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采访的是一位日本的小学校长,问他说:您作为校长最注重培养孩子哪方面的能力?这位日本校长说:除了学习能力以外,我最看重的就是孩子理解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如果不能与人相互理解和合作,那知识能力再多也没有用。

这位校长告诉我们,合作是孩子的一项重要的素质。什么是合作?简单的说就是互相配合,一起朝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把事情做好。孩子之间的交往也非常需要合作,比如一群孩子要玩猫抓老鼠,大家都想当猫,那怎么办?就制定一个轮流的规则来当,如果你愿意合作那就可以一起玩,如果你不愿意合作,那其他孩子也就不愿意和你玩了。

懂得合作的孩子不仅让其他小孩子们会喜欢,大人也会喜欢,尤其是会深得老师的喜爱,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正向促进作用。

但是孩子们不是生来就懂得合作的,就连很多大人都不懂得该怎么跟别人合作,工作起来很费劲,所以爸妈需要用心去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1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家庭生活很重要。

在家庭中爸妈可以创造很多机会与孩子合作,跟孩子一起做家务或者做饭就是很好的合作契机。

我女儿大概从两岁多就开始跟我在厨房里混了,最开始是帮我摘菜,其实她就是比较喜欢厨房里的东西,我就利用她的兴趣来跟我一起合作做饭!开始做饭之前我会先把今天要做什么饭,有什么流程说出来,然后问爸爸和女儿,请问谁来蒸米饭,爸爸就把手举得高高的说:我!其实这也是我跟爸爸提前约定好的,为了给女儿做示范,然后我又问谁来摘菜,女儿就会高高的举起手来说:我!

这样女儿就从摘菜开始跟我一起配合做饭,后来还帮我放调料,到五岁左右就开始帮我洗菜了,七岁的时候她开始尝试做一点简单的饭。平时打扫卫生我也会把今天打扫的目标和重点说出来,然后一起合作完成。基本的流程大概就是我收拾整理东西,女儿拎着吸尘器吸各种灰尘,爸爸在女儿后面擦地,这样我们很快就能完成一项工作,完成之后我们会互相点评并表示感谢!

每次去超市采购的时候也是去寻求女儿帮助的好时机,我会假装拎不动让女儿帮忙一起,一开始她只是用手扶着袋子,并不能给我减轻分量,但是慢慢娃儿越长越大,力气也越来越大,真的是能帮我拿很多的东西了!每次帮我拿的时候她都像个小大人似的的问我:妈妈我力气大不大,我会说真大,比上次拎东西的时候大多了,说明你的力量又增加了,幸亏你这个大力士,否则呀妈妈真是拿不动这些东西!

在家里爸爸也可以有很多跟孩子一起合作的事情,比如一起修自行车,让孩子先观察哪里出了问题,然后一起想办法解决,在修的过程中呢还可以让孩子选工具递工具,每次合作之后别忘了给孩子一个大大的鼓励,让孩子体会到合作的成就和乐趣。

2

给孩子提供可以接受的选择。

很多爸妈可能会说,孩子哪有那么容易就跟家长配合,让他干点什么事情就会说不,现在给大家支的第二招就是给孩子提供可以接受的选择。如果有些事情你不希望孩子有超出预期的回答,就可以提供两个可以接受的选择让孩子去选!

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听出来我前面说的跟孩子一起做饭和做家务的时候都会先说出流程和步骤,让爸爸和孩子来挑选自己愿意配合的事情来做,这样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他的主动合作性就会很高,那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给孩子一些可接受的选择!

有的时候还可以让孩子帮大人做选择,比如问孩子:妈妈今天想穿这条裙子,你帮妈妈看看是配蓝色的鞋子好看呢还是白色的鞋子好看!当孩子选择之后,你还可以让孩子说出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当然一开始孩子随意选择的可能性很大,但是随着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他就会寻找到自己的标准了。让孩子习惯这种选择的思维,把握自己的标准,将来在团队合作中,孩子也能够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更好地与人合作。

有一个很考验孩子是否能合作的情况,就是爸爸妈妈忙的时候,孩子能否配合独立玩,或者独立去做某件事情。如果能多给孩子几个选择,孩子的配合度就会很高。比如妈妈要打一个很重要的电话需要20分钟,如果直接跟孩子说,你先自己玩一会,妈妈打个电话需要20分钟,希望你配合一下。

我估计啊80%的孩子都不乐意,但是如果你跟孩子说妈妈打个电话需要20分钟,这20分钟你是愿意堆积木呢还是玩立体书?电话结束了妈妈就能跟你一起玩了。只要你给孩子提供了选择,足够引起他的兴趣,那孩子一般情况下都会配合。所以有的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合作,而是你没有给孩子足够的选择空间。

3

公众场合教会孩子遵守规则。

公众场合教会孩子遵守规则,就是培养他的合作精神。孩子跟小伙伴有交集,最多的场所就是公园和游乐场了。公园里好玩的虽然多,但是孩子更多,狼多肉少,就会发生冲突,这种情况妈妈应该怎么去引导孩子跟其他小伙伴合作呢?

首先要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

小明想玩摇马,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说,所以他就直接跑过去,一把把摇马上的小朋友推了下来。接下来两个小朋友打起来,如果小明的妈妈能提前告诉他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你能让我玩一会儿吗?就能避免这种矛盾。

如果两个小朋友都想玩不相让怎么办?

有两条规则需要大家共同遵守。

第一先来后到谁先来的谁先玩,谁先拿在手里的谁先玩。

第二,合适的时间,不能因为是我先来的就可以霸着不放手,需要考虑别人的想法和需要,所以轮流是公众场所的万能法则也是小朋友理解合作规则的入口。

如果一堆孩子在一起,家长可以帮着建立一个非常好的轮流规范,冲突就会减少。

爸妈可以利用手机上的定时器帮助孩子们计时。这样的方法不仅解决了小孩子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了生活的技能和解决矛盾的方法。自己的东西,主人有决定权,我可以跟你分享,也可以不跟你分享,而公众的东西我们要遵守公共规则。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那就直接用行动说不。

小明的妈妈带小明去公园玩,小明喜欢玩秋千,上去以后就不下来,别的小朋友也想玩,小明的妈妈就应该这么做,第一次商量!你玩了好久了给别人玩下好吗?如果小明下来了可以夸奖他是遵守规则的好孩子!如果小明不下来,第二次要求加强调:这是大家的秋千不是你的,别的小朋友也要玩,你再玩一分钟就必须下来,如果小明下来了,为孩子点赞,如果小明不下来,第三次强调要求:一分钟到了,你下来吧。如果依然不下来,直接抱下来!当你只说不做的时候,不要期待你的孩子能够遵守理解,应该用行动坚持到底,用不了几次你就会发现孩子很容易合作了。

另外爸妈还要引导孩子去体会合作的快乐。

这种快乐有时候孩子自己发现不了,所以妈妈一定要多去点醒他。比如小明自己玩跷跷板,一点意思也没有,要是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呢就能一上一下,玩的特别有趣。小明自己只能建造一个城堡,但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就能建造N个城堡。当孩子们发现合作能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之后,就会更乐于合作,进而巩固强化了合作精神。

第四,多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能力。一个会关心他人的孩子自然就与人能合作了。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能力,主要依靠父母的示范作用,所以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坚持正面教育。

首先要孝敬长辈,关心老人。我们家的老人都在外地,所以假期基本上都是用来带孩子回家看老人。每次回老家之前我都会跟女儿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情况,谁都喜欢什么东西,谁需要什么东西,然后带着女儿一起去给老人选择礼物,逢年过节的时候如果我们回不了家,也会一起给老人打个电话,问问家里的情况,问候一下老人的身体,让女儿对老人表达一下祝福。

其次是关心身边的朋友。如果好朋友或者同事生病了,我会带着女儿一起去探望,带上合适的礼物,并提前教会女儿说一些祝福的话。所以女儿在上幼儿园之后也会特别关心他们班的小朋友,有时候会告诉我谁谁谁今天没有来,想给他打个电话问一下,谁谁谁今天生病被提前接走了,想问问他好点没。据老师反映,我的女儿在学校是配合度很高的,孩子大多数时候都会非常有爱心。

要给孩子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这对孩子是否有爱心,是否能合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父母经常争吵甚至打闹,那孩子会经常处在一种恐惧忧郁的环境里,自顾不暇,哪里还有精力去关心别人,更别谈什么合作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