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命令下達後,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參謀長趙家驤十分理解國防部第三廳的苦心:“本來我軍應該取捷徑迅速會師錦州,瀋陽西進兵團今取彰武爲目標,對共軍主力不關痛癢,且留戀瀋陽,不肯放棄,致所用出擊兵力不夠,實爲一不徹底而迂迴遷延分離自誤之方案,所以採取此案,想系調和折中各方面意見所致。圍繞瀋陽國軍主力撤退錦州問題,蔣介石和東北“剿匪”總司令衛立煌產生巨大分歧,衛一直主張消極固守瀋陽,不願意貿然分兵打通沈錦線。

1948年9月30日,南京秋風陣陣,國民政府空軍“中美號”專機從大校場機場起飛,在接近三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後,徐徐降落北平。尾隨蔣介石走下旋梯的隨行人員陣容豪華: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空軍總司令周至柔、聯勤總司令郭懺、陸軍大學校長徐永昌……據北平《世界日報》報道,蔣介石當日身穿黃綠色中山裝,外罩黑披風,頭戴布色呢帽,面帶微笑與歡迎者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等人頷首答禮。然而,連接華北與東北的遼西大地此刻炮聲隆隆,戰事牽一髮而動全身,蔣介石的微笑終究難掩內心焦慮,“研究錦州戰局知機場已在匪炮射程之中,致空運增援部隊只得暫時停止,深以情勢危急爲慮”。

遼瀋決戰:衛立煌“身在曹營心在漢”,劉少奇指示他四個字

美術作品:抗戰勝利後的蔣介石

錦州鏖兵,蔣介石意圖力挽狂瀾

當歷史的車輪轟然碾過1948年春天,東北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國民政府軍隊(以下簡稱“國軍”)雖然尚有55萬人,但被解放軍壓縮在長春、瀋陽、錦州三個孤立地區,處境日益困難。圍繞瀋陽國軍主力撤退錦州問題,蔣介石和東北“剿匪”總司令衛立煌產生巨大分歧,衛一直主張消極固守瀋陽,不願意貿然分兵打通沈錦線。第9兵團司令官廖耀湘同樣傾向維持現狀,“如我瀋陽主力單獨出遼西向錦州撤退,背遼河、新開河與饒陽河三條大水側敵行動,有被共軍層層截斷的危險”。

其實衛立煌早已“身在曹營心在漢”,當初利用遊歷歐洲之際就已通過特殊管道表達了靠攏人民的誠意。金城時任解放軍西北聯防司令部敵軍工作部部長,據他回憶,劉少奇曾在1947年底召開的一次敵軍工作會議上透露,“最近衛立煌曾通過蘇聯駐法國大使館告訴我們,蔣要派他到東北去,問我們的意見如何?我們只做了一個比較靈活的覆電,讓衛相機行事”。

遼瀋決戰:衛立煌“身在曹營心在漢”,劉少奇指示他四個字

衛立煌“身在曹營心在漢”

如今錦州危在旦夕,矇在鼓裏的蔣介石再三協調瀋陽全力援錦,衛立煌總算答應空運第49軍增援錦州,結果運了兩個團,錦州機場跑道即爲解放軍炮火所控制。主管作戰的國防部第三廳順着蔣介石的意思,連夜擬定解圍錦州方案:

新5軍主力與獨立第95師迅速船運葫蘆島,加入錦州方面作戰。第13、第16、第39、第62軍組成東進兵團,由李文統一指揮,沿綏中、興城向錦西躍進,依瀋陽國軍之協力,圍攻錦州共軍側背面。瀋陽部隊擊破彰武、新立屯共軍後,俟東進兵團進擊錦西時,再向西疾進夾擊共軍。綏西暫3軍、第35軍應儘速轉向平津附近,集中機動,爾後再抽一個軍增強遼西作戰。”

傅作義深知脣亡齒寒的道理,部分支持東進方案,但對於放棄承德及調動第13、第16、第35軍面有難色。國防部第三廳廳長郭汝瑰溝通蔣介石,臨時變通方案,轉而抽調駐唐山一帶的第92軍加入東進兵團,指揮官則由李文改爲侯鏡如。

遼瀋決戰:衛立煌“身在曹營心在漢”,劉少奇指示他四個字

蔣介石與傅作義

命令下達後,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參謀長趙家驤十分理解國防部第三廳的苦心:“本來我軍應該取捷徑迅速會師錦州,瀋陽西進兵團今取彰武爲目標,對共軍主力不關痛癢,且留戀瀋陽,不肯放棄,致所用出擊兵力不夠,實爲一不徹底而迂迴遷延分離自誤之方案,所以採取此案,想系調和折中各方面意見所致。”

即便方案折中,衛立煌、廖耀湘等人仍是瞻前顧後,猶豫不決。

蔣介石心急如焚,10月2日飛赴瀋陽施加壓力。“彼等仍以打通營口爲目的,而不敢向彰武、新立屯出擊取攻勢。餘力斥其不合原則,堅決向北對匪主力出擊也,並告其華北方面已增四個師來錦、葫增援,方無異議”。

遼瀋決戰:衛立煌“身在曹營心在漢”,劉少奇指示他四個字

蔣介石與衛立煌

勉強說服衛立煌分兵西進,蔣介石單獨約見廖耀湘:“你是我的學生,爲什麼你也不聽我的命令?這次瀋陽軍隊直出遼西,解錦州之圍,完全交你負責,如有貽誤,也唯你一個人是問!”廖耀湘有些不解:“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利用共軍進攻錦州的時機,把瀋陽的主力迅速安全撤出去的問題。在目前情況下,那只有出營口,出營口連一副行軍鍋竈都不會丟掉。”蔣介石立即糾正廖耀湘的想法:“現在的問題不純粹是撤退瀋陽主力的問題,而是要在撤退之前與東北共產黨進行一次決戰,給他一個大的打擊!”

單從作戰計劃表面來看,國防部並不完美的東西對進方案仍屬可行。林彪當時就感到壓力很大,萬一錦州打不下,後果不堪設想,翻來覆去下不了最後決心,一度考慮是否先打長春。毛澤東斷然否決,“蔣介石已到瀋陽,不過是替喪失信心的部下打氣,他講些做些什麼你們完全不要理他”;“瀋陽、錦西兩方援敵攻擊精神必不強”。

誠然,東北國軍的低迷狀態超過一般想像,第207師第2旅旅長王啓瑞私下就對郭汝瑰說過,“廳長,你的薪餉還不如我們這裏一個連長喫幾個缺空貪污兩袋高粱米的價值高,東北貪污成風,官搞肥了,兵搞苦了,士氣低落,一打仗非垮不可”。

遼瀋決戰:衛立煌“身在曹營心在漢”,劉少奇指示他四個字

廖耀湘

彰武徘徊,廖耀湘態度敷衍

在“最高統帥”軟硬兼施之下,衛立煌、廖耀湘終於不得不動,瀋陽國軍留下第53軍、新1軍暫53師、第207師主力守城,其餘新3軍、新6軍、第52軍、第71軍、新1軍主力、第49軍主力、第207師第3旅及騎兵、炮兵、工兵、裝甲兵等直屬單位,合計10萬餘人傾巢而出。

行動開始之前,廖耀湘提了幾點要求:我們先集中新民、彰武地區,待錦州、葫蘆島兩地軍隊會師之後,再東西對進夾擊共軍。第52軍襲取遼南營口,以爲犄角。攻擊期間,守備兵團派出一個師進至巨流河擔任掩護。蔣介石覺得錦、葫近在咫尺,會師難度應該不大,欣然同意,旋即匆忙飛返北平,督促東進兵團加快集結。

彰武位於瀋陽西北方向大約100公里處,是連接解放軍北滿後方與錦州前線的重要補給點。西進兵團懼怕解放軍圍城打援,不敢沿北寧路直援錦州,試圖通過威脅攻錦部隊側背,達成“圍魏救趙”之目的。

遼瀋決戰:衛立煌“身在曹營心在漢”,劉少奇指示他四個字

遼瀋戰役示意圖

毛澤東一眼識破,“衛立煌想用取巧方法引我回援,藉此以解錦州之圍,同時避免遠出被殲之危險”。當即指示林彪:“只要不怕切斷補給線,讓敵進佔彰武並非不利,目前數日你們可以不受瀋陽援敵威脅,待錦州打得激烈時,彰武方面之敵回頭援錦,他己失去時間。”

廖耀湘果真小心翼翼,10月5日頒佈各軍戰鬥命令,8日,第71軍先頭還只是佔領饒陽河東岸的幾處渡河要點。11日,新3軍攻佔彰武縣城,廖耀湘卻高興不起來,“西進兵團集中的時候,葫蘆島國軍同時猛攻塔山,但沒有越雷池半步,沒有如蔣介石所預期的那樣一舉打通錦葫交通”。

得知錦州外圍陣地喫緊,廖耀湘更是惶恐不安,“兵團主力應暫時控置於彰武、新民之間新開河以東地區,只以一部分兵力西出新立屯、黑山地區”。衛立煌立馬應聲附和,“萬一錦州失守,渡過新開河的部隊就會陷入進退維谷的危險境地”。南京派駐瀋陽的總統府少將參軍羅澤闓年輕氣盛,當即不客氣地指出:“戰況危險和地形困難,不能成爲不打仗的理由。”

遼瀋決戰:衛立煌“身在曹營心在漢”,劉少奇指示他四個字

遼瀋決戰中的國民政府軍隊

蔣介石迭令衛、廖:“西進兵團不問錦州、錦西情況如何變化,應一意西進,勿再猶豫,萬一錦州不保,亦須盡其全力負責恢復,此爲東北整個國軍生死存亡之關頭,亦爲今日惟一之戰略,接電應立即遵行,切勿延誤。”

職責所在,羅澤闓唯有實情相告,廖兵團到達彰武后,受共軍第五、六、十縱隊阻止,同時渡河準備未周,何時到達新立屯,尚無確期,“職等連日口焦舌爛,無補實際”。廖兵團參謀長楊焜不明就裏,跟着乾着急:“我們爲什麼不趕快前進?”新開河架橋固然客觀上困難不少,但多徵集民工,多派部隊參加,可以加快速度。廖耀湘冷冷說道:“我判斷不會出幾天,錦州就會被解決,那時我們就不要前進了。”

遼瀋決戰:衛立煌“身在曹營心在漢”,劉少奇指示他四個字

遼瀋戰役紀念館火炮藏品

楊焜晃然大悟:“一方是憑主觀想象,不顧客觀條件,一味逼着硬幹,企圖實現其夢想的願望;一方是貪圖享樂,見死不救,陽奉陰違,敷衍應付,達到保全實力的目的。各走極端,焉能不敗?

羅澤闓的電報是13日晩上發出的,蔣介石第二天早晨簡直氣炸,“嚴限五日內佔領新立屯,19日以前到達錦州,如再延誤將以軍法從事”。廖耀湘坦言:“接到蔣介石嚴令時,我感到危懼和心情沉重,當時我存在一種僥倖與背城借一的心理,希望錦州部隊能多守幾天,我決心以最快速度經新立屯、阜新躍進至錦州地區。”

遼瀋決戰:衛立煌“身在曹營心在漢”,劉少奇指示他四個字

衛立煌有功於人民

15日,新1軍順利佔領新立屯,西進兵團除了第49軍、第71軍各留一個師暫置彰武和新民外,基本上全部渡過了饒陽河。廖耀湘下一步決心第71軍攻擊黑山,不管16日能不能拿下,兵團主力都要按時挺進阜新。可是,廖司令官的決心下的太晚了,解放軍已於15日傍晚攻克錦州。

局面至此,廖耀湘既無勇氣繼續西進,也不想退回瀋陽“慢性自殺”,“向營口撤退,這是我過去的主張,現在我仍然認爲是一個利多而害少的方案”。然而,無論退瀋陽還是走營口,解放軍都不會輕易答應,廖兵團的徘徊最終造成自己走上不歸路。(待續)

參考文獻:

1、全國政協文史委編:《遼瀋戰役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2、《爲黨交遊六十年:金城文集》,華文出版社2008年版。

3、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臺北“國史館”2015年版。

4、劉統:《東北解放戰爭紀實》,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