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陸地巡遊,澤林街頭擁彩舟

每逢端午,熱火朝天的賽龍舟是我國很多地方的一項傳統習俗。可是,你見過遊“旱龍舟”嗎?每年農曆五月十五,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澤林鎮的老百姓稱這天爲“大端午”,人們會將扎制的旱龍舟進行祭祀開光、打醮、朝舟、巡遊和餞舟等祈願儀式,紀念屈原。2014年,澤林旱龍舟以端午民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口含綵球的金龍,張牙舞爪,十分威武;長達7米的船身上,栩栩如生的神像一個個立了起來……端午臨近,劉桂生正在家中加緊趕製旱龍舟。

不久前,劉桂生被公佈爲該項目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圖:劉桂生裝飾旱龍舟。範昊天攝

“整個旱龍舟分爲龍頭、中倉、大亭、小亭、龍尾、船底等8個部分,長約7米,高4米,重300多斤。我一個人做需要兩三個月。”劉桂生介紹,旱龍舟分上中下三層,以“屈原”和“龍”爲中心,72尊神像環繞。舟身下層有24名“水手”,象徵着一年有24個節氣;中層的12“花神”,代表一年12個月。

“艾煙嫋嫋漫街頭,旱地千人擁彩舟。沐浴春風祈禱福,歸來精魄畹田稠。”龍舟製作完成後,先被放在澤林老街上有200多年曆史的興隆寺中。農曆五月十五一大清早,老街上家家戶戶門前擺好香案、水果、臘魚臘肉等祭祀品,迎接旱龍舟的到來。

吉時一到,鞭炮齊鳴,鑼鼓大作,8名船伕將旱龍舟從寺廟裏擡出,按照“雨行有路,舟行有規,自下而上,自南而北”的路線行進。整個龍舟隊伍由旗隊、鑼鼓隊、抬屈原像隊、抬龍舟隊等數百人組成。所到之處,家家戶戶放起鞭炮,男女老少將花酒、茶葉灑向龍舟艙“祭送屈原”。中午時分,龍舟隊伍回到興隆寺。直到五月十八,龍舟都會放置在興隆寺接受祭拜。

澤林人爲何對屈原如此懷念和敬重?澤林鎮黨委書記杜煥保介紹,古代澤林是一片沼澤,百姓一直被瘟疫困擾。屈原被貶流放途中,經過鄂州,多次來到澤林,教給他們掛菖蒲、喝雄黃酒、燻煙包等方式避瘟疫、祛病害。後來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羅江,消息傳至澤林已經過了10天,人們悲痛不已,遂將五月十五至十八定爲紀念日,通過划龍舟去祭奠、緬懷他。後來,地勢變遷,澤林從澤國變成了旱地,澤林人遂改用旱龍舟巡遊的形式紀念屈原。

圖:旱龍舟巡遊。資料圖片

到了農曆五月十八,經過和三天前相似的巡遊祭後,人們抬着旱龍舟來到當年淚別屈原的澤林咀河灘上,進行最後的儀式——“餞舟”。衆人一齊跪在舟前,頭人點燃“天火”投向龍舟。儀式完成後,人們把焚燒後留下的灰燼掃到河中,將米飯撒至水中,表達對屈原的哀思和對美好生活的祈願。

龍舟今年“化”了明年還可以再做,可是製作龍舟的手藝如何長久地傳承下去?

與前幾年學徒寥寥不同,如今,村裏有5個貧困戶跟着劉桂生“做學徒”。“我們出臺了文化扶貧的政策,鼓勵貧困戶給劉老幫工並予以補貼。幫工期間,也能向劉桂生學習龍舟製作技藝。”鄂城區委副書記夏鑫介紹,今年,鄂城區將舉辦首屆澤林旱龍舟文化旅遊節,打造鄉村文化旅遊品牌,推進澤林旱龍舟的保護傳承工作。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N度生活工作室  範昊天) 

責編:宗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