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也曾是个伟大的王朝,作为第二个统一北方的异族王朝,它没有像前秦那样昙花一现,而是在终结十六国时代后,与南朝对峙,拉开南北朝的大幕。

偏远的都城、落后的制度等使得北魏难以有效统治中原,几十年后,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并强制推行汉化改革,让许多鲜卑人跑步进入了文明时代。

为什么说许多而不是全部呢?因为有不少鲜卑人还是抗拒汉化的,孝文帝的太子就拒绝,直接被孝文帝收拾了。

鲜卑人的保守力量集中在故都平城一带,这也是孝文帝要迁都的一个原因,避开这些保守势力。平城一带即代北地区,这些保守势力也被称为代人,随后生活在这里的所有人都被称为代,包括因为各种原因居住在当地的高车人、汉人、西域人等各族人。

代人是有理由愤慨的,曾经他们是拱卫都城的贵族,地位高崇、受人尊重,改革后却沦为落后代表、饱受排挤。

孝文帝在位时还好,中央比较注重平衡与代人的矛盾,但宣武帝以后政治腐败,对代人的排挤越发严重,尤其是在中央军队腐败后,代人的反抗来了,那就是动摇北魏根本的六镇大起义。

代地有不少军镇,是北魏初期即设立用来防御柔然的,以免平城遭遇袭扰,六镇就是河套、阴山一带的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等六个军镇。

迁都前六镇是京城门户,迁都后也是边境卫所,北魏一直在六镇配置精兵强将,而洛阳的中央军队却早已在和平中腐坏堕落,六镇军将饱受排挤后率领镇兵造反,北魏中央毫无办法,最终只能寄希望于地方力量,契胡酋长尔朱荣就此崛起。

在镇压起义过程中,尔朱荣将起义军收编,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最终杀入洛阳,控制了北魏朝廷,北魏至此名存实亡。

尔朱荣进京是有名头的,那就是奉皇帝的命令,这个皇帝就是北魏孝明帝元诩。

孝明帝的母亲胡太后是一个打破传统的人,在她之前,北魏奉行“立子杀母”的残酷规定,防止母后干政。然而就是在胡太后的老公宣武帝这一代,祖制被打破了,宣武帝立元恪为太子,胡氏并没有被处死。

宣武帝去世后,年仅六岁的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胡太后则顺理成章地以皇太后临朝称制。

然而胡太后却以实际行动狠狠地打了丈夫的脸,在她的“英明领导下”,北魏国势愈发衰弱,中央财力捉襟见肘,各地大小起义无数,六镇大起义即发生于此时。

尽管国家已经被自己搞得乌烟瘴气,但胡太后还是不想舍弃手中的权力,19岁的孝明帝只能自己抢!

不过孝明帝只是母亲手中的木偶,哪来的人夺权,所以他效仿何进,密召尔朱荣进京,他的结局跟何进也很类似,在尔朱荣进京前消息泄露,他被母亲毒死。

孝明帝死后,胡太后又蹦跶了好几个月,直到尔朱荣以追查孝明帝死因为名杀入洛阳,她被尔朱荣扔进黄河淹死。

尔朱荣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即北魏孝庄帝,随后他又发动了河阴之变,把洛阳城内的达官贵人乱杀一通,彻底杀出自己的权威。

接下来的几年,尔朱荣很有一番曹操再世的感觉,他将自己的女儿尔朱英娥嫁给孝庄帝为皇后,又接连破葛荣、平邢杲、灭元颢、擒万俟丑奴,使北魏枯木缝春,再次站了起来。

立下如此功业的尔朱荣自然加紧篡位,他将自己的部将族人安插在关中、河北、山西等各处重镇,同时在朝中安插亲信,排除异己,留给孝庄帝的时间不多了。

魏国的傀儡之君似乎都不乏血勇,想当初曹髦带着百来人就敢去砍司马昭,只不过死得比较惨,孝庄帝有鉴于此,就换了一种方法。

尔朱荣并不常驻洛阳,他待在老巢晋阳,之前只来过洛阳两次,第一次是杀胡太后,第二次是击败元颢和南朝军队,但在530年八月,他以女儿(皇后)即将产子为由,要进京朝拜。

这一举动吓得帝党面无人色,孝庄帝只得加紧自己的计划,尔朱荣也是大意,最终死于乱刀之下。

尔朱荣一死,孝庄帝是痛快了,可尔朱荣是北魏的定海神针,他这一上天,刚刚安稳下来的北魏再度混乱起来,而在这群狼环伺的情况下,并无多少兵马的孝庄帝无异于肥羊。

最先发难的是尔朱荣的子侄,尔朱荣的死对尔朱家族是巨大打击,也是因此,尔朱家族跟孝庄帝已成水火,必须有一方被灭才行。

孝庄帝的依仗不过洛阳一城,最终的结局自然是他被灭,在诛杀尔朱荣三个月后,他也被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诛杀。

可惜尔朱家族也没能笑到最后,尔朱荣的部下、出身怀朔镇的高欢率领六镇大部脱离尔朱家族,并且最终消灭了尔朱氏,占据关东,拥立北魏孝武帝,把持北魏朝政。

那么除关东外的北魏土地在谁手中呢?答案是在独立状态的贺拔岳和侯莫陈悦手中,他们的地盘就是日后宇文泰的根据地,宇文泰这时候还是贺拔岳的得力干将,要等到贺拔岳去世才独当一面。

而高欢也没空忙活统一之事,因为孝武帝很不安分。

532年四月拥立孝武帝后,高欢本人就北返晋阳,以心腹戚属在洛阳控制朝政,其女为孝武帝皇后,其妻弟娄昭为领军将军掌握禁军,心腹孙腾为门下省侍中掌握机密,族弟高隆之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控制京畿附近军权,族叔高乾为司空控制朝政。

这种内外全面监控的情况令孝武帝非常不满的,很快双方就在一场酒局中爆发了冲突。

酒会上太尉元宝炬劝高隆之饮酒,高隆之牛的很,不喝,元宝炬火了,怎么说我也是太尉兼皇亲国戚,这是没把我们元家放眼里啊!直接就跟高隆之打起来了。

这次冲突的结果是双方各退一步,元宝炬的太尉被孝武帝罢免,高欢则把高隆之调回晋阳。但这次冲突只是开始,孝武帝高欢的矛盾是不可弥合的。

为了排挤高欢在中央的力量,孝武帝决定扩充禁军,高欢的人遭受排挤,胆小的孙腾干脆从洛阳跑回晋阳,向高欢报告孝武帝的“胡作非为”。

而孝武帝继续行动,开始向地方派遣亲信,替换掉洛阳附近的的地方官,换成自己人。同时大力拉拢贺拔岳等人,增大筹码。

通过这一系列行动,原本孤立的孝武帝先是获得了一支属于自己的禁军部队,然后又建立了一系列附属势力,将自己的势力从洛阳扩充到河南地区,把高欢封锁在华北一带。

高欢可不是尔朱荣,进京还要找什么女儿产子的借口,他直接率大军南下,孝武帝辛辛苦苦谋划了一年多的势力,在一个月内就全盘崩溃,为了活命,孝武帝赶在高欢攻占洛阳之前跑了,跑哪了呢?关中。

也就是这一年,贺拔岳去世了,宇文泰取而代之,并成为关中地区最大的军阀,孝武帝自然是去投奔他了。

皇帝出逃这事千古鲜见,高欢多少有点尴尬,这权臣当得太失败了,不过也没事,下次注意点就好了。

在孝武帝出逃期间,高欢不断地上书请求:“皇帝啊,你回来吧,大魏不能没有你啊!”当然这话高欢自己都不信,更别是孝武帝了,他“一意孤行”地跑到了长安,受到宇文泰的亲切接见。

534年十月十七日,高欢以元修弃国逃跑为由,遥废其帝号,另立元善见为帝,不久即迁都邺城,加强对傀儡皇帝的管控,这就是东魏。

宇文泰跟高欢可谓是一时瑜亮,高欢立了个新皇帝,宇文泰怎么好意思用旧的,而且孝武帝这么能折腾,指不定以后又闹出事来,干脆换过。

于是在东魏建立两个月后,北魏最后一个皇帝孝武帝被宇文泰以与堂妹乱伦为由杀死,跟孝武帝一起逃跑的元宝炬成了新皇帝,这就是西魏。

曾经强盛一时的北魏正式分裂,并相继被实权家族高氏和宇文氏拉下马,成了北齐和北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