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營造氛圍、相互溝通,營造平等、寬鬆、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1)家長應有幽默感。在家裏,常常讓孩子看到事物輕鬆愉快的一面,父母不要總是一本正經,因爲,笑聲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如: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幽默書籍和看喜劇電影,當孩子嘗試一些幽默行爲時,父母應表現出自己很欣賞。笑聲能相互拉近距離,能讓孩子願意與你快樂地溝通。

(2)家長應與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你不要以爲自己是長輩而常常居高臨下,要麼任意的呵斥着命令着孩子,要麼不聞不問放任自流,完全不管孩子。在家裏,要與孩子平等相處,善於蹲下去傾聽孩子的話。在我們家,一起喫飯以及飯後散步已是傳統,這是個極好的溝通交流機會,在這個時候,我們平等地互相談論着自己的工作、學習,談自己的想法。我們可以及時捕捉到孩子思想上的細緻變化,也可以借這個機會巧妙的引導。另外,我們還定期帶孩子到大自然去玩不但可以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風光,還可以進一步的與孩子溝通。

(3)家長應處處爲孩子着想:我們夫妻有時難免爲有一些矛盾,但爲了孩子我們從不在家吵架。作爲家長我們不僅讓家溫馨更要溫柔、理智,還要爲孩子着想,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理想目標,幫助孩子解決思想上的問題。

二、言傳身教、樹立榜樣,教育孩子是家長對社會所負責的一種特殊形式。因此,作爲家長應當在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

(1)學習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作爲家長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洞悉新信息。在個人素質和文化水平上有所提高。更要懂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特別是在開發孩子潛能和如何激勵孩子,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的學習。從而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

(2)家長應當樹立良好的形象。在日常家庭生活、社交場合應當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行及習慣,樹立家長良好的形象,正面的形象,這樣可以向孩子灌輸努力奮進、謙虛好學,立志成才的觀念,天長日久就會在孩子心中生根,成爲鼓勵孩子前進的一種精神力量。

(3)家長應當注意“身教”的作用。言傳勝於身教,大量事實證明,孩子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經常是家長的“身教”。這種“身教”起着“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這樣,反之,家庭成員道德低下,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良影響。家長以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自己良好的形象教育引導自己的孩子,比起花大力氣去說教,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三、愛嚴結合、培養習慣

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從我們計劃給予她生命的那一刻起,我們內心就充滿了愛與希望,儘管我們並不富有,無法給她提供更優厚的物質生活,但我們從來沒有缺少過愛。一聲呼喚,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在愛的海洋中,我們伴他一路走來,快樂地成長。在始終體現愛的家庭裏,孩子富有安全感並表現了對父母深深的信任,結果他也會表現的很自信,學會愛別人。在愛中我們是有原則,對於一些良好的習慣培養,我們進行:

(1)嚴格要求,要求一經提出,就必須堅決施行,不可以例外。

(2)在培養孩子某種好習慣的過程中,父母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所謂“誰家的孩子象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己不正、不能正人”,這句話用在好習慣的養成上很合適。

(3)反覆強化:習慣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非反覆練習不可。當孩子按照要求去做時,父母應及時給予肯定;沒有按要求做,就嚴格地督促。孩子有了興趣和愉快的體驗,良好的習慣就容易形成。

四、正確引導、培養興趣

時下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喜歡替子女報各種學習班、興趣班,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樣樣精通,卻沒有考慮孩子自己喜不喜歡,適不適合,有些甚至只是爲了圓自己未實現的夢想而已。這樣做導致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不僅可能什麼也沒學好,還可能挫傷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從此懼怕學習,厭惡學習。

教育孩子不僅是學校、社會的責任,更是父母的職責,父母如何當好孩子的啓蒙老師尤爲重要。有位教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一語道破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爲孩子啓蒙老師的父母們應意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成才呢?這是值得我們共同探討的問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