面拍到毛澤東講話,

她不斷地把身體伸出護欄牆外,

而一不小心就有摔下去的危險。

正在手足無措之時,她身後有人抓住她的衣角說:“你放心大膽地取景,我抓住你。”她趕緊找好角度,終於在毛澤東宣佈新中國成立時,掐準時機迅速的按下了快門。

待她拍完轉身,才發現,抓住她衣角的人竟然是周恩來。這溫暖的一幕讓侯波永生難忘。

▲毛澤東、周恩來在第一屆人代會上(1954年  侯波攝)

解放後侯波被分配進了北平電影製片廠,任照相科科長。1949年政治協商會議開始後,侯波開始到中南海攝影。

【侯波其人】

侯波於1924年出生于山西夏縣,14歲時,侯波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侯波來到延安,先是讀邊區中學,後又進了延安女子大學。也正是在這個期間,侯波認識了身爲攝影師的徐肖冰,這也註定了她一生要與攝影結緣。

在戰爭年代誕生的愛情,沒有現在那麼多的花前月下,於是就兩情相悅結婚了。

▲徐肖冰和侯波的結婚照 (1942年 吳印鹹攝)

徐肖冰,侯波,這對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艱難中相攜走過的伴侶,這對中國著名的攝影家,從1937年的延安抗戰開始,他們用手中的膠片和相機,記錄了新中國開創和建立的歷程。

1949年,侯波成爲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身邊的第一位攝影師,從1949年到1961年這12年的時間裏,她用鏡頭記錄了毛澤東工作和生活的點點滴滴。

▲毛澤東(右)、徐肖冰(左)、侯波(中)合影。(1949年 陳正清攝)

上面這張照片就是侯波和她丈夫徐肖冰與毛主席的合影,也算是一張工作照吧!大家可以注意到一件有意思的事兒:侯波站在了中間,那麼這樣的照片是怎麼排成的呢?

侯波:

拍這個照片(的時候),那是我第一次離得那麼近,就像我們這麼近。我心情是非常激動的,我是和我老伴一塊去拍照的。

徐肖冰:

那天,我都沒有想到到,那裏和主席照個合影什麼的,腦子裏沒想這回事。葉子龍通知了有照片需要拍,我就讓侯波,她是個攝影記者那個時候,我就跟她說我們一起去吧。

侯波:

在延安的時候,我都是在學校裏面,開大會,離得很遠,從來沒有這麼近,主席把客人送走了以後就叫我們,在他的院子裏面有一個亭子,主席說你們來一塊跟我坐一坐。

徐肖冰:

後來就坐在亭子邊上就說起來了,主席問侯波問得比較多一點。

侯波:

主席就問我你的家是哪兒的?問完以後他問我你到延安做什麼?我說我十四歲的時候到延安,很小,組織上送我去上學。主席說:"哦,你是喫陝北小米長大的,你要好好爲人民服務。"後來就跟主席一塊照個相。

徐肖冰:

主席提出來讓我們在一起照一張照片吧

侯波:

照相的時候我們就請主席站在中間,主席就說了,今天呢你是代表半邊天,你站在中間。

徐肖冰:

侯波就站在中間照了這張照片。

在毛澤東生前公開的700多幅照片中,有400多幅是侯波拍攝的。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侯波通過鏡頭成了毛澤東“最親近的觀察者”。

她成了毛澤東唯一的私人攝影師。

他和高層商討國家大事,她要在場。

他上山下鄉,暢遊長江,她要跟着。

▲毛澤東在武漢橫渡長江  (1956年  侯波攝)

1956年5月31日下午2點左右,毛澤東在蛇山腳下、武漢長江大橋的橋墩處下了水,一口氣遊兩個多小時,遊程達30多公里。

▲ 毛澤東在北京萬壽路住所  (1954年  侯波攝)

▲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彭真、陳毅、鄧小平正在聚精會神看一本古書。(1960年 侯波攝)

在一次央視紀錄片採訪中,侯波說:主席也說過我,說你照相機不要老對着我,要對着羣衆,我和羣衆在一起的你照我我不說你,不要老照我一個人。

從那時起侯波鏡頭裏的毛澤東,更多的時候是和羣衆在一起。

▲毛澤東和韶山中學的師生們  (1959年 侯波攝)

▲毛澤東在長沙與木偶“交談”。(侯波攝)

▲ 毛澤東和亞非拉青年在一起  (1959年 侯波攝)

回憶起早年攝影工作,也有很多有趣的瞬間、趣聞。

但因爲當時領袖者公開出來的形象,必須要是嚴肅、深邃、衣冠楚楚的。

所以下面這張在1958年春拍攝的照片,居然在灰暗的資料庫裏沉睡了差不多30年。

照片中毛澤東剛從湘江游泳上岸,赤裸的雙腿沾滿了湘江的淤泥。

一件條紋的毛巾浴衣,散漫地裹着他發福的身體。毛澤東愜意地抽着香菸,同一個頑童在嬉皮玩笑。

▲毛澤東在農家門口與小孩逗趣   (1958年 侯波攝)

▲毛澤東在十三陵。(1954年5月 侯波攝)

▲1954年,毛澤東和女兒李訥在杭州五雲山上。(侯波攝)

在侯波給毛澤東拍攝的一千多張照片裏,她還清楚地記得,有一張照片是在毛澤東61歲生日那天拍攝的,侯波回憶道:

1954年12月在杭州,在劉莊,那天是主席的生日,我們喫了麪條,他(主席)剛起牀,在外面走,那(天)是多年不遇的鵝毛大雪,主席就出去到外邊,坐車到一個地方去看了看,拍那張照片(的時候)外邊天氣涼,主席下來走到稻田邊上。

▲ 1954年初, 毛澤東在杭州劉莊(圖片轉自新華社)

侯波既真實地記錄着新中國的歷史,也在工作中印證着自己的精神理念。老年的侯波曾總結自己的攝影經歷:

“我在給領袖們拍照片的時候經常想到的是領袖的品德、神態和風格,選取什麼樣的角度和背景才能把他們拍得自然而又高大。更多的時候是來不及選擇最佳的位子就得按快門,可是即使這樣,選擇背景的程序也不能省略。

偉人自己是不知道也不在乎什麼角度與背景的,只要是他,就可以了。可是我做了這麼多年的攝影工作後,我突然想到了一個道理,我不是一直在爲人的‘背景’下工作嗎?我在爲爲人尋找背景的時候,爲人們已經做了我的‘背景’,我一直是在他們的背景下勞動着,才能記錄下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瞬間,才能把我的勞動固定在一個個永恆的形象上。

中國不知道有多少優秀的攝影師,可是真正有機會尋找這樣的背景的人是不多的。我是太幸運了,由於歷史的錯愛我才成爲這樣的幸運者。如今珍貴的,除了記錄着歷史的那些照片之外,還有留存在我腦海中的美好記憶,有些是與照片連在一起的,有些則是照片之外的。對我來說,這些記憶與照片一樣,都屬於歷史。”

是啊,當侯波在爲毛主席尋找背景的時候,“爲毛主席”就已經做了她的“背景”。侯波一直在這樣的背景下勞動着,才能記錄下那些歷史意義的瞬間,才能把自己的時效性付出的勞動,定格在這一個個永恆的形象上。

▲ 晚年的侯波與徐肖冰

2017年11月26日晚,侯波離世,享年93歲。這位曾經拍攝過開國大典的毛澤東御用攝影師,與她諸多著名攝影作品,一同歸於歷史的記憶。讓我們祝福她,願她在天堂也能爲主席繼續拍照、攝影……

微信升級後如何找到“老北京城”?

圖1:這樣做可以找到我們!

圖2:這樣做可以置頂我們!

招聘啓事

注意啦!老北京城開始招收全職小編了!

如果您想加入我們,請把簡歷發到下面的郵箱,期待您的到來!

招聘條件

1、全職坐班!(兼職勿擾)

2、北京土著,瞭解北京文化,熟悉北京文化。

3、原創寫作能力強,有較強的文字駕馭能力和創新思維。

4、有新媒體運營經驗,攝影經驗,採編及美食編輯工作經驗者優先。

非誠勿擾!郵件標題請加上“應聘編輯”幾個字

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