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中國期貨業協會第五次會員大會(以下簡稱“會議”)上表示,證監會正集中精力把《期貨法》的立法工作穩步向前推進。值得關注的是,在9月8日至9日舉辦的第三屆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上,方星海也曾指出要加快推動《期貨法》立法,完善對期貨交易基礎制度的交易保障。無疑,《期貨法》的立法工作將加快推進。

亟待推出

相關統計顯示,當前我國商品期貨市場已連續多年成爲全球最大商品期貨市場,同時,國內四大期貨交易所均在世界十大期貨交易所行列。截至2017年底,我國期貨行業總資產已超過5500億元。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期貨立法在我國期貨市場建設之初便已着手推進,但至今仍未推出。與之相對應的是,證券、保險、基金、信託等領域均已有相關法律。

“期貨行業的立法工作,很早便已提出,在行業發展過程中也被多次提及。不過,證券等其他金融行業的相關法律都已頒佈,目前來看,期貨行業的立法工作相較其他行業偏顯滯後。”金瑞期貨研究所所長孫敏濤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當前,美國特朗普政府實行貿易保護主義,而中國則進一步加強對外開放。其中,加快了金融市場的開放。“目前,中國期貨市場的開放已明確納入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節奏中,如允許外資機構參股、控股期貨公司,國內期貨市場對海外金融機構開放等工作已在推進。而任何市場的開放,都離不開明確、規範的法律,國際市場必須有對應的規則。因此,期貨立法工作如果跟不上期貨市場的開放步伐,將影響我國整個金融市場的開放節奏。”孫敏濤指出。

東吳期貨研究所所長姜興春也對《上海金融報》記者指出,目前我國期貨市場發展速度很快,期貨市場的國際化速度也在不斷提高。當前背景下,通過一部期貨行業的專門法律,來保障期貨市場發展和投資者利益需求,十分迫切。

“目前,我國期貨市場法規制度體系是以《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爲核心,中國證監會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爲主體,交易所、協會自律規則爲重要補充的一個體系。”中銀國際期貨研究部主管顧勁濤對《上海金融報》記者指出,當前體系在我國期貨市場初建和發展的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保證了我國期貨市場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躋身世界期貨交易市場前列。不過,隨着期貨市場創新業務的開展和國際化品種的陸續上市,我國期貨市場的法規制度體系落後於市場發展。“首先,期貨市場目前的法規制度體系不夠完善,對一些期貨市場出現的新品種和新業務並沒有涉及,如國際化背景下的實物交割環節等。其次,目前的法律體系層級較低,不能在法律層面對有關問題作出解釋和安排,這將會影響到國內外投資者對中國期貨市場的信心,不利於我國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和在國際上獲取定價權。”顧勁濤表示。

圖片來自網絡

關注點衆多

目前,證監會正集中精力穩步推進《期貨法》的立法工作,方星海也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對這項工作的重視。那麼,《期貨法》究竟會對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呢?又有哪些值得特別關注的關鍵點呢?

“《期貨法》立法後,會給行業帶來兩方面的重大變化。首先,期貨行業發展的戰略更加清晰,行業發展有法可依;其次,行業相關機構和投資者利益能夠得到充分保障,如果出現相關糾紛,可以有法可依。”姜興春同時指出,在《期貨法》立法過程中,對國際化境外機構的監管、衍生品定義及相關監管、期貨投資者利益保障和糾紛解決機制等方面,可重點關注。

“《期貨法》立法後,我國期貨行業將有自己的行業相關法律,能極大地提升我國期貨行業法律層級,爲期貨行業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這樣的保障將給投資者,特別是國際投資者注入更多信心,能更好地吸引海外投資者進入中國期貨市場,提高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核心競爭力。”顧勁濤指出,《期貨法》立法,還有助於期貨市場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幫助企業更好地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同時,有助於提高期貨行業地位。“期貨行業糾紛解決機制以及期貨經營的業務範圍問題是《期貨法》立法中值得特別關注的重點。”顧勁濤指出。

“證券行業對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兩方面是有成套明文規定的,因此,《期貨法》在立法過程中,關於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兩方面的規定,有必要重點關注。”孫敏濤表示。

記者 田忠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