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小孔来说,本身就有肝炎,肝功能已经受损,加上酒精的刺激,加速了肝脏癌变的进度。而肝炎病毒和免疫细胞不断的对抗中,肝脏会持续的自我修复,结果导致了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的肝炎大国。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乙肝感染者人数已高达1个亿,而丙肝患者也已经突破4000万大关。

很多人觉得肝炎只是小病,并不放在心上。

殊不知,一时的轻视很有可能招惹肝癌上身。

28岁的小孔从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工地上班,工地的生活辛苦、枯燥,唯一的消遣就是下班后和工友一起喝酒、打牌。

3年前,小孔体检时查出来肝炎,医生早就劝告他最好戒酒,可是他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并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

最近,小孔一直觉得自己没精神,还经常腹泻,他以为是吃坏肚子了,买了点止泻药,并不十分在意。

直到上周,小孔在干活时突然晕倒,才被工友送往医院。

医生看着面色蜡黄的小孔,根据经验猜测他是肝脏病变,经过多项检查后,结果验证了医生的猜想,小孔确诊肝癌。

为什么短短3年时间,小孔的肝炎就恶化成肝癌呢?

医生叹息道:两件事不控制,害了小孔啊。

第1件:酗酒

酒精的代谢主要依靠肝脏的两员大将: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完成。

酒精被分解成乙醛,然后代谢成乙酸,继而形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但是长期饮酒,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无法被及时分解。

在等待的代谢的过程中,乙醛会大肆毒害肝细胞,导致肝炎发生。

而肝炎病毒和免疫细胞不断的对抗中,肝脏会持续的自我修复,结果导致了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

对小孔来说,本身就有肝炎,肝功能已经受损,加上酒精的刺激,加速了肝脏癌变的进度。

第2件:长期劳累

小孔的工作比较累,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长期熬夜会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当后者无力干掉蠢蠢欲动的突变细胞时,细胞癌变就开始了。

肝脏癌变身体会出现“2黄、2臭”,千万别忽视。

2黄

胆红素是神经系统毒素,需要经由肝脏分解代谢,随着胆汁排出体外。

当肝功能下降后,对胆红素的抑制能力下降,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超标,引发黄疸,具体表现为面色异常发黄、巩膜发黄等。

当然这也是医生判断小孔肝病变的第一个依据。

1臭

1、口臭

口臭,除了口腔和肠胃疾病外,还要考虑是否是肝脏生病了。

肝脏负责人体毒素的分解,也包括有毒的气体。

当肝脏受损后,对体内氮气、氨气等分解减慢,这些有味道的气体会随着呼吸排出体外,形成一种类似于食物腐烂的味道,非常难闻。

保护肝脏,预防癌变,坚持3件事。

第1件:补充硒元素

缺硒是肝病变的重要因素。

缺硒会导致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使肝细胞的防御力受到破坏。而一旦肝有损伤,就更容易沉积毒素。

补硒,说白了就是补充抑制肝病变的物质。

一些富含硒的食材,我们可以泡水喝,像各种白茶、绿茶、乌龙茶、元芙菊等,坚持饮用,也能促进肝细胞生长、保护肝脏。

其中元芙菊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硒元素,还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和植物甾醇等营养物质,晒干后泡水喝,有助修复受损肝细胞、抵御肝脏损伤、减轻肝脏负担。

在我国,元芙菊主要产自河南云台山,去云台旅游的,不妨带点儿回家。

第2件:多吃绿色食物

中医认为:肝主木,喜绿色。多吃绿色食物可促进肝脏排毒,减轻肝脏负担。

蒜台:蒜苔可护肝防癌、消脂杀菌。

生菜:清热安神、清肝利胆、养胃解毒。具有降低胆固醇、有利于利尿和促进血液循坏的作用。

荠菜:性平、味甘,可缩短凝血时间,具有止血功效,适合于慢性肝病有鼻出血、齿龈出血等症。

第3件:警惕病毒性肝炎

1、甲肝:饮食卫生

甲肝主要通过粪—口的途径传播。

进食不干净的食物或没煮熟的海鲜 ,都有可能感染甲肝。预防的重点在于饮食卫生干净。

2、乙肝:打疫苗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等方式传播,预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携带者最好定期复查肝功。

3、丙肝:私人物品别混用

丙肝和乙肝的传播途径类似,预防的重点在于私人用品,如:剃须刀、牙刷等别混用,最好经常消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