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将至。

不可思议吧,竟已是三秋过半时节,异乡漂泊打拼的人们,刚习惯了分离,月亮却忽然预示着团圆。拿着公司新发的月饼,倒数着假期的来临,但你依然不知道该怎么过好这个中秋。

不如回首看看宋朝人吧。

宋朝中秋节,和宋朝的大部分节日一样,都是一场全民狂欢的盛宴,人们的欢乐就像钱塘江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但有那么一点点不同的是,她又是浪漫的,浪漫的像一幅带着桂花香气和光影渐变的画。

狂欢 | 通宵达旦,把酒玩月

宋朝人爱放假是出了名的,一年间竟然有 76 天的公休假期,而兴盛于宋朝的中秋节,他们自然是不会错过的。

汴京的街市上,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就已弥漫着浓厚的过节气氛。八月份正是各酒务、酒库新酒上市之日,因此中秋节前,各个酒店都会装饰一新,贩卖新酒,到八月十五这日中午前,往往酒家的酒都售完了,便放下酒帘子,不再做生意,回家欢度佳节。

清明上河图(局部)

买好了酒,中秋狂欢夜的序幕也正式拉开。

王孙公子或者有钱的大户人家,一般会选择登高楼赏月,并且大开筵席,席间 " 琴瑟铿锵,酌酒高歌 "。彼时,餐桌上定有刚上市的鲜活的螃蟹,香甜爽口的梨枣和石榴,还有必不可少的月饼,"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吃着甜口的月饼,喝着酒,唱着歌,通宵达旦,尽情玩月。此情此景恐怕只有《红楼梦》贾府里的中秋夜宴可以描绘一二吧。

不过宋朝中秋的魅力不仅在于高门大户的玩乐,这样的狂欢夜是每一个百姓都能参与的,无论是平民小户,还是陋巷穷人。

《梦梁录》里曾记载," 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平民百姓在家里安排家宴,合家团圆,穷苦人家宁愿典当衣服来买酒过节,也不愿意虚度,可见他们对于中秋节的热情之高涨。中秋当天,官府也解除了宵禁,因此街市上的商家通宵营业,来逛街的游人和孩子们一直到天亮都络绎不绝,这样的狂欢景象,像极了如今城市的跨年之夜。

当然,最会玩的还属宫廷。正如央视每年中秋都要举行「中秋晚会」一样,宋朝的宫廷也会在当日举办「中秋晚会」,《武林旧事》中记载,宫廷当夜特地开辟几处居所,彻夜歌舞演乐,音乐声响连住在宫廷附近的百姓都可以听的清清楚楚。

中秋的狂欢并没有随着八月十五的结束而停止。 在临安的市民,还喜欢去钱塘观潮。每年 8 月间,都是钱塘江潮水繁盛之时,观潮便成为了中秋的狂欢续曲,彼时,潮水 "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

同时,还会有十分惊险与精彩的弄潮表演。

" 弄潮之人,率常先一月,立帜通衢,书其名氏以自表。市井之人相与裒金帛张饮,其至观潮日会江上,视登潮之高下者,次第给与之 "。

流行于宋代的弄潮表演,是一种商业性的演出,想观看弄潮的市民,要预先给弄潮人支付鼓励金,等到表演结束之后,根据弄潮人取得的名次,再支付剩余酬金。

浪漫 | 人立明月影下,身在桂花香里

宋朝的中秋,不止是狂欢,更兼有浪漫的一面。

可能是月亮的缘故,中秋本身就带着浪漫的气息。中秋之日又被称之为 " 月夕 ",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因此被称为月夕。而宋朝人又为中秋的浪漫添色不少。

南宋江浙一带,中秋有放灯的习俗。与元宵节放花灯不一样,中秋放灯主要是放羊皮小水灯,称为 " 一点红 "。数十万盏灯,浮满水面,烂如繁星,天上月与水中月在光影下交相辉映,宛如仙境。

月色清亮,拜月祈愿亦成为了中秋习俗。在酒后的迷醉里,在水边的光影里,在三秋桂子里,人们对着月亮,万千思绪都化作了对一切顺遂的盼望。

一愿貌若嫦娥,红颜不老

二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

三愿夫妻和睦,子孙兴旺

百姓如是,文人更是,他们的诗文,给中秋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还兼有一丝不圆满的浪漫。

最懂生活的宋代文人,也格外的会玩月。他们在桂花树下饮酒,将月亮揽入杯中,"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他们邀请明月共饮,欲乘风归去,陪伴月中仙子;他们爱月亮爱到骨子里,即便明月不曾露面,即便当日下雨,也会相约饮酒赋诗," 池上虽然无皓魄,樽前殊未减清欢 "。

但宋代文人的中秋赏月中有了更多了感伤。许是不再有唐朝的盛世,许是家国飘零,月色越圆满,越觉得伤感,赏月时难免感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不过月色终究是治愈的,他们也终究是豁达的,不然苏轼也不会想明白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辛弃疾也不会在中秋赏月未得之时,还能对着满堂烛花红," 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面对阴晴圆缺,不以己悲,这样的豁达也许是最深远的浪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