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肅網記者楊紅麗通訊員段海月

  時下,走進民樂縣南豐鎮玉帶村千畝中藥材種植基地,一畦畦當歸、黃芪等中藥材長勢良好,藥農們正忙着開挖中藥材,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種植大戶湯其銘拿起一把剛採挖的當歸告訴記者:“今年一共流轉了炒麪莊村350畝地種植當歸,現在我們全村人幾乎都在種中藥材,經濟效益比以前的老產品大麥、油菜、小麥就好的多了,現在的當歸按目前的長勢看來一畝地也能賣到5000到6000元。”

  

  民樂縣中藥材種植進入收穫季。

  據瞭解,今年南豐鎮中藥材種植面積突破5.5萬畝,在張連莊村、秦莊村等村子建成了千畝中藥材種植基地15個。

  南豐鎮海拔高,溫度低,土地廣闊且有機黑土肥沃,獨有的地理優勢孕育了種植中藥材的天然環境,該鎮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將終年氣候冷涼溼潤、海拔高等劣勢轉化爲優勢,引導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綠色有機中藥材種植,趟出了一條轉型發展的致富之路。爲實現種植品種多樣化,有效規避藥材種植風險,提高土地單位產出效益,該鎮積極引進安徽井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動員南豐鎮炒麪莊村、秦莊村、張連莊村3村羣衆入股土地2萬畝種植當歸、黨蔘、柴胡、羌活,建成標準化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有力促進了全鎮大規模土地流轉,輻射引導周邊貧困羣衆參與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發展,帶動貧困勞動力通過就近務工,實現了利潤效益的最大化。

  

  中藥材粗加工。

  順着小路,來到南豐鎮永豐村中藥材加工基地,庫房裏放着切割好的當歸和羌活。工人們正在把藥材放在切割機、烘乾機里加工。韓多志是加工基地的老闆,據他介紹,原先藥材種植收益全部爲原材料銷售,導致經濟效益無法實現升值,於是決心自己創辦一家加工基地,計劃引進中藥材切片加工經營主體4家,目前已經引進2家並投入生產。如今的南豐鎮,中藥材種植有基地、有市場、有加工,產業鏈越來越長。中藥材產業已成爲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搖錢樹”,像玉帶村的湯其銘、永豐村的韓多義一樣,依靠“中藥材”發家致富的藥農已有30多戶。

  “今後,全鎮將繼續通過科學種植、精細管理,不斷擴大種植規模、提升加工水平,積極吸納、扶持種植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入駐中藥材加工基地,不斷延伸中藥材產業鏈條,提高藥材附加值,使中藥材產業成爲羣衆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全力打造名副其實的‘綠色有機中藥材之鎮’。”南豐鎮黨委書記李吉鴻如是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