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国第一经,它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

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易经》里面的“变易”和“不易”有自相矛盾吗?

在历史上,注释《易经》并且流传下来的文本大概数不清,每一个人注释的都有差别,就好比一棵千年大树,有些人从枝干开始研究、有些人从根系开始研究、有些人从旁边的土壤开始研究。所以出来的“象”并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样,所以很多时候,古人都是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乐得逍遥自在,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可以有用的学问之上,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中国《易经》里面的“变易”和“不易”有自相矛盾吗?

易在《易经》中尚有万物的本源或根本规律的意思:“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等等。其中三易是整本《易经》的精华所在,也是《易经》的灵魂。今天我们来简单描述一下三易,并且探索一下里面的奥妙。

中国《易经》里面的“变易”和“不易”有自相矛盾吗?

变易:意思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包括天地在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分钟都在悄悄的改变着现实的情况,只是有些变化显著,可以被人们所见到,而有些变化缓慢,并不被人们所察觉。

《周易》 卦爻千变万化,六十四卦即由阴爻、阳爻的不同变化组合而成。

《易纬·乾凿度》:“变易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巨取象,变节相移,能消思者,不专者败。此其变易者也。”

所以变易是世界发展规律之一。

中国《易经》里面的“变易”和“不易”有自相矛盾吗?

简易:简单之意。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所产生的现像,有许多事情是现阶段的我们所没法了解的,眀明产生了某种现像,可是我们却没有办法来清楚的解释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智慧还没有找到解决他产生的原因,可是,如果有一天解开了答案,人们就会惊讶的发现,虽然过程会很艰难、坎坷,可是事情的原理却非常简单,人们会觉得过程很漫长,只不过是因为人们在不断的试错以求得正确的答案而已,毕竟正解只有一个。

中国《易经》里面的“变易”和“不易”有自相矛盾吗?

聂文涛说:《系辞上》认为乾卦通过变化来显示智慧,坤卦通过简单来显示能力。把握变化和简单,就把握了天地万物之道。所以“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古人以此研究天地、万物、社会、生命和健康。

中国《易经》里面的“变易”和“不易”有自相矛盾吗?

不易:不易就是永不改变的意思。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会改变(变易),可是却有一个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他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是永恒的存在。

他可以生出万物、成就万物、毁灭万物。

老子称之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庄子称之为“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列子《天瑞篇》称之为“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无知也,无能也,而无不知也,而无不能也”。

易经称之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宗教信徒称之为“道宗、佛祖、上帝”,哲学家称之为“本体”……等等。

中国《易经》里面的“变易”和“不易”有自相矛盾吗?

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个东西,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道”。真正的理解了“道”----即不易,才能真正的去宏观的辨证的理解万事万物的同异所在,也才能更清晰的看见这世界的本质。具备了这一点的人才能更知道自己真正该做的事情和应该选择放弃的事情。知道什么有为、可以为,而什么是无为、不能为。做到了这一点,你的人生就会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越。

最后我们先不做总结,到底《易经》里面的“变易”和“不易”是否有自相矛盾?先理解了,你就觉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