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北永清承接北京服裝批發產業:“服裝買賣”風生水起

顧客在雲裳小鎮的家居產品展示廳參觀。(資料圖片)

  近年來,隨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持續開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這一過程也改變着京津冀城市羣中的城市風貌。本欄目選取有特點的疏解轉移進行報道,看看這些城市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此篇刊發河北永清承接北京服裝批發產業發生的故事。

  從北京南四環驅車沿京臺高速南行,約30分鐘車程就來到位於京臺高速永清第一齣口處的雲裳小鎮。

  藍天綠樹映襯下,一座座銀灰色外觀、造型呈飄帶狀的建築羣讓人眼前一亮,時尚感撲面而來。

  “這裏是河北爲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承接北京產業轉移而專門建設的服飾特色小鎮,是一個集創新創意創業、生態生產生活和宜居宜業宜遊於一體的服飾產業鏈型特色小鎮。”雲裳小鎮投資商、北京京都聯合商業有限公司總裁趙曉東對記者說。

  沙荒地變身時尚小鎮

  “服裝產業的繁榮必須依託消費市場,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地處京津雄金三角核心位置,距離天安門45公里,距北京新機場、首都環線高速不到10公里,具有優越的區位交通優勢,我們非常看好這裏的發展。”北京嘉寶萊商貿公司總經理胡公榮說,該公司在雲裳小鎮的商鋪剛剛舉辦了開業儀式。

  記者瞭解到,雲裳小鎮項目所在地,3年前還是一片沙荒地。如今已完成投資27億元,一期建築面積51.8萬平方米的雲裳商貿城順利建成。目前,正式簽約北京服裝商戶1060家,其中880家正在裝修,215家開張營業,累計利稅超1億元。

  一個傳統農業縣建起服飾特色小鎮,既是市場自發選擇的結果,更離不開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共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爲雲裳小鎮的誕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北京服裝產業何處去,雲裳小鎮給出了極具競爭力的答案,即政府出政策、出土地,企業出規劃、出資金。

  在京冀兩地政府的引導下,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和大紅門12家服裝批發主力商家攜手成立的“市場聯盟”——永清京都商業有限公司應運而生。2015年12月18日,北京北展地區建設指揮部、大紅門疏解辦分別與永清縣政府就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產業轉移合作舉行了簽約儀式,拉開了永清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產業轉移的大幕。由公司投資300億元在永清建設的“雲裳小鎮”項目也在同日奠基。

  與此同時,毗鄰雲裳小鎮,由永清縣與北京浙江企業商會合作,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統一規劃、分塊實施”模式建設的永清浙商新城快速推進,目前已簽約北京外遷服裝生產企業670家,建成和在建服裝企業超過100家,與雲裳小鎮形成了服裝生產與商貿物流相銜接的產業鏈。

  除了轉移更是升級

  實施非首都功能轉移,不僅僅是一轉一移的單純搬遷,更需要在搬遷中壯大,在轉移中升級。伴隨着經營空間的擴大、經營環境的改善,雲裳小鎮和永清浙商新城爲北京外遷落戶的衆多服裝企業及商戶提供了難得的產業升級機會,一個以商貿促工業、以工業促商貿的集創意設計、服裝服飾加工、商貿會展於一體的產業鏈在這塊土地上快速形成。

  北京漢氏金牛紡織品商行老闆鍾志香把位於北京木樨園的店鋪關閉,搬到了雲裳小鎮。“我並不是簡單改換經營地點,而是打造企業升級版。我要把深圳的設計師引到這裏,搞私人定製的高端產品。”鍾志香指了指身上有幾何圖案的真絲長裙:“這件衣服是某意大利品牌,價值6000元,貴就貴在面料和上面的印花圖案。我們要做的就是這類高附加值的產品。”

  “搬到永清,我家已經不只是做原來的服裝面料批發生意了,我現在成立了自己的服裝設計工作室,開始生產自己設計的服飾產品,我想在服裝設計方向開闢新天地,把家裏的生意做得更大。”作爲一名年輕的“創二代”,祖籍浙江溫州的陸德彬先後在加拿大、韓國學習服裝設計,家族企業嘉雪隆紡織從北京搬遷落戶永清後,陸德彬學成回國,信心滿滿地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計劃。

  雲裳小鎮的定位是傳統服飾產業升級換代與互聯網新經濟模式融合、面向全球和未來的服飾特色小鎮。“這裏規劃了6大板塊,其中一個核心板塊是雲裳服飾雙創園。這個園將創建‘設計師創意部落’和‘定製創業羣落’。”北京京都聯合商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宋澗響介紹。

  在2018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上,雲裳小鎮與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智能製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簽約,攜手打造“雲裳小鎮—雲裳服飾智能中心”。該項目致力於打造服飾信息資源平臺、服飾研究開發平臺和服飾成果推廣平臺,將成爲定期發佈服飾潮流信息的專業會展中心。

  宋澗響指着雲裳小鎮的規劃沙盤說,接下來,雲裳小鎮將利用永定河故道的歷史文脈和地理風貌,建設古今服飾風格輝映、中西服飾形式對比、VR虛擬定製與實景觀賞體驗相結合的服飾文化博覽園,建成以服飾文化爲主題的3A級旅遊景區,成爲風格獨特的觀賞購物體驗型旅遊樂園。

  讓從業人員安居樂業

  “我們這裏商鋪裝修用的都是高檔建材,因房子產權是自己的,自然捨得花錢裝修。”站在自家寬敞明亮、裝修時尚的新商鋪大廳裏,張豔坤笑得十分燦爛。雙旺家居的張豔坤在北京大紅門經營家居面料生意18年,每年租金就需要80多萬元。去年她投資近千萬元,在雲裳小鎮購置了1400平方米的商鋪,“今後永清就是我的家了。”張豔坤說。

  安居才能樂業。“雲裳小鎮規劃之初就確定了產城融合的發展模式,堅持以服飾爲核心主題,在‘宜居宜業宜遊’的特色小鎮核心發展原則和自由貿易、時尚潮流、創意創業、觀賞體驗等特色產業豐富性元素的主導下,推動‘產、城、人、文’四位一體融合發展,爲破解空間資源瓶頸、產業轉型升級、改善人居環境、推進新型城鎮化提供全新的發展空間和發展路徑。”趙曉東介紹,雲裳小鎮將建設學校、星級酒店、影劇院、永定河公園、運動場館和居住區等配套設施,可吸納5萬餘人在此居住創業。

  “永清是個好地方,我準備紮下根來幹服裝。”北京服裝面輔料行業協會會長卓方招不僅在雲裳小鎮購買了2000平方米的商鋪,還在距離雲裳小鎮10分鐘車程的永清浙商新城建起了佔地24畝的服裝生產廠房,形成了上下游完整的產業鏈。

  與卓方招有同樣想法的還有盈珂服飾總經理陳炳柳,他在永清浙商新城投資1億元建起服裝廠,僱用300餘名工人。“目前在這裏建廠的服裝企業有100多家,外來人口不少於1萬人。每天晚上,到各家工廠店購物休閒的人絡繹不絕。”陳炳柳說。

  中國服裝協會祕書長焦培表示,雲裳小鎮和永清浙商新城的成功打造將使永清增加不少於10萬的外來務工人口,成爲京津冀地區服飾產業的核心基地和中國服飾走向世界的發展高地。(記者 宋美倩 通訊員 張玉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