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呢?算算你的收入是多少兩銀子!

在古裝劇中,我們經常看見某富家紈絝子弟一擲千金,出手闊綽,隨便一出手就是幾百兩銀子,打賞窮人和僕人也是幾十兩隨意出手,對待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更是眼睛都不眨一下,幾千兩的銀票就送出去了。可是實際上一兩銀子到底價值多少錢,可能許多觀衆心中都是沒有什麼概念的,可是對照事實,電視劇中可能很多編劇都是不符合史實,隨意編造。

不過關於一兩銀兩的價值不能只以一個確定的數字來下定論,要根據它的時間來衡量當時貨幣的價值。早知道貨幣是有它的時間價值的,不同的時候當然不可同日而語。在不同的時期,由於當時經濟發展的差異性,通貨膨脹率的不一樣,貨幣自身貶值程度不一,自然它的購買力也就會不同。實際上簡單來說,和我們的人民幣其實是一樣的,比如在十幾年前一塊錢能夠買很多東西,幾斤肉而放到現在或許可能就是隻能買到一瓶水了。這就是通貨膨脹因素所導致的,這樣可能更利於理解爲什麼需要分時期來看一兩銀子的價值。

在唐代,出現了貞觀之治,經濟發展十分迅速,貨幣的發展狀態也呈現了良好的態勢。一石米大約賣到50-100文錢,而且一兩銀子可以換到一千文銅錢,故此,相當於一兩銀子約等於三千到五千的人民幣。再加上唐朝的各項貨幣制度還算是較爲完善的,因此當時的價值還是較爲合理的。

不過到了宋朝,一兩白銀大概相當於人民幣一千到三千元左右。比上一個朝代又相對來說少了一點。主要原因是宋朝的貨幣管理制度並不是十分明晰,這也導致了後來的一些問題。而且這與當時宋朝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是不相協調的,貨幣的發展跟不上商業的迅速發展。因此這種情況就很容易造成極爲混亂的情況。

到了明朝,由於社會的變遷等等因素,差不多就等同於人民幣一千元左右了。後來到了清代初期,銀兩的購買力又是下降趨勢,主要原因還是由於外國人紛紛打開了中國市場,在裏面投資建廠,進行各種各樣的交易活動,最後,有時候外幣的數量甚至多餘白銀,造成一兩銀子相對於人民幣的價值就更低了。而且據有關人員統計報道,鴉片戰爭期間每年世界銀產量的一半以上都被用來購買中國產造的絲綢、瓷器等產品了,這樣一來外幣的湧入更是給本國貨幣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百姓手中持有的貨幣就更少了。這也可以聯想到爲什麼我們現在也十分關注着國際的匯率換算,尤其是在現在經濟全球化的世界,因爲很有可能國際市場的波動隨時都有可能對本國的市場進行衝擊。

我們可以再來看看當時的官員收入相當於多少現在我們的工資,正一品的官員月收入約在八十石左右,而對於正二品的官員差不多就是六十石左右。正三品約爲三十石。正四品是二十五石左右。正五品官員月薪是十五石左右,正六品月薪在十石左右。再根據我們之前提到的一石米大約在100文以內,換算一下大概就知道到底我們的收入是幾兩銀子了。

到這裏爲止,也就是說,如果你月薪每個月在三千元到四千元左右,月收入就差不多相當於古代正六品的官員月薪。是不是聽上去還不錯呢,至少不是個九品芝麻官,收入稍微多些。不過現在的當代社會似乎又是看上去低了一點。如果工資更高一點,也能夠自己對照推算一下,假如你穿越到古代,能有多大的官職呢。大家都可以對比一下看看你在古代的收入能夠有多少兩銀子呢?是不是還是個相對來說不錯的收入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