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思想家王阳明创立了心学,心学三大要点: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他的弟子朱舜水东渡扶桑,把心学传给日本人。日本人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吸收,创立了日本心学。日本心学的精髓在于心学和武士道的有机结合。日本学者摄取了阳明学中“自尊无畏”的良知说,找到了自强自力的基本途径。

很多外国人人都觉得日本人厉害,皆因为他们从小处做好。民生无小事,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小处做不好,大事怎会有成?

东乡平八郎是元帅,海军大将,大勲位功一级侯爵,与陆军的乃木希典并称日本军神。而这位军神,就有一个印鉴,一生低首拜阳明。

阳明是什么?阳明学又是什么?阳明学,又叫王学,是明代大儒王守仁(号阳明子,人称王阳明)发展的儒家学说。元代明初以来流行的程颐朱熹一派的理学强调格物以穷理,王阳明则继承宋代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

而日本的阳明学又是什么?日本自朱舜水大师东渡日本后,士人、武士均需学习阳明学。儒学盛,同时开大政奉还之局,创明治维新之基。日本学者说:阳明之学,即是从微细处着手,认真办好,事事心敬、处处用敬,习剑精专,即成剑道;事茶仔细,即是茶道;饰花精致,即是花道;以义取利,利济天下,即是商道;为君子礼、用仁用勇、尽己尽忠,即是君子道。此为汉学之本。

日本人在工作时千方百计地追求完美,追求到位,生怕给同事、合作伙伴带来麻烦。给您添麻烦了,在日语的语境里,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是需要鞠躬道歉、悔罪认错的严重事件。

在日本的地铁里,每个人都在捧书阅读、看手机、闭目眼神,冷静内敛的性格特征非常明显。地铁里,日本人喜欢把自己的身体蜷缩收紧,从身体语言来分析,这既意味着自我防护,也意味着不侵占他人的空间,不给他人带来压力。

日本人的心理素质极好,面对地震和死亡能够冷静坦然面对,有序组织。这表明了日本民族认为生命无常,正如樱花般灿烂绽放而又迅速凋零。总体来看,日本民族可以用冷来形容:冷静、冷淡、冷酷。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发展一直昌隆,皆因日本人的核心价值中,有阳明学。阳明学,除了从小处着眼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核心价值,是知行合一。日本学者说:知行合一不是无端出现的,朱熹认为格物致知就可以变化气质,达圣通诚,但不少腐儒因此皓首穷经;明儒争论知、行,不少人认为重行轻知,结果社会有许多不学无术之徒。阳明学,还是该切实扣紧在实际人生上,却不必先有一番悬空的摸索和思辨,那才始是主张知行合一的真精神。

常听人说,现在很多中国人没有人的特色,都礼失求诸野。菓子、茶道,都本来是中国人发明的东西,都只在日本找到了。就连在生活细节上实践儒学这种生活态度,中国人都顾不了。反之,在日本,不论是产品设计、包装还是饮食店的服务、食器设计以至书本用纸、字型、排版等等的设计,日本人都比中国人更会从小处着眼,把阳明儒学这一部份实践到生活之中。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讲究以礼始,以礼终。武士看淡生死,为了捍卫国家的利益,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团结同胞,紧跟英雄,以毅然决然的态度,与对手决一死战。不仅体现在战争中,也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

明治维新三杰,他们的思想就是建立在武士道与心学相结合的基础上,然后吸收西方文明,独树一帜,堪称东西方文明结合的典范。

《知行合一:王阳明详传》此书为日本天皇老师、日本阳明学代表人物高濑武次郎写给日本商业、军事精英的心学大传,也是介绍阳明先生一生最为权威版本。高氏王阳明传与《传习录》《年谱》《名儒学案》一起并称为研究王阳明的重要资料,对日本、韩国,乃至中国的阳明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读完此书才会真正明白高氏为什么评价王阳明说:"日本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日本皇家代表团为阳明祠题诗并勒石成碑

阳明心学体系包括三大组成部分,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通过“知行合一”的方法,将良知扩充于天下万事万物,则人人皆可成为圣人。阳明心学以通晓简易的方法,打破了只有少数精英人物才能成为圣人的神话,否定了外在天理和权威的束缚,挺立了人的主体精神和自由意志,这在中国和世界哲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思想解放和启蒙作用。王阳明不仅被尊为“黔学之祖”,而且也奠定他作为世界一流原创性思想家的地位。

阳明心学从贵州起源之后,很快成为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新思潮,与朝廷推崇的程朱理学形成平分秋色之势。王阳明随处讲学,其门下众多弟子形成了八个王门学派——黔中、江右、浙中、 楚中、闽粤、南中、北方、 泰州。阳明心学成为一股巨大的思想潮流遍及海内。心学所及之地,上至高官学者、下至贩夫走卒,人人皆畅谈心学。特别“泰州王门”的出现,表明阳明心学进入到最为鼎盛的时期,终于引领出著名的东林党讲学之风。故清代大儒黄宗羲在《明儒学案》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

早在王阳明在世时,阳明心学就经过日本著名的高僧了庵桂悟(1424-1514)传到了日本。阳明心学在日本民间长期传播和积累,使日本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心学代表人物——中江藤树、熊沢蕃山、大盐中斋、佐久间象山、佐藤一斋、横井小楠、吉田松阴、高杉晋作、西乡隆盛、东乡平八郎、伊腾博文等。在明治维新前夕,阳明心学已经成为要求推翻腐朽的幕府统治的精神动力,为日本“明治维新”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作为日本海军大将的东乡平八郎,甚至将“一生俯首拜阳明”、“愿作阳明门下走狗”两句话制成牌子,随时挂在身上。他率领日本海军在十年之内(1894—1904)打败大清帝国北洋海军和俄罗斯帝国远东舰队,使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和世界强国。

1904年,日俄战争刚刚结束,日本天皇就立即派出皇家代表团,由日本宗亲岩原大三、日本东宫侍讲文学博士三岛毅,偕驻中国武官高山公通等一行共6人,前往贵州瞻仰阳明遗迹。

三岛毅题诗并勒石成碑,诗云:“忆昔阳明讲学堂,震天动地活机藏。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该碑竖于贵阳东山阳明祠,“足以表海外景仰之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