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5点,很多人酣梦未醒,而辽东沿海的大小码头,已经开启了一天当中最为忙碌的模式。更早顺着潮水回来的船只已经卸载完毕,船上堆满了空下来的鱼筐。

  而刚刚靠岸不久的船只,依旧繁忙,船员正在卸载鱿鱼。总共有2万斤的鱿鱼要被卸载上岸, 一筐鱿鱼有六七十斤,正顺着传输装置被送到运输车上。

  据船员介绍,2万斤鱿鱼的确不少,但秋捕刚刚开始,过段时间会有更多数量的肥美海鲜被运送上岸。

  刚被运送上岸的鱿鱼。

  运送花蛤的船只依旧延续着一贯的强壮与丰硕,它们有足够的资本傲视一众海鲜,甚至秒杀风头正劲的𩽾𩾌大丑鱼。在当地,人们已经习惯了每天千吨花蛤上岸,满载而归属于常态。千吨花蛤是什么概念?一袋70斤,将近3万袋,光是扳着指头数就得小半天!

  装卸工往车上装载运回码头的花蛤。

  海上秋捕进行中,陆地上最冰冷的地方则变得“火热”起来:这些冒着白气的碎冰专门用来给海鲜保鲜。早间潮水,运送海鲜的渔船靠岸后,几乎每个码头都会有多辆运冰车停靠过来, 随时向渔船提供数以吨计的碎冰。

  海上秋捕季,渔民每天捕获的海鲜被运到大大小小的码头后,除了一部分要被分流到外地市场,其他的都集中到当地的黄海水产品批发市场。图为数千斤的𩽾𩾌堆成小山。

  𩽾𩾌样子丑陋,但味道鲜美,海鲜是不需要靠脸吃饭的。

  野生河豚现身市场。惊奇不惊奇?害怕不害怕?

  地产带鱼新鲜上市。

  特大号毛蚶“挺立”市场。

  最具活力的是对虾,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商户也是业界良心,将那些奄奄一息的剔除一边,绝不混搭出售。海上秋捕季,要产品,更要人品。(棋簿紫/图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