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很多人讲到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都归咎于清政府洋务运动的失败,而同时期的日本的成功在“明治维新”后取得了成功。

并进一步解释到,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是因为只学习器物,而没有学习思想,洋务运动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变革并不彻底。

而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日本进行了“全盘西化”,比如日本明治维新的领袖福泽谕吉就曾喊出,日本要“脱亚入欧”。

这种历史观点十分符合大家的史学常识,因为洋务运动失败了,而明治维新成功了,几乎同一时期的变革,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其原因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就是我们的变革出了问题。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史学谎言却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我们如果全盘西化,未必会成功,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也并非全盘西化,全盘西化本身就是一个骗局。

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我们没有“全盘西化”

甲午战败的确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因此将二者归咎于因果关系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有一说一,我们的洋务运动的确是出现了问题,在具体执行当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并不代表我们依靠全盘西化就能取得变法的成功,讨论洋务运动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一个极其复杂过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每一步改革必然都是困难重重,这是不容质疑的。

这里就不去做论述了,但是如果全盘西化,实际上也是一场文化灾难。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一种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和利用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的思想。

如果不带有偏见的解读,这种思想其实也没有问题,在鸦片战争后西学传入中国后,不乏一些激进人士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后性,因此主张全盘西化。

当然,社会主流其实还是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立足之本,不应该抛弃。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思想,虽然有一定的折中性,但却是当时文人士大夫所能勉强接受的,如果进一步的变革,肯定是很困难的。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从洋务运动开始后,清政府在三十年内完成了近代化的起步,甚至在安南击败了强大的法国。

在1888年北洋水师建成后,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海军也是几年就建成了,这一段时间,也被称为“同治中兴”。

在洋务运动的三十年里面,清政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甲午战争的前三年1891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基本实现财政平衡,可以说,如果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我们自己完成转型也不是没有可能。

正是因为甲午战争的爆发,彻底终止了清政府的近代化历程,至于甲午战争的失败,实际是在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下的一场军事大溃败,我们的舰炮不如日本的先进,我们的战术理念落后,我们的指挥体系不行,但是你不能因为我们在一场战争中失败了,就去从思想上找原因,说我们的思想不行,进而对中国的文化做全盘的否定,这明显是带有强烈误导性质的。

日本天皇为了买吉野号,勒紧裤腰带的日子

对于日本能够取得甲午战争的胜利,按照因果关系来说,自然是明治维新是因,甲午战胜是果。

不得不说日本明治维新中的确是大量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自从日本政府宣布明治维新以来,曾派遣大量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我们甚至很容易联想到在隋唐时期,日本大量派遣使者到中国来学习的画面,认为日本是一个极为好学的民族。

以事实来说话,日本人有很多优点,拥有危机意识,善于学习,但这并不代表日本就真的完成了全盘西化的文化运动。

最早提出“脱欧入亚”的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也曾一再表示,要鼓励日本人发扬独立精神,保持在列强环伺下的民族独立。

这其实才是日本真正的文化指导,那就是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是在根本的文化层面,依然保留了日本的精神基础。

如果我们能够客观公正的看待甲午战争,实际上会发现,日本打败中国,依靠的其实并非完全是西方文化,而是根植于日本骨子里的封建军国主义。

包括日本人最崇尚的“武士道精神”在内的日本封建糟粕,这些都并非是从西方引入的,那是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的。

真正打败中国的,实际上是日本购买的先进军舰,加上日本的军国主义精神,跟全盘西化根本就不挨边。

明治政府建立之初,就大幅增加军费在财政中的占比,一度达到财政支出的一半来发展军备,相对于洋务运动在军事上的发展,日本堪称是一个军国政府。

在甲午海战中,表现最为亮眼的最新型的军舰吉野号,就是日本政府在甲午战争爆发前购买的,由于吉野号价格太贵,而又是最先进的舰型,于是日本天皇政府省吃俭用,并且发动民众集资购买。

在举国努力下日本于1893年成功将吉野号开回国内,在第二年的甲午战争中,吉野号也速度快,射速快,杀伤力高而在黄海海战中所向披靡。

清朝国力远强大于日本,但是在军备发展上完全不如日本,这才是甲午战败最直面的原因。

假如中日这场战争爆发在1888年北洋水师建成之时,结果尚未可知,说到底,甲午战争中虽然暴露中清政府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是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在军事准备上不如日本,并非所谓的没有像日本一样全盘西化。

日本人书写的历史,往往要谨慎、辩证的去看

至于日本能够在近代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甲午战争后取得的战争赔款。

尽管日本学者一再试图掩饰,这笔钱被用于教育和经济,为日本培养了很多的人才,实际上这也是一则高明的史学谎言,日本重视教育的确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单就甲午战争这笔存款来说,大部分都被日本再次扩充军备。

通过战争大发横财,使得日本意识到战争掠夺带来的财富远远高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为此,日本摩拳擦掌,仅仅在甲午战争结束十年后就敢于挑战更为强大的沙俄,并且取得了胜利。

这两次战争的胜利,更加激发了日本人对战争的欲望,最终使得日本毫不犹豫的彻底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然而针对这几场战争胜利的原因,日本学者坚称是全盘西化的结果,所谓“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日本学者最先占领历史高地,阐述日本能够取得胜利,完全是日本改革更彻底,而清政府的改革存在问题。却对日本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天皇勒紧裤腰带买军舰,大力发展军备的事情绝口不提,极力掩盖其大力鼓吹军国主义的事实。

当然,日本篡改历史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已经是作案的“老手”,直到现在还热衷于篡改教科书。

对于日本人写的历史,我们还是要抱着谨慎、怀疑的态度,对于我们当代历史普及作者来说,让人们了解真实的历史,而不被人篡改的,实在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前几天看到有一套日本学者宫本一夫写的《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书目,里面的内容却着实让人警惕,在这套书里面,作者一而再,再而三的兜售自己的私货,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作者却费尽心机得去抹黑中国的历史,甚至为其发动全面侵华提供合法依据。

一些日本学者的历史险恶用心,昭然若揭。我们在与日本打历史嘴架往往吃亏的原因是,日本处心积虑、不遗余力的研究中国历史,即使是到了现在,日本依然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汉文化研究学者,活跃在世界上对我们的文化进行否定。

而我们却不习惯的去了解外国的历史,很多中国的历史学者,也大多集中研究本国的历史,而普通老百姓更是对日本历史更是嗤之以鼻。

实际上,无论是作为我们曾经的敌人,还是现在的邻国,日本都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值得研究的国家,尤其是日本的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