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和谁一起睡,不仅仅关乎着孩子能不能睡个好觉,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情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以前有一个宝妈说过,自己生完孩子后不久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孩子一直都是爷爷奶奶带,晚上也和爷爷奶奶一起睡觉。

家长不要小看孩子小时候和谁一起睡觉这个问题,研究表明,孩子从小和谁睡觉决定孩子的性格。

最近,闺蜜醒醒跟我吐槽,说孩子现在跟她不亲了。原来,自从醒醒上班之后,孩子一直是奶奶帮忙带,考虑到第二天要上班,孩子晚上也跟奶奶一起睡,加上有时候还会加班、出差,所以醒醒真正陪孩子的时间也相对较少。现在孩子除了愿意跟她玩会,其它时间就一直黏着奶奶,特别是到了晚上,非要跟奶奶一起睡,甚至连床都不给醒醒躺。“这是我跟奶奶的床,你不能睡。”

听到这句话,醒醒是又好笑又好气。无奈,她只能等孩子睡着了,再把孩子抱回自己屋,可第二天一早孩子醒来,哭着喊着找奶奶。醒醒很是受伤,却只能自我安慰,孩子还小,不懂事,等长大了自然跟自己就亲了。

相信有很多人都与醒醒有同样的想法,但其实,犯罪心理学李玫瑾教授曾指出,在孩子最初的几年,谁养的就跟谁亲,对谁的心理依赖更大。

出生的前三年特别是刚出生的第一年,孩子会对照顾者产生情感依赖,而依赖的主体是主要照看他的那个人。

家长要知道,建立良好的依恋情感,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基础。

依恋是指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持久的感情联系,它是母亲与婴儿之间的充满深情的积极的相互关系。它的形成与母亲经常满足婴儿的需要,给予愉快的强化刺激有关,也是婴儿在与人交往中对人的从泛化到分化的社会性认识的结果。

依恋关系是亲子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根本。

对于每个人来讲,它不仅存在于儿童早期,而且会对人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会对青少年期、成年期甚至老年期的心理状态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亲子关系而言,依恋关系的形成不仅影响到家庭的稳固、父母与孩子的和谐,还会影响家庭的整体生存环境。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少儿发育研究所的专家曾就依恋问题对174名孩子进行了长达16年的考察。他们首先考察了孩子们的家庭背景,诸如,婴儿对父母依恋的模式、孩子的自主性、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家庭的整体状况,以及母爱程度等。

随后,他们又考察了这些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考察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适应程度,以及在数学、阅读能力、阅读理解、拼写等标准化考试中的成绩。

结果,得出的结论令人瞩目:在孩子智商一定的情况下,婴儿对父母依恋的模式与程度是对孩子日后学业成就影响最明显的因素。

孩子与父母或照顾者之间健康的关系,是其一生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总之,婴儿对父母的依恋与孩子日后的学业成就密切相关,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同样与孩子日后的学业成就有密切的关系。

心理学家说,孩子幼年时期,是父母和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很难再让孩子和父母变得亲近。

虽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

当然对于孩子跟谁睡的问题上,最佳选择就是妈妈。因为妈妈和孩子的默契是与生俱来的,在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习惯了妈妈身上的气息和习惯。当孩子出生后,如果能继续和妈妈睡在一起,会让孩子感到非常的舒适和安全,也会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另外,妈妈的耐心和细心,也是很多人都无法相比的。妈妈会关心孩子的生活,在睡前给孩子最亲密的交流,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的孩子以后也更容易变得优秀。

而跟爸爸睡能促进孩子的好奇心,在每天睡觉前,爸爸会陪孩子聊天,交流心得,讲解一些孩子不懂的问题,对于处于好奇心最为旺盛时期的孩子来说,知识渊博的家长也会更令他人喜欢。他们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得到生动有趣的回答,这样也会激发他们不断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著名作家龙应台曾说: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期限的。然而,食物过期可以再买,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其实,孩子需要我们陪伴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仔细算下来,我们真正能陪伴孩子的也只有2、3年。相信有不少的父母看到这里都会抱怨一句,我不是不爱孩子,不想陪孩子,可是我这么努力拼命地工作,还不都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可是,钱总是赚不完的,而孩子总会长大,她需要我们的时候并不多。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孩子情感依赖的那个人是很难改变的,而孩子也就再也不会如当初那般需要你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