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海省有9人被確認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許顯軍、李晶、張任邦入選助人爲樂類,盧世蛟入選見義勇爲類,馬兆紅、王曉軍入選誠實守信類,李洪佔、切陽什姐入選敬業奉獻類, 元旦才項入選孝老愛親類。當元旦才項夫婦去接兩位老人時,老人們起初說什麼也不肯給他們添麻煩。

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舉行

青海4名個人和1個集體獲表彰

6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我省4名個人和1個集體獲得表彰。

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評選表彰活動由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組織,表彰了192名“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98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

我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副書記、局長俄金索南,省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楊文淵,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副庭長陳志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黨工委辦公室主任哈元壽4人獲得“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黃河源園區管委會榮獲“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

青海這9人候選全國道德模範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組委會審覈確定了由各地和軍隊系統推薦的303名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6月25日起在中央主要媒體和重點網站進行集中公示宣傳。

全國評選表彰活動組委會經過認真審覈,確認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共303名,其中:助人爲樂類60名、見義勇爲類60名、誠實守信類56名、敬業奉獻類65名、孝老愛親類62名。

青海省有9人被確認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許顯軍、李晶、張任邦入選助人爲樂類,盧世蛟入選見義勇爲類,馬兆紅、王曉軍入選誠實守信類,李洪佔、切陽什姐入選敬業奉獻類, 元旦才項入選孝老愛親類。

助人爲樂

上榜全國名單!爲青海這13人點贊


許顯軍

許顯軍,男,藏族,1971年9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海西州天峻縣新源鎮衛生院副主任醫師。

許顯軍作爲一名草原白衣天使,數十年如一日行醫施善,始終將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他向千里之外素不相識的三歲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成功挽救了患兒的生命。

許顯軍自1989年7月背起藥箱的那一刻起,一直堅守在基層第一線,在救死扶傷的同時,服務羣衆、幫助羣衆。很多牧戶居住分散,下鄉巡診成爲他常做的事,一個醫務箱、一輛摩托車,頻繁穿梭於草原的每個角落。每當遇到一些身患重病、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時,他除了悉心治療以外,還會自己掏錢爲他們買藥,並經常回訪、探望,在生活上幫助他們,如同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

2013年7月,許顯軍自願報名,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2017年8月,當與一名遠在千里之外的3歲白血病患兒HLA分型數據檢測相合後,他積極配合青海分庫工作人員進行了一系列捐前準備工作。10月31日,許顯軍在空軍總醫院連續注射了4天的動員劑,將造血幹細胞從骨髓血中動員到外周血內,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循環採集了近5個小時。11月6日上午,他如願捐獻出129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液,成功挽救了這位白血病患兒的生命,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接力和愛的傳遞。他成爲青海省第三十二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許顯軍說:“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生命黯然時能摸索到的唯一光亮,如果能用我的綿薄之力爲另一個生命重新點燃希望,無論多少次,我都會去做。”

許顯軍榮獲青海省捐獻造血幹細胞優秀志願者、“最美青海人”等稱號。

上榜全國名單!爲青海這13人點贊


李晶

李晶,女,漢族,1987年10月生,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孝康養老服務中心主任。

李晶心懷感恩和大愛,開辦老年公寓、養老服務中心,收養和資助貧困孤殘老人,像照顧親人一樣照顧身邊的老人。老人們稱讚她是從大山裏走出的“愛心天使”。

李晶是在“希望工程”愛心資助下完成學業的,他人的關愛讓她心懷感恩,她從小就立志要做一個愛心使者。2010年,她來到民和縣,發現這裏有些無人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獨居、貧困的老人,他們的養老問題牽動着李晶的心。2012年,她多方籌措資金開辦了民和縣第一家老年公寓。公寓自開辦以來,先後收住貧困孤寡老人40餘人,免費收住貧困孤殘、無家可歸老人9人。李晶親切地稱他們爲“爺爺”“奶奶”。

2014年的一天,一位流浪老人被送到了老年公寓。老人雙下肢殘疾,由於智力障礙、語言障礙,無法正常溝通。一有時間,李晶就過來幫助老人洗漱,給老人餵飯,整理牀鋪,陪老人曬太陽,教老人說話。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年後老人終於開口說話了。

爲了能給老人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2015年,李晶創辦了孝康養老服務中心。2018年夏天,她下鄉調研時,發現郭家山村的李奶奶因偏癱並伴有高血壓、胃潰瘍、腦梗等多種疾病導致行動不便,孫子年幼、兒子外出打工,老人只能長期臥牀。李晶將李奶奶接到醫院住院治療,並自己出錢安排服務中心護理員悉心照顧,自己也經常去看望陪護。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李奶奶病情得到了緩解。出院後,李晶又爲李奶奶購置了牀上便器、坐便椅、雙柺、輪椅等輔助器具,並一遍遍囑咐李奶奶藥該怎麼喫、器具該怎麼用。李晶還給李奶奶設計了一套適合她使用雙柺的方法。這樣,李奶奶不僅可以隨時曬太陽,還能到巷道里和鄰居拉家常。李奶奶逢人就說:“李晶就像我的孫女一樣!”

李晶榮獲全國敬老助老模範人物、青海省孝親敬老之星等稱號,被授予青海青年五四獎章。

上榜全國名單!爲青海這13人點贊


張任邦

張任邦,男,漢族,1964年10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社會福利中心主任。

20年來,作爲一名社會福利工作者,張任邦一直奮鬥在助人爲樂一線。他把滿腔愛心傾注於自己的服務對象,先後救助流浪乞討人員、麻風病人、困難羣衆等4000餘人,曾把多名棄嬰、流浪兒童帶回家中撫養,並自費照顧老人生活,成爲助人爲樂的典範。

張任邦擔任平安縣救助管理站站長時,救助站無房無車無設備,也沒有人手,很多時候他既是站長,又是站員,他的家也成了救助站。他經常把棄嬰、流浪兒童領回家照看。2010年5月的一天,張任邦接到民警的電話,得知一名男孩被丟棄在路上。他奔波30多公里接到孩子,發現是一名智力障礙者,只能說出自己的小名。張任邦把孩子領回了家,給孩子洗澡、換衣服……一直忙到凌晨。那段日子,早上張任邦把孩子領到辦公室,下班後又領回家。像這樣的事,他年復一年堅持在做。

張任邦更將孤寡老人視爲親人,用一片愛心幫助他們安度晚年。每當有耄耋之年的孤寡老人過生日,張任邦會自費給老人買生日蛋糕、水果、飲料等,陪他們過生日。福利院有一位智障老人患有多發性肛瘻,張任邦決心要爲他治好此病。他四處打聽,找專家諮詢,聯繫專科醫院。老人經過60天住院治療終於康復,重回敬老院。有一天深夜,一位老人突發心臟病,張任邦匆匆開車將其送往醫院,經過3個多小時的搶救,病情終於得到控制。醫生誤以爲張任邦是老人的兒子,責怪他沒把老人的病當回事,張任邦沒有做任何解釋。住院治療期間,老人行動不便,每次都是張任邦揹着他樓上樓下檢查,直至出院。

20年來,他以院爲家,顧大家、舍小家,將大量的時間交給了需要幫助的對象,爲他們送去關懷和慰藉,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贏得了大家的尊重,也贏得了社會的稱讚。

張任邦榮獲青海省學習雷鋒先進個人等稱號。

見義勇爲

上榜全國名單!爲青海這13人點贊


盧世蛟

盧世蛟,男,漢族,1966年4月生,青海省西寧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輔警。

盧世蛟在羣衆生命受到嚴重威脅時,挺身而出,與持刀歹徒英勇搏鬥,弘揚社會正氣,是人們心目中的“最美輔警”。

2016年5月11日18時許,盧世蛟在經過西寧市南川東路時,看到有大量羣衆聚集在馬路上,車輛被堵無法通行,隱約還有呼救聲。憑着多年在公安機關工作的敏銳性,他第一時間感覺到“恐怕是出事了”。盧世蛟撥開圍觀人羣,看到一女子躺在地上,脖子正在流血。他趕緊上前查看受傷女子的情況,並準備報警。這時不遠處又傳來一聲撕心裂肺的呼救聲,盧世蛟看見一名失去理智的男子拿着一把剪刀,瘋狂亂捅另外一名女子。盧世蛟第一反應就是要立即制止行兇者。他在一旁的店鋪,找到一根鐵棍,衝向行兇男子。剛一靠近,該男子便瘋狂地向盧世蛟撲了過來。盧世蛟和該男子展開搏鬥,搏鬥中他不小心摔倒在地,頭部、臉部和手部被歹徒刺傷,鮮血直流。盧世蛟忍着劇痛,將歹徒踹翻在地。周圍羣衆湧上來幫助盧世蛟共同制服了歹徒。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後,立即對歹徒實施了人身控制。

盧世蛟在歹徒行兇時及時出手,避免了傷亡範圍進一步擴大。盧世蛟頭部穿透性骨折,身體面部多處挫傷,重傷二級,被送往醫院搶救到第二天,才脫離生命危險。事後他說“:我相信世界上終究還是好人多,如果有人需要幫助,只要碰到了,不論什麼時候我都會盡力去幫一把。”

盧世蛟榮獲青海省見義勇爲英雄模範稱號。

誠實守信

上榜全國名單!爲青海這13人點贊


馬兆紅

馬兆紅,女,回族,1962年2月生,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勝利路街道公園巷社區居民。

兒子意外身亡,留下百萬鉅債。馬兆紅擦乾眼淚,承諾替子還債,一諾千金、誠信做人,馬兆紅用堅強、勤勞和執着踐行着諾言。

1990年,馬兆紅的丈夫因車禍去世,馬兆紅獨自撫養兩個孩子長大。爲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馬兆紅的兒子籌款經營了一座美食城。正當美食城發展初具規模時,2017年7月的一天,兒子意外離世。在清理兒子遺物時,馬兆紅才得知兒子生前留有包括借款、房租、裝修費等150萬元的外債,這對於當時已經55歲且經濟狀況並不好的馬兆紅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面對紛紛而來的債主,馬兆紅選擇勇敢面對,開始替子還債。“我還債是爲了兒子,也爲了自己的良心。任何人賺錢都不容易,我要趁着身體還行,還能幹得動,多替兒子還些債。”馬兆紅說。

馬兆紅想只要美食城一直在運行,債主就不會擔心。她接手了美食城的經營。剛開始時,馬兆紅無從下手,鉅額債務壓得她喘不過氣來,而且一次性繳納一年的租金是最讓馬兆紅頭疼的,巨大的壓力讓她學會了如何貸款、如何經營、如何支配。美食城慢慢有了起色,入駐的商家也多了起來。

爲了儘快還清債務,馬兆紅在美食城找了間空鋪,開了個小店做起了家常菜。每天起早貪黑地忙碌着,擔心早上起晚影響生意,她給手機設置了好幾個鬧鈴。如今,隨着美食城的生意越來越紅火,馬兆紅要還的債也越來越少了。

馬兆紅榮獲“最美青海人”等稱號。

上榜全國名單!爲青海這13人點贊


王曉軍

王曉軍,男,漢族,1980年12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西寧市興海路紅香柳刀削麪館經理。

王曉軍的刀削麪館從開業起,就貼出了“爲70歲以上老人免費提供刀削麪”的海報,時間見證了王曉軍的堅持和承諾。他用一碗麪溫暖了一座城,是人們心目中的“最美面老闆”。

王曉軍16歲離開家鄉到青海當兵,部隊駐地自然環境惡劣,尤其冬天外出時,喫飯成了最頭疼的問題。當地村民每次看到王曉軍和他的戰友巡線執勤,都會熱情款待他們。“村裏的人並不富裕,可是村民們給了我很多幫助,讓我感受到了父母般的溫暖。”一個“回饋老人、回報社會”的想法像一粒種子,埋進了王曉軍心裏。

2010年9月,退伍後的王曉軍在西寧市開了一家刀削麪館。開業那天人不多,可他張貼在麪館牆壁上的一張“爲70歲以上老人免費提供刀削麪”的海報,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開始人們都覺得這只是老闆一時興起,將近 9年過去,人們看到了王曉軍的堅持。更令人感動的是,每次有老人來用餐,王曉軍都會在其餐票上寫上“老人”二字,好讓後廚知道這是老人的面,要多煮一會兒,更用心一些。一位73歲的老人說“:起初認爲這是老闆拉客的小手段,堅持不了多久,可是這麼多年了,不管去多少次,老人免費喫麪沒有變,老闆的熱情沒有變,我們也漸漸地習慣了,把他當自己的孩子了。”

“誠信經營、爲老人免費服務”,是王曉軍經營麪館始終堅持的宗旨。近兩年來,物價上浮,但他堅守承諾,做到分量不變。同時,爲了讓老人能喫得安心,王曉軍堅持用現殺現賣的牛羊肉,麪館裏使用的麪粉、食用油等也必須是親自採購才放心,“雖然這樣做會增加成本,但是,做人應該有誠信。”

隨着麪館經營步入正軌,王曉軍又拓寬了免費服務的範圍。2011年開始,他對來就餐的農民工兄弟實行免費加面;2015年,又將社區轄區內的“五保戶”納入了免費就餐範圍;現在,環衛工人實行半價就餐。

王曉軍服役期間曾榮立三等功1次,榮登“中國好人榜”。

敬業奉獻

上榜全國名單!爲青海這13人點贊


切陽什姐

切陽什姐,女,藏族,1990年11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體育工作一大隊隊員。

切陽什姐以“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爲座右銘,在十幾年競走運動的職業生涯中,她以非凡的意志,頑強的拼搏,巨大的付出,不斷創造出優異的成績。

切陽什姐從小熱愛體育,2008年入選青海省體工一大隊競走隊,成爲了一名真正的運動員。在訓練中,她堅持“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的作風,充分發揚“特別能喫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高原精神,以提高比賽成績爲核心,以爭牌奪冠爲目標,努力提高自身的體能素質和技戰水平,認真完成每一次的訓練和比賽。多次在全國競走大賽中取得佳績。2010年,成功入選國家隊集訓,爲她提供了更高的訓練平臺和更大的施展空間。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訓練中,內在潛力不斷展露,技術水平有了質的飛躍。雖然在訓練成長的歷程中,她經歷過來自思想的碰撞、生活的磨鍊、運動傷病的折磨,但她沒有放棄自己的選擇,克服重重困難,憑藉過人毅力,創造了驕人戰績。

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切陽什姐以1小時25分16秒的成績獲得銀牌,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併成爲我國首位奪得奧運會獎牌的藏族運動員;在2019年國際田聯世界競走挑戰賽田徑女子20公里競走世界積分排名第一名,同年她獲得國際田聯競走挑戰賽冠軍並三次蟬聯此項比賽桂冠。這位世界頂級的競走運動員,在賽場征戰了11年的藏族女孩,收穫了諸多獎牌,爲祖國爭得了榮譽。

作爲一名青年黨員,切陽什姐在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方面也發揮着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在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始終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在思想政治上,積極參加政治學習,不斷充實理論知識,昇華思想境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平時的訓練、生活中,嚴於律己、做好表率,成爲田徑隊衆人學習的榜樣。她從沒有因爲取得了一些成績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切陽什姐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國家體育總局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被授予全國體育事業突出貢獻獎。

上榜全國名單!爲青海這13人點贊


李洪佔

李洪佔,男,漢族,1933年12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蔡家堡鄉後灣村原護林員。

李洪佔堅守大山60餘年,腳步踏遍家鄉的山澗溝窪,用一把鋤頭、一副肩頭、一個甲子的時光種綠了家鄉的每一個山頭,成了遠近聞名的“種樹老人”。

曾經的蔡家堡鄉,是個“荒土嶺、栽死鳥”的蠻荒之地。爲了圓心中建設綠色家園的夢想,李洪佔從23歲起,春天種樹,夏天修剪,秋天補栽,冬天防火,他用兩條“泥腿子”一遍遍丈量着蔡家堡的山野,他的手上佈滿了老繭、指甲縫裏塞滿了泥土,雙腳皴裂了一次又一次。他的腳步幾乎踏遍全鄉,鄉里有幾道山樑,有幾條溝壑,甚至在哪裏種了哪些樹他都非常清楚。60多年來,李洪佔義務種樹2000多畝8萬餘株。

每年一到春天,李洪佔每天早上6點起牀,拿起樹苗、扛起鐵鍬,帶上乾糧就出門,直到日落才歸。剛開始種樹時,澆水是最頭疼的問題。要麼挖窩存水,用冰草蓋好,涵養水源;要麼挖水渠,引水至能澆上水的地方;修不成渠的地方,他就用架子車拉、用馬馱、用肩挑……該想的辦法都想了。種樹也是個技術活,經過反覆的摸索和實踐,李洪佔總結出了“馬蹄底馬耳頭”等育苗經驗,提高了樹的成活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李洪佔的精心照料下,綠色漸漸覆蓋了荒山坡。

1980年,李洪佔從護林員的崗位上退了下來,但他沒有因爲不再當護林員而停止種樹,反而種起樹來更帶勁了。他將其戲稱爲“上班”,這個班一上就是60多年,而且,他從未打算過“退休”。2018年年底,因易地搬遷項目,後灣村搬遷到了條件優越的塘川鎮,原本以爲李洪佔老人可以歇歇了,可沒想到他又規劃了新的種樹路線。

如今,李洪佔家已是四世同堂,兒孫們勸他在家頤養天年,可他卻說:“只要我能動一天就種一天的樹,直到拿不動鐵鍁,上不了山了。我還打算讓你們接我的班。”現在老人的二兒子和兒媳婦也跟着李洪佔種樹,延續父親光榮的種樹事業。

孝老愛親

上榜全國名單!爲青海這13人點贊


元旦才項

元旦才項,男,藏族,1975年4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峨堡鎮黃草溝村三社牧民。

元旦才項二十年如一日,像孝敬自己父母一樣,贍養着兩位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元旦才項用20年時光詮釋人間大愛。提起他,村裏人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他是一個難得的好青年。

1998年,元旦才項得知村裏哈樂、倫多兩位老人沒有子女、無人贍養,便帶上面粉、清油等生活必需品去探望。當他看到老人睡在冷炕上,喫了上頓沒下頓,隨即產生要照顧兩位老人的想法。元旦才項家並不寬裕,他向妻子說出想法後,妻子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當元旦才項夫婦去接兩位老人時,老人們起初說什麼也不肯給他們添麻煩。夫妻倆沒有就此作罷,而是每天按時給老人送飯菜,順便做他們的思想工作。看着元旦才項夫婦兩邊奔走,十分辛苦,兩位老人覺得過意不去,元旦才項說:“從過來看望你們的那天起,就已經把你們當作家裏人了。”在夫妻倆再三堅持下,兩位老人正式走進元旦才項家,成爲他最牽掛的親人。

自從兩位老人搬來後,元旦才項夫妻每天爲他們梳洗、做飯,把火炕燒得熱熱的,費盡心思改善老人的生活。老人偶爾有個傷寒感冒,夫妻倆更是端水喂藥、揉腿捶背,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由於兩位老人年事已高且患有高血壓,不久相繼失明。元旦才項一再叮嚀妻子:“老人沒有兒女陪伴已經夠苦的了,不能再讓他們受一點委屈。”從此,他們對兩位老人更是百般呵護。遇上晴好天氣,就陪老人在草原上散步;遇上雨雪天氣,就陪老人在屋裏聊天說笑。

每當牲畜轉場時,元旦才項都會讓妻子留在家裏照顧老人。2011年,元旦才項家的牲畜轉場前往青甘兩省的邊界處,由於連日下雨,他擔心牛羊有損失,只好讓妻子和他一起守護在牧場,暫時僱人照顧兩位老人。這一守,整整守了半個月。他實在惦記家中老人,心急如焚,不顧山大溝深、路面溼滑,決定步行回家。他在大雨中一路摔跤一路奔走,一天一夜終於趕到了家。

2018年,98歲的哈樂老人因肺心病等多種疾病,躺在牀上不能自理,元旦才項夫妻不分晝夜輪流看守、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得到了好轉。兩位老人逢人就說:“20年來,元旦才項夫妻倆像親生兒女一樣照顧我們,我們喫得好、穿得好,感到非常幸福。”元旦才項榮獲青海省孝親敬老之星稱號。


記者/李增平|中國文明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