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单凭个人的力量无疑很难。唐太宗李世民还未登基之前,最显著的一个特点便是喜好结交朋友,这为他后来的成功积累了丰富人脉。今天本文的主人公,就是李世民在未发迹前结识的一位贤才——房玄龄。

魏晋以降几百年,寒门子弟鲜有出仕者,朝唐之上的衮衮诸公们多数出身于名门显宦之家。房玄龄亦出自望族,早在北魏时期,房玄龄的曾祖房翼就是朝廷高官,其祖、父亦在历朝位居高位。

房玄龄自幼即接受极好的教育,在家族的熏陶下,聪慧如他对于诸史百家无一不通。他天赋异凛,读书又颇为刻苦,故此年纪轻轻便经常和当世大儒论道。值得一提的是,房玄龄的书法造诣也很高,为时人所赞。基于如此概况,他早在青年之时就已经在当时文坛声名鹊起。

房玄龄十八岁时,被州府举以进士,先后做了一些如隰城尉一样的小官,不为朝廷所重视。隋末乱世风云起,房玄龄寻机投奔了李渊父子,被李世民纳入麾下。房李二人是为布衣之交,故而李世民对房玄龄很是信任,引为心腹,屡屡授予后者要职。房玄龄感念李世民的赏识,凡事皆亲力亲为,对李世民势力的崛起做了突出贡献。

李唐建立后,神州大地尚有许多各自为政的割据势力。李世民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曾多次领兵攻打。在此过程中,房玄龄大多以一个大管家的身份随李世民出征。李世民率军在阵前攻城略地,房玄龄则在后方组织各类后勤事宜,让李世民得以展开手脚讨叛平逆。难能可贵的是,区别于那些贪财好名的官吏们,房玄龄更注重为大唐收聚人才。

每逢战争结束,出征在外的将士们都会搜集战利品、犒劳自己。房玄龄却总在第一时间,去安慰、拜访那些本该为敌的官员。在房玄龄的善意结交之下,许多优秀的人才都投奔李唐,极大扩充了李世民的天策府势力。就此事而言,可见房玄龄的眼光。毕竟,无论在哪个年代,人才都是最为宝贵的资源。

房玄龄胸怀大略,建功颇多,却也因此招致了太子的妒忌。李家人才辈出,李渊长子建成、次子世民等皆为当世人杰。李唐建立后,李渊册封长子为储君。李建成、李世民在乱世中都各有部属,李建成入主东宫后,与二弟的矛盾日益尖锐。

李建成见房玄龄等人不为己用,便唆使李渊把他们逐出天策府,贬去地方任职。房玄龄、程咬金等人借口种种理由,拖延赴任的脚步。武德九年开始,李建成兄弟二人的冲突日渐严重,渐趋表面化。李建成为了除掉这个心腹大患,屡屡在李渊面前构陷李世民。在李建成诸如“以国家为重”这般理由的劝谏下,李渊亦对次子起了猜忌之心。

天策府诸人见局势往不利的方面发展,纷纷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早做打算。玄武门之祸就此事起。事后李世民继位为君,房玄龄的才能方真正施展。房玄龄统政能力很强,与杜如晦配合甚佳,协助李世民打造了空前绝后的贞观之治,不负贤相之名。

综观房玄龄一生,为大唐呕心沥血,可谓是功高卓著。一个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从来不是皇帝一个人的功劳。

参考史料:《新唐书》《旧唐书》《册府元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