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公生於1964年1月30日,家住劍門關鎮雙旗村一組,家中共四口人,是2014年識別的精準貧困戶。這幾年,在政策的幫扶與自身努力下,衛公由一個家庭人均收入不足三千元的貧困戶提高至八千元,於2017年實現脫貧。這背後,隱藏着許多不爲人知的努力與汗水。

作爲家裏的頂樑柱,2013年衛公不幸患上癌症,喪失了勞動力,需要長期依靠藥物治療,光醫藥費就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再加上缺少能幹的勞動力,家裏的生活日漸走上了下坡道,生活異常貧困。在外人看來,一個身患重病的人只能渾渾噩噩度日,不會有什麼作爲了,但衛公身上有一副與命運抗爭的硬氣,面對殘酷的現實,衛公下定決心要想辦法改變現狀。

因爲不能外出打工,衛公想養殖一些家禽,但家裏經濟狀況實在太差,沒有太多的本錢投入,加上飼料餵養成本較高,辛苦賺的錢還不夠平時的生活費,更別說高昂的醫藥費了。這一現狀得到了駐村幹部的重視,通過衛公的申請和村民代表民主評議會評議,衛公在2014年被評爲了村裏的精準貧困戶,被給予重點扶持。

爲了走出家庭的經濟困境,早日實現脫貧,衛公通過小額信貸的政策貸款50000元發展產業。首先,他買了土雞苗300只。對於養雞,他還有很多的困惑,山上有許多野狗,經常會趁着夜黑叼走小雞,加之雞苗數量多容易鬧雞瘟,着實讓衛公一籌莫展。於是他請來養雞技術指導員,免費手把手指導他養雞。在技術員的指導下,他搭起了結實保溫的養雞棚,養了幾隻護院的狗,同時他還學會了草藥熬水餵雞預防雞患病,提高雞苗存活率。經過衛公精心的飼養,300只雞全部出欄,爲他帶來了一筆不小的收入。同時他還因地制宜積極帶頭種植核桃15畝。在鎮村各級幹部和工作隊員的幫忙支持下,加上自身的喫苦耐勞和敢闖敢幹,他的種養殖業得到穩步發展,2017年底僅種養殖業就實現增收11000元。

通過這兩年的政策幫扶和自身發展,衛公大大增強了自己致富的信心,堅定了脫貧的決心。在發展產業的同時,衛公還積極動員妻子和兒子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我一個人畢竟能力還是有限,一家人都應該積極參與脫貧嘛。”他笑着告訴我們。令人高興的是,這一舉動真真實實爲衛公一家增加了36000元的收入。到2017年底,衛公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了8793元,遠遠超過政策脫貧線3300元,成功實現了脫貧。同時在該年度內,衛公積極配合易地搬遷政策實施,率先完成了易地搬遷,實現住房的“舊貌換新顏”,讓一家人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

就是這樣,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不甘貧困的決心,衛公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致富路。他現在成了村裏種植的致富能手,成爲村裏致富的帶頭人和脫貧攻堅的引路人。對於現在的生活,衛公總是心懷感激,他經常對周圍的人說:“我們家能脫貧都是有了黨的好政策,才使我們家有了今天的模樣,這樣的恩情要一輩子記下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