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一門藝術

合適的語言在合適的時間裏說出來

就是藝術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嬌生慣養

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往往是最好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

當我們在和家長提到孩子的缺點時

家長會有很多借口

來使孩子的缺點合理化

有時候還會將錯誤攬在自己身上

其實人們最怕哪壺不開提哪壺

如何使用語言巧妙的同家長溝通

也是身爲園長和教師的責任

實效園長在此分享一下

在孩子有缺點時如何同家長溝通

「家長溝通」幼兒教師向家長反應孩子的缺點,這裏有方法

導入尊重感

「家長溝通」幼兒教師向家長反應孩子的缺點,這裏有方法

在與家長交往的過程中,幼兒教師應做到文明禮貌,尊重對方。

幼兒教師通常比家長更熟悉教育知識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規律。

決不能以教訓式口吻與家長談話,特別是當其子女在幼兒園“闖了禍”的時候,老師仍要在談話時給對方以尊重。也不能當着孩子的面訓斥家長,這不僅使家長難堪,有損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長一旦將這種羞憤之情轉嫁於孩子,極易形成孩子與班主任的對立情緒。當與家長的看法有分歧時,也應平心靜氣地講清道理,說明利害關係,既要以禮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流露真誠感

「家長溝通」幼兒教師向家長反應孩子的缺點,這裏有方法

用真誠的語言或行動去與對方溝通,使其感動的方法。以誠感人要求誠與情密切配合,要使人動情,喚起人的真情;以誠感人要做到誠與真結合;

以誠感人還必須伴之以虛心,否則難以取得對方的信任。

評論幼兒要客觀如實注意談話形式與方式

「家長溝通」幼兒教師向家長反應孩子的缺點,這裏有方法

幼兒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係應是平等的同志關係,老師與家長的談話,切忌用教訓式語氣,而應像對待同志或客人那樣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氣;

態度要隨和,語氣要婉和,語態要真誠,語調要親切,語勢要平穩,語境要清楚,語感要分明,使家長一聽就明,能準確把握要旨,領悟當家長的應做些什麼,從你的談話中受到啓發。

語言務求得體和有分寸

「家長溝通」幼兒教師向家長反應孩子的缺點,這裏有方法

語言是心靈的窗子,是一個人綜合修養的反映。身爲人民教師,在與家長談話時也應該爲人師表。得體的稱呼,使對方一聽稱呼就有一種相知感,從而產生親切感,縮短交流雙方間的心理距離,甚至建立起感情基礎。教師得體的語言,可以贏得家長的尊敬,增加家長的可信度,形成和諧的溝通氛圍。所謂語言得體,最主要的是與職業身份、與場合、與交流的對象,與解決的問題得體。謙虛、中肯、客觀,掌握好分寸、語氣,不誇大,不縮小,不說過火的話、不說力所不能及的話;還要講話要溫和,不用過激詞語,不擺逼人氣勢,語氣誠懇等等。

談話要委婉和注重可接受性

幼兒教師和家長談話時,一般應先講孩子的優點,後講缺點,對孩子的缺點也不要一下講得過多。應該給家長一種感覺:孩子每天都在進步。惟如此家長才會歡迎老師,願意接受老師的建議,愉快地與班級老師合作,對孩子的優缺點也能正確認識和正確對待。要把握好溝通步驟的時序。“哪壺先開提哪壺”,先說說孩子的優點和進步,等家長有了愉快的情緒,再逐漸提一些建議,家長會更樂於接受。可以採取“避逆取順”的策略,避免觸動對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順情心理的策略;也可以採用變換語言或變換角度的手法來敘述。

同一件事往往可以從多個角度來描述它,爲了使人們樂意接受,我們就可儘量從人們的心理易於接受的那一個角度去敘述,儘量避免那種容易引起人們反感的角度。要注意瞭解各種忌語,儘量不說別人忌諱的話語。掌握上述心理策略,在溝通中就可減少一些產生逆反心理的可能。

下面分享一爲經驗

教師的具體方法

「家長溝通」幼兒教師向家長反應孩子的缺點,這裏有方法

一、用真誠去感動家長

孩子的優點擴大了說,缺點一定要先表揚優點後再往小了說,孩子磕破抓撓一定要帶有感情色彩心疼地說。

想和家長聯絡感情,首先就應該用自己的真誠去感動家長。

要把家長的個性與性格也都銘記於心,還有就是一定把家長的話記在心上,看着家長的臉色說話,瞭解家長的需求:比如有一些家長早晨會囑咐老師“孩子有些上火,多喝水!”那麼晚上我們就一定要第一時間向家長彙報,孩子在園的精神狀態以及喝水狀況,這樣既可以讓家長覺得老師親切、好交往,還可以讓家長放心地把孩子交給你。

早晨當家長迎着陽光站在教室門口時,看見笑容可掬的老師們,聽到老師與孩子親切的問候,也許家長的好心情從此就開始了。他們會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就像在家一樣,他們放心。

下午,當工作了一天的家長來接孩子時老師微笑對他說

小班剛入園時可以這樣和家長溝通:孩子表現很有進步,今天能夠自己拿勺子喫飯了

中班的孩子可以這樣說:某某真是老師得力的小助手,不僅能夠自己做事情還能夠幫助老師擦桌子、搬小椅子,而且還幫小朋友拉拉鍊了呢

大班的家長我們可以和家長彙報一下孩子的學習狀態:如聽講程度以及學習習慣等等。

還有就是老師的親暱動作一定要在家長面前表現出來:比如和家長溝通時,用手撫摸撫摸孩子的小臉蛋、或是小腦門等等,這樣會使家長感受到老師是愛孩子的,老師比較親切。

如果發現孩子存在某些問題,一定要先表揚後指出:比如有一些孩子比較淘氣,我們可以這樣說:“孩子思維比較活躍,反應比較快,如果我們能夠在做事情之前想好了再做就會更棒的,我建議在家裏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一些拼圖類或是迷宮類的遊戲,讓孩子靜下來這樣以後就會更有出息的!”

比如一些孩子比較挑食:我們可以這樣說:“孩子最近表現可有進步了,都能夠把胡蘿蔔喫掉一半了,我們要是以後能夠再多喫一些其它蔬菜就會長得更高更聰明瞭,我建議您在家裏可以把孩子不愛喫的蔬菜剁成餡,這樣孩子就會喫一些了。”

孩子在幼兒園難免會發生碰、摔、撞,無論怎樣,事情是大是小,只要是孩子受傷的,做爲老師都應該向家長如實的交代事情的經過,不得隱瞞。但一定要有感情色彩地說。

記得還是我在XX工作時,那時候我剛剛參加工作沒有任何經驗,我們班發生了一件事,我們那時候條件很簡陋,孩子們上廁所洗手要到另外一個房間,那時候只有一個主班老師和一個配班老師,沒有保育老師,在上廁所時我們配班老師正好出去,我們班一個淘氣的小女孩和一個小男孩就在水房裏逗了起來,地上很滑,結果小女孩就被小男孩壓倒在地上,後腦勺着地,嘴破了流了血,而當時我們老師們根本沒注意到孩子的後腦勺,我就讓小女孩喝了口水,漱了口,然後在沒注意該幼兒的反應,在離園的時候跟家長簡單交代了一些,家長也沒說什麼,可是第二天早晨,孩子很晚纔來到幼兒園,而且還找到了我們主任,原來是孩子到了家裏後腦勺腫了好大的一個膿包,而且都淤血了,當然孩子到醫院拍了片子說沒事兒一切正常,可是家長仍然很不滿意,而我們也很後怕,如果當時我們發現孩子的後腦受傷了及時處理就一定不會有這麼大的的後果的,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教訓,告訴我們一定要細心,而且只要有孩子的地方老師的眼睛就一定要看到,並且要提前囑咐到!

如果孩子還是發生了意外,即使是孩子自己摔倒的,做爲老師也一定要帶有感情色彩的說:“哎呦,今天寶貝摔倒了,可把老師嚇壞了,可是我們寶貝還很堅強,居然沒哭,真是長大了。”這樣說完即使家長再不願意,他們也不會說什麼的。

「家長溝通」幼兒教師向家長反應孩子的缺點,這裏有方法

二、肯定孩子的優點

使家長獲得心理的愉悅,切忌“告狀”式的談話方法,這樣會讓家長誤認爲老師不喜歡甚至是討厭自己的孩子,從而覺得自己的孩子在班裏會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產生抵制情緒。

這種肯定幼兒優點的交流,能使家長保持一種輕鬆、自信、愉快的心情去面對,並主動向老師說孩子在家的表現。其中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希望得到老師的指點和幫助。這樣促進了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感情,家長會喜歡、主動和老師交流,有利於做好家長工作。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讚美,並從中獲得愉快的心理體驗。哪怕老師一句輕輕的讚美,家長都會感到無比高興,比自己的了大獎還要興奮。

對於剛入園的新幼兒來說,一下從家到幼兒園有種種的不適應,在傢什麼都有家長來完成,可在幼兒園就要自己完成,比如穿衣服,經過學習鍛鍊,幼兒就學會自己穿衣服,在離園時,就向家長說:“孩子真棒,今天學會了自己穿衣服。”你會看到家長立馬高興起來。

一定不要向家長單純的告狀:“今天某某真不聽話,可把我氣壞了,上課總是跟人家逗着玩;或是某某今天又沒好好睡覺;某某喫飯總剩菜”這些話千萬不要說,這會讓家長覺得老師無能,人家會想:“我把孩子送到這,就是讓你們管的,你們管不了是你們無能。”

「家長溝通」幼兒教師向家長反應孩子的缺點,這裏有方法

三、家長分類管理

針對家長不同學歷、年齡、以及教育理念以及家庭背景等不同我們做爲老師也要有不同的溝通方法:

對不同的家長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家長的羣體中有不同年齡層次的,不同知識層次的,不同性格層次的。老師應做到分類管理,見到不同的家長講不同的話,遇到不同的情況不同對待。對於年輕的家長老師要積極鼓勵他們,對於年歲已高的爺爺奶奶,老師要視他們爲自己的長輩,見到他們叫一聲爺爺您好、奶奶您早,這些都能讓家長感到溫暖開心,這樣在以後的溝通中就容易了。很多家長都非常尊重老師,體諒老師的工作,但有些家長會提出很無理的要求和作出不理智的事情,這時我們老師要冷靜的處理問題,面對情緒激動的家長,首先要穩住家長的情緒,問清楚事情的緣由和來龍去脈。做到“家長急,我不急”的態度,這樣就一定會感化他們的。還要走近他們,對於這些家長,不僅僅要誇獎孩子,還要和他們話家長,“套近乎”,急她們之所想,想她們之所急,這樣她們就會被感動了。雖然家長各自身份不同,言行舉止也不同,但是他們和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方向:愛孩子。此外,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家長們的資源,一些家長手巧的可以請他們參與玩教具製作,一些比較有教育理念可以定期請他們講一講育兒講座,一些家長比較有號召力可以請他們幫助老師或是幼兒園宣傳一些好的思想等。

幼兒園無小事,老師有責任保證孩子在園的分分秒秒都是安全快樂的。但是幼兒園的工作也會出現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對於我們自己工作的失誤,一定要有勇氣承擔責任,敢於面對家長的質疑,以坦城、負責的精神處理善後工作,達到令家長滿意的結果。寬容、理解、重情、溝通是處理家長工作最基本的方針,家長和幼兒園有一個共同的紐帶——孩子,家長們在望子成龍,幼兒園在培養孩子茁壯成長。有了這種共識,家園合作就應該是一件輕鬆而愉快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