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刚开始的一周那手忙脚乱啊,宝宝一哭,不知道是喂奶好,还是换尿片的好,在生活中很多新晋宝妈也许会一样手足无措,下面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宝宝的“婴语”。

01.

宝宝“婴语”你懂吗

睡觉时摇头

宝宝太热了:如果宝宝睡觉的时候不安稳,小脑袋总是左摇右晃,妈妈一定要摸一摸宝宝的额头和颈后。如果湿乎乎的有汗,那就说明你给宝宝盖得或者穿得太多了,宝宝很热。出了汗头发粘在头皮上很痒,所以宝宝只好摇头解痒了。

生理性出汗: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头和颈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发生,1小时左右就不再出汗了。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

有些活泼好动的孩子,白天运动量大,产生的热量多,机体没有能力将多余的热量通过出汗散发出去,热量积聚在宝宝体内,宝宝晚间体温可达38℃左右。宝宝入睡后,产生的热量减少,交感神经敏感性减弱,身体便通过出汗散发多余热量,以维持机体正常体温。

红脸横眉

婴儿往往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有明显的“内急”反应。这是要大便的信号,父母应立即解决他的“便急”之需。这时候宝妈们就准备好换纸尿片啦!

揉眼睛

宝宝困了:宝宝想睡觉的时候,或者刚醒来还没醒透的时候,会觉得眼皮发沉,这时宝宝会揉眼睛。

宝宝的眼睛发炎了:如果宝宝经常揉眼睛,揉得通红,妈妈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睫毛、眼泪,宝宝的眼睛有可能发炎了。

抓头发

宝宝头皮痒:经常抓头发,可能是因为头皮发痒。如果宝宝的头发很清洁,那么妈妈就要检查宝宝的头上是不是长了湿疹。

TIPS:宝宝头部的湿疹开始是一些小红疹子,慢慢会形成黄色的斑片。妈妈可以用植物油轻轻擦在有头垢的地方,软化后帮宝宝洗掉就好了。

宝宝生气了:宝宝抓头发也有可能是生气的表现。妈妈需要寻找宝宝不高兴的原因,满足他的需求。

吮手指

吮手指:表示宝宝的牙龈痒了,要刺激它一下。吮手指是婴儿智力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宝宝出生后,早期只能用哭声和面部表情来表示要求和倾诉,并且通过口唇来进行探索。随着年龄的增加,宝宝开始将手放入口内吸吮,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这是宝宝高兴时的一种表现。

此外,吮手指也是宝宝重要的心理安慰剂。宝宝往往在自己的某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如饿了却等不到奶吃、需要爱抚却得不到回应,就会以吸吮手指作为安慰剂来稳定自己的情绪。这时的宝宝更愿意独自玩耍,所以妈妈在确保宝宝的手是干净的情况下,不用去干预他的动作。

小婴儿吃手是聪明、智力发育的信号!但如果2岁后,还放任宝宝吃手可能会引起了下颌发育不良,上下牙对合不齐等问题,建议父母要及时纠正。

吐气泡

表示光吃牛奶已不能满足宝宝,该给他加吃米粉了。4个月大的婴儿唾液腺的分泌量开始增加了,所以口水相应增多,吐泡泡的机会增多,严重的还会流涎。由于这些唾液腺内含有一定量的淀粉消化酶,起到消化淀粉的作用,所以这时可以吃大米类的食品了。同时,因为口水还起到搅拌米粉的作用,所以流涎也可减少。

当然如果宝宝哭了,可能各位宝妈就要根据自家宝宝的照顾经验来分析了,究竟是饿了?困了?还是拉粑粑了?那要根据长时间的观察和总结才可以知道,而对于刚刚出生1.5岁以下的宝宝,宝妈们应该教育宝宝用手势表示自己的想法。

02.

婴儿手语好处多

好处1:提升沟通便利性,婴儿手语可帮助父母和孩子更好地享受沟通乐趣,减少因互动不良造成彼此的焦虑与挫折情绪。

好处2:增强口语能力,经研究证实,凡是学过婴儿手语的孩子,所能说出的辞汇数量、语言理解力及词汇组句能力都比同龄孩子要好一些。

好处3:增强幼儿自信心,当孩子通过手语表达心意时,如果他人能够正确满足其需求,将有助于幼儿建立自信心,促使他今后更加乐意表达自身想法。

好处4:快速正确表达,从小让孩子学习婴儿手语,有助日后语言的发展。根据相关研究及实际教学发现,凡是学过婴儿手语的孩子,已经对语言结构和语法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当进入语言学习阶段时,就能快速正确表达心中意念。

03.

必学的婴儿手语

吃——“吃”的手语简单易懂,这个动作(把东西放入嘴巴)对孩子而言几乎是与生俱来。当宝宝对“吃”和食物间的关连性有所理解之后,就会在肚子饿时用“吃”的手语来取代哭闹。

比法:手做拿食物状,放入口中或是靠近嘴巴。

喝奶——在孩子要喝奶之前,可先问孩子:“要喝奶吗?”一边说一边比画出手势,重复几遍后再开始喂食。

比法:双手握拳,做出反复挤捏的动作,就像挤牛奶一样。

小提醒:如果希望孩子尽快学会使用手语,就必须让其对需求和手势之间的关系有更好的理解,这样才能更积极地比画出手势来。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让孩子肚子饿,就可以一直诱导他做出手势,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而言,满足生理需求更加重要。如果一味让他饿肚子,只会让他更加专注于饥饿感的表达——哭闹,反而不利于手语学习。

我还要——和前2个手语动作相比,“我还要”属于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指导,孩子才能够学习得更有成效。建议父母先营造学习气氛,例如明知道孩子还想要,但是仍旧故意延迟一下,继续询问幼儿意见,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够体会这个手势的含义。

比法:双手手指并拢,并反复触碰。

小提醒: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小肌肉发展尚未完全,或许无法百分百相似地完成这个动作,有可能变成双手击掌或是拳头打拳头,此时无需过度要求幼儿,毕竟手势只是沟通工具,只要亲子之间能够互相理解就可以啦。

有没有觉得宝宝的心有时候比我们女人还难捉摸呢?希望以上资料可以帮到各位宝妈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