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原本是神中的尊大者或人间圣贤帝王的敬称,后来又演变为指历史上影响很大的君主或帝王。

上古的太昊为大帝:“大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琴,悲不能自止,破之为二十五弦。大帝者,太昊也。”所以太昊是人间最早的被尊为大帝的君主,而太昊的身影非常模糊,甚至跟伏羲重叠了。

对有重大影响的君王,有时也非正式的称为大帝,例如《全相平话》中,称商王帝乙为帝乙大帝、盘庚称为盘庚大帝等。

历史上,欧洲部分国家的君主被译成大帝,比如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等,这些君主往往是武功极大、开拓及统治版图极广,但仍是非正式的称呼,只不过近现代以来这种称呼在我国很流行,于是就有人以今套古,将中国古代皇帝如此称呼,比如汉武大帝、永乐大帝、康熙大帝等。

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官方称为大帝的君王只有孙权,但这个“大帝”跟汉武大帝的“大帝”意思不同,孙权这个是“大皇帝”的意思,这是孙权的谥号。

根据唐代史学家许嵩《建康实录.太祖纪下》记载:“案:帝四十即吴王位,七年;四十七即帝位,二十四年,年七十一崩。群臣上谥为大皇帝,庙曰太祖。”

孙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追封谥号为“大皇帝”的人,后人称“吴大帝”或者“吴太祖”。“吴大帝”的“大”是我国谥号的一个字,具体含义是:“则天法尧曰大。”

现在的意思是遵从天地自然的法则,效法唐尧的治国理念,这样才被称为“大”。这是对一个帝王最高等级的谥号了,好多君王都不用这样极高的评价性谥号的,所以大帝很罕见。

而孙权作为江南地区的代表帝王之一,是长江以南地区出现的第一个皇帝,以前的大都是“王”,具有开创意义。

既然大本营在江南,自然要对江南进行开发,汉以前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在中原地区,对江南的开发很少。孙权在公元200年成为一方诸侯,到252年去世,掌权52年。他统治期间,对江南地区大力开发,江南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从比较蛮荒到经济逐渐发达,是经济中心南移的发端者。

并且在230年,孙权派遣卫温、诸葛直等到达台湾,并进行了移民。

孙权一生最辉煌的时候,应该是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一战中获得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之后夺取荆州,并在夷陵之战中击败刘备,孙权更是走向巅峰,稳定巩固了吴国的疆域。

不过孙权执政后期比较昏聩,逼迫大臣、太子之争,埋下了吴国后期国力大损的隐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