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公生于1964年1月30日,家住剑门关镇双旗村一组,家中共四口人,是2014年识别的精准贫困户。这几年,在政策的帮扶与自身努力下,卫公由一个家庭人均收入不足三千元的贫困户提高至八千元,于2017年实现脱贫。这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与汗水。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2013年卫公不幸患上癌症,丧失了劳动力,需要长期依靠药物治疗,光医药费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再加上缺少能干的劳动力,家里的生活日渐走上了下坡道,生活异常贫困。在外人看来,一个身患重病的人只能浑浑噩噩度日,不会有什么作为了,但卫公身上有一副与命运抗争的硬气,面对残酷的现实,卫公下定决心要想办法改变现状。

因为不能外出打工,卫公想养殖一些家禽,但家里经济状况实在太差,没有太多的本钱投入,加上饲料喂养成本较高,辛苦赚的钱还不够平时的生活费,更别说高昂的医药费了。这一现状得到了驻村干部的重视,通过卫公的申请和村民代表民主评议会评议,卫公在2014年被评为了村里的精准贫困户,被给予重点扶持。

为了走出家庭的经济困境,早日实现脱贫,卫公通过小额信贷的政策贷款50000元发展产业。首先,他买了土鸡苗300只。对于养鸡,他还有很多的困惑,山上有许多野狗,经常会趁着夜黑叼走小鸡,加之鸡苗数量多容易闹鸡瘟,着实让卫公一筹莫展。于是他请来养鸡技术指导员,免费手把手指导他养鸡。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他搭起了结实保温的养鸡棚,养了几只护院的狗,同时他还学会了草药熬水喂鸡预防鸡患病,提高鸡苗存活率。经过卫公精心的饲养,300只鸡全部出栏,为他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同时他还因地制宜积极带头种植核桃15亩。在镇村各级干部和工作队员的帮忙支持下,加上自身的吃苦耐劳和敢闯敢干,他的种养殖业得到稳步发展,2017年底仅种养殖业就实现增收11000元。

通过这两年的政策帮扶和自身发展,卫公大大增强了自己致富的信心,坚定了脱贫的决心。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卫公还积极动员妻子和儿子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我一个人毕竟能力还是有限,一家人都应该积极参与脱贫嘛。”他笑着告诉我们。令人高兴的是,这一举动真真实实为卫公一家增加了36000元的收入。到2017年底,卫公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了8793元,远远超过政策脱贫线3300元,成功实现了脱贫。同时在该年度内,卫公积极配合易地搬迁政策实施,率先完成了易地搬迁,实现住房的“旧貌换新颜”,让一家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

就是这样,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不甘贫困的决心,卫公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他现在成了村里种植的致富能手,成为村里致富的带头人和脱贫攻坚的引路人。对于现在的生活,卫公总是心怀感激,他经常对周围的人说:“我们家能脱贫都是有了党的好政策,才使我们家有了今天的模样,这样的恩情要一辈子记下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