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消費大數據:95後成主力軍 超一成靠信用貸扛過“情人劫”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穎馨情人節禮物你花了多少錢?日前,《維度》聯合騰訊理財推出問卷《情人節or情人劫:花多少錢才能證明我愛你?》,根據調查(共2083份有效問卷),95後已成爲情人節消費的主力軍,買禮物是情人節消費的最大支出。

超一成95後靠消費貸扛過“情人劫”

鮮花巧克力,似乎已不能再滿足大家的胃口。在《維度》的調查中,83.42%受訪情侶(夫妻)都需要爲情人節花錢,其中花費500到1000元的最多,佔比超兩成。

從年齡段來看,新生代95後已成爲情人節消費的主力軍,僅4.48%沒爲過節花錢,其超千元的花銷也位居前列。而95後當中不少還未走上社會,調查顯示有38.1%的學生情侶,其節日花費主要來自父母,還有10.77%的95後依靠花唄、借唄、信用卡等消費貸款“借錢”過“情人劫”。

總體而言,越年輕越容易受到浪漫氛圍的感召,爲過節花的錢也越多。但也有例外,以50後爲代表的老年羣體,在情人節花費上,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在所有年齡段中,不花錢的50後最多,但花費超過3000元乃至萬元的也遙遙領先。相反,70後是對過節最不感冒的羣體。

實際上,已婚夫妻在情人節不花一分錢的比例遠遠超出未婚戀人,達到23.63%,幾乎是後者的4倍。當問及情人節分文未花的原因時,超過八成已婚夫妻表示壓根就不過節,比未婚戀人的同類數據高了將近三成。

越年長越青睞直接發紅包

“送禮物:價值不過千拿不出手;發紅包:520只能算餐前甜點。”有網友感嘆情人節越過越奢侈:不放血就不足以表達愛的真誠。

根據《維度》的調查,情人節所有花銷中,買禮物是最大的一筆情人節開支,佔比過半,爲此花去500-1000元的最多,有28.57%。但花千元以上買禮物的,總計超過三成。

實際上,花三分之一月收入買禮物的大有人在。但顯然,花銷多少與收入高低呈正比。當月收入超過3萬元時,花萬元以上買禮物成爲標配,是最多人的選擇,高達31.71%。可以說是,收入越高,花費越大。

不過,頗有意思的是,對比已婚夫妻和未婚情侶,已婚人士選擇200元以下情人節禮物的比例高於後者,但同時選擇超過5000元以上禮品的比例也遠高於他們。

話雖如此,但根據《維度》的調查,比起約會喫喝玩樂,95後花錢最多的項目還是買禮物,在全年齡段中比重最大(67.69%)。此外,以95後爲代表的學生黨,在開房住宿上花銷最多的比例達到9.52%,遠超上班族。

當然,有些人更樂意直接發現金紅包。調查中,直接發紅包的,前者是後者的兩倍還多。若按年齡段區分,也能發現,年紀越長,在發紅包上花錢最多的比重越大:以50後爲例,其數據佔比超過四成;而在95後中,這個數據僅1.54%。

禮物or紅包,究竟哪個纔是對方的最愛?根據《維度》的調查,在女性眼裏,直接發紅包最得歡心,佔比接近三成,其次是包包、首飾等大牌禮物頗受喜愛。而一半的男性則慷慨地表示:不用送禮,愛我就好,但這麼想的女性僅佔14.19%。

當面對以下提問:您是否認可“禮物越貴重越有心意,給你花錢越多代表越愛你”時,在女性受訪者當中,認可與否幾乎平分秋色;但對此表示不認可的男性超過了八成。

對於情人節消費提升,超過四成的受訪者認爲情人節變味了,成了虛榮心作祟下的攀比消費。更有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表示,情人節消費越來越高,正是因爲人們攀比心理越來越重。

有消費行業從業人士直言,情人節不是爲了禮物和紅包而生,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選擇合適的禮物或紅包即可,切勿因攀比出現過度消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