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是一個特殊年代, 改革開放的壯舉讓中國向世界敞開了大門, 人們走出落後、走出閉塞, 擁抱世界、互相激勵, 不斷前行。對於滿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 對於培養社會主義新人, 對於提高整個社會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 文藝工作都負有其他部門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責任。歌曲作爲當時影響力最大、傳播最廣、最容易接受的藝術形式之一, 也承擔着重要的角色。

八十年代流行的歌曲

八十年代正是經過了重創後的彩虹, 人人嚮往平安、溫馨、美好的生活, 歌曲以它特有的藝術感染力給人們敞開了一扇溫馨、陽光、勇敢、堅定的大門, 讓人們感到溫暖、喜悅、朝氣, 創作的歌曲多以抒情歌曲爲主。當時欣賞歌曲的渠道一般是廣播和影視, 兒時記憶最深的是隻要媽媽在家, 就會隨時聽到收音機裏播出好聽的歌曲, 那時還把收音機叫戲匣子, 家家戶戶都有收音機。有一檔節目叫《每週一歌》, 《太陽島上》《新貨郎》《軍港之夜》就那時聽到了, 鄭緒嵐的歌聲優美、動聽, “明媚的夏日裏, 天空多麼晴朗, 美麗的太陽島上”聽着好向往呀, 那時才感覺應該看看藍藍的天空, 感受徐徐的風, 有了一種用身心感受生活的衝動。《賣貨郎》郭松老師高亢明亮的音色生動活潑的演繹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一個小角色, 活靈活現, 雖看不到人, 但能感覺到郭松老師在演唱這首歌時肯定表情豐富、肢體語言利落。蘇小明《軍港之夜》那略些低沉的音色讓人耳目一新, 真能感覺到波浪起伏, 士兵們感懷的心情。

八十年代流行的歌曲

八十年代流行的歌曲

八十年代中後期經濟飛速發展, 對於平民老百姓來說, 當時最時髦的就是家裏有一臺電視機, 每到晚飯後一家人都擠坐在電視機, 既是被精彩的節目吸引, 也是被科技發展的魅力所吸引。當時最有衝擊力的國產電視劇有王扶林的《紅樓夢》楊潔的《西遊記》家喻戶曉, 可以說不只是影響一代人, 是影響一生的經典影片, 一個唯美一個武幻, 其中的《紅樓夢》主題曲《枉凝眉》和《西遊記》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經久傳唱。在節目《藝術人生》《紅樓夢》20年再聚首時王扶林導演介紹演員時曾說“因紅樓夢裏的角色年齡都很小, 特別要求演員的素質, 要求她純、要求她真、要求她善、要求她美”, 《枉凝眉》中的歌詞是原著中的詩詞, 表達了純真、善良的感情, 歌曲旋律悲切淒涼、委婉動聽, 音樂要傳達給人們就是的真善美的世界。《西遊記》1986年春節播出, 轟動全國, 至到今日是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 百看不厭。閆肅作曲、許鏡清作詞的《敢問路在何方》。這首歌表達的是一種樂觀、豪邁、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鬥爭精神和人生態度, 也代表了整個八十年代的精神。

八十年代流行的歌曲


改革開放使國人看到了世界, 也讓世界走進中國, 在音樂上港臺歌曲的衝擊、歐美歌曲的滲透, 使得我國音樂人及音樂創作發生了很大變化, 就像音樂發展史中古典樂派向浪漫樂派的過渡。音樂在追求個人審美和價值的基礎上改變着、創新着。鄧麗君的《小城故事》、《甜蜜蜜》那小家碧玉似的甜甜糯糯的聲音傳遍大街小巷;羅大佑的《童年》潘安邦的《外婆的澎湖灣》帶着清新的旋律、清新的演唱紅遍大江南北, 通俗歌曲以其特有的音樂特點歌詞通俗易懂、旋律簡易流暢、生活化、具有一定的商業性, 受到廣大羣衆的喜歡。

國內通俗歌曲其實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已經有很多創作是在1986年, 100名歌手在首體同聲高唱郭峯曲, 陳哲, 劉小林, 王健等作詞的《讓世界充滿愛》, 開啓了通俗歌曲在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的開端, 將國內通俗歌曲的地位推到了浪尖上, 當時還流行着不同音樂風格的歌曲, 如“西北風熱”陳哲詞、蘇越曲的《黃土高坡》:李文歧詞、李黎夫曲《心中的太陽》、“搖滾熱”崔健的《一無所有》《一塊紅布》。與此同時港臺、歐美的影視歌曲也佔了一席之地, 《笑傲江湖》主題曲、《上海灘》主題曲使的粵語歌曲流行非常, 追求時髦的年輕人都會唱上兩句粵語的“浪奔浪濤”;《排球女將》主題曲、《雪疑》主題曲雖不能用原文將歌詞演唱完整, 但旋律都能哼唱;《人證》主題曲《橋》主題曲, 學會了半中文半英文的流行且顯水準的歌曲。

還有衆多經典傳唱的歌曲, 例如具有愛國情節歌頌家鄉的歌曲《我愛你中國》瞿琮詞, 鄭秋楓曲;《多情的土地》任志萍詞、施光南曲;《希望的田野上》陳曉光詞, 施光南曲;深深表達了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之情;軍旅歌曲《軍港之夜》馬金星詞、劉詩召曲;《十五的月亮》石鐵源、徐錫宜曲, 石祥詞, 表達了軍人既是鐵骨硬漢也有俠骨情腸的情懷;思鄉歌曲《望星空》石祥詞、石鐵源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鄔大爲、魏寶貴詞、鐵源曲, 每每回想起家鄉都是滿滿的眷戀;愛情歌曲《鄉戀》馬靖華詞, 張丕基曲;《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瞿琮填詞、施光南曲;含蓄、委婉的表達着心中對愛情的嚮往。生活歌曲《牧羊曲》王立平詞曲;《回孃家》龔愛書佘致迪詞, 馬殿銀周右曲;真實、風趣的描述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校園歌曲《清晨我們踏上小道》韓先傑詞, 谷建芬;《校園的早晨》谷建芬曲、高楓詞, 展現了校園裏無憂無慮、青春洋溢的年代。兒童歌曲《歌聲與微笑》谷建芬曲、王健詞;《大海呀故鄉》王立平詞曲;童年美好、愜意的生活。不管是哪種演唱形式、哪種創作手法, 歌曲多是表達對祖國的忠情、對生活的傾情、對工作的熱情、對親人的深情、對自我的釋放, 充滿正能量, 溫馨陽光、旋律優美、朗朗上口, 在形成一種純樸、和平、積極、誠信、友善的社會風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嚮往明媚美好的生活、激勵人們前行、傳承着民族文化、推開了瞭解世界音樂的窗戶、滋潤了心靈, 它的這些特徵完全符合了作爲教育手段的音樂應該達到的審美目標。八十年代的歌曲能流傳至今也是音樂中的美好一直留存在人們心中, 值得回味。作爲藝術工作者他們通過自己手中的筆、虔誠的愛國之心和滿懷的創作激情書寫了音樂篇章, 帶給人們無限的溫暖和美的享受, 表達了不屈不撓的時代精神, 追求真善美。

人改變世界, 世界也改變了人。那些少有的科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等等, 他們運用科學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係, 對大自然從依附到發掘到創造, 世界變得更加精彩。可作爲多數的普通大衆則被世界、社會、生活改變着, 被改變的人羣時刻在學習、在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想, 慢慢由被動變成主動。八十年代優美動聽的歌曲改變了人們的心情、審美標準, 被感染、被完善, 影響了當時的青年一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