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发生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鸦片战争十多年后。形成的场面轰轰烈烈,一度令清政府限于“尴尬”境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很快令太平军声势越来越大。仅仅两年之后,太平天国便定都南京,并改名天京。洪秀全成为天王,下设东、西、南、北王。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主要大军并没有急于北上,而是进入相持局面。那么,太平军如果北上,而不是定都南京,历史会是怎样?或者历史可能怎样?他们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像现在进军迅速。太平军想要北上就要有充足的马匹,以及便利的水道。很可惜这两点都不能达到。再者,太平军的行军是“朝发暮休”,所以速度提不起来。再者,太平军还有一个负担十分沉重,那便是随从家属太多,“亦未闻行军,以千万妇女随行而可制胜者。”带着家属打仗,难免在思想上、情感上是不利于作战的。

以上只是太平军方面的问题。那么,清军呢?

​这时候的清军已经十分重视太平天国的威力。所以,清朝广泛调集各处军队,其中就有察哈尔、归化等的蒙古军队。其中马队就有一万名,马匹两万匹。就连太平天国的将领都说“北京城日夜戒严,各有准备”。所以,清朝已经十分注重太平军,那么他向北行军就不可能多么迅速。

历史不容假设,只是分析一些条件。但是回首历史来说,太平天国同样是以封建专制建国,思想上就已经落后了,还能够走多远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