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明臟腑之間的生理屬性

在中醫學中五行與臟腑有着某種通性,比如肝系統(肝臟、膽腑、肝經、膽經、全身之筋、眼睛、爪甲)屬木,心繫統(心臟、小腸腑、心經、小腸經、全身血脈、舌頭、面部)屬火,脾系統(脾臟、胃腑、脾經、胃經、全身肌肉、四肢、口脣)屬土,肺系統(肺臟、大腸腑、肺經、大腸經、全身皮毛)屬金,腎系統(腎臟、膀胱腑、腎經、膀胱經、全身骨骼、牙齒、頭髮)屬水。

二、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

五行學說應用於病理方面,主要在於闡釋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和相互傳變。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一是相生關係的傳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兩方面。二是相剋關係的傳變,包括“相乘”傳變和“相侮”傳變兩方面。

“母病及子”是指臟腑中的母髒的病變遺留給子髒。例如,肝陽上亢發展到一定程度可導致心火上炎;脾胃虛弱發展到一定程度可累及肺氣不足;腎氣虛弱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誘發肝氣不足……

“子病及母”是指臟腑中的子髒的病變遺留給母髒。例如,心血不足發展到一定程度可導致肝血不足;腎陽虛衰到一定程度可引發肺氣不足……

相乘爲病,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襲者乘其虛而凌其弱。如土氣不足,則木乘土(虛)。二是乘襲者亢極,不受它行制約,恃其強而襲其應制之行。如木氣亢極,不受金制,則木(亢)乘土,從而使土氣受損。

相侮爲病,一是被克者亢極,不受制約,反而欺侮克者。如金本克木,若木氣亢極,不受金制,反來侮金,即爲木(亢)侮金。二是克者本身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氣虛衰,則木因其衰而侮金,即爲木侮金(衰)。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首發於頭條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