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二月的第一个周末,也是阳历二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这一天北京天气大好,午后更有白云升天,飘来飘去。不仅天上有蓝天白云,地上也有小小的春风习习吹过,当然雾和霾就“聋子放炮仗——散了”。当此美好的天气,大家当然就要去颐和园看那早春二月的风光。

为了庆祝今年赏景的启动,摩拜单车也在全国实行免费骑行,周末二天都免费。不过,我们下午出来的时候,左近已经一辆车都没有了。那也阻挡不了我们去颐和园的脚步,我们拦了一辆出租车,一直坐到北如意门。进了北如意门就可以踏上通往西堤的马路,过去这里是一条土路,现在是柏油马路。

我们越过西堤,然后顺着午后的斜阳照射来观赏西堤上的景色。最先看到的是界湖桥,桥下停着去年的船,应该不是采莲船。

一抬头,看见柳树已经开始发出新芽。

西堤上熙熙攘攘,游人摩肩接踵。

正在嗟叹春光无限好,相机的电池没电了,一摸兜,出来得匆忙,没有带备用电池。得,就算来锻炼身体吧。信步往前走去。走到前面就到了西堤上的第一座桥:豳风桥。一看这里,景色太美了,没办法,掏出手机拍照吧。

豳风桥边是一片芦苇荡,去年的作物还在,略显荒凉。

豳风桥上众好汉在拍摄万寿山和山上的佛香阁。

再看下面的马路,不比王府井大街上人少。

我们返回头顺着西堤往回走,就看到了皇家船坞,里面既没有驱逐舰;也没铁甲船。

走到后湖,看见那里还是一片春荒的景象。

这是荇桥东的香霏牌楼,在桥上可以看见石舫。

桥下还停着大批亟待开张的游船。

石舫码头上空空荡荡

水边的栏杆在斜阳下金光灿烂。

长廊栩栩生辉

拍客遍地,这二位,一红一黄,一东一西。

快艇上岸,正好比虎落平阳。

站在对鸥坊一抬头,天上白云翻滚。

等我们到了乐寿堂水边的露台,太阳已经落山。

天上祥云飘过

古松暗影

落日的回光返照在祥云上,一片殷红。

我们往外走的时候,路上都是观赏颐和园日落的游客,大家余兴未消,还在热烈赞叹今天的日落真漂亮。

明天如果天气好,当再来观景。

第二天星期日,天气依然不错,只是比星期六多了一点点雾霾,而且白云都飘走了。依照“有云多拍天,没云多拍地”的原则,今天再去颐和园看看建筑,古建筑。

今天运气还挺好,下楼就有摩拜单车候在那里了。骑上车,很快就到了北宫门。进了北宫门就往东拐。

然后顺着四大部洲喇嘛庙外的小路上山。

走到半山,就可以走进藏庙看看藏传佛教的建筑。

这是经塔。

这座经塔顶上被盖了一个皇家金色琉璃瓦歇山顶。

一排经塔。

游客可以站在这里极目远眺。

四大部洲里有很多这样的经塔和佛塔。

看完藏庙可以从这个城墙豁口出去,顺着小路爬到山顶。

顺着山顶的小路往东下山,走到半路就可以看见万寿山东麓最大的建筑:景福阁。

景福阁规格非常高,它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东西和南面有开放的抱厦,而且南面的非常大。和万寿山上其他楼阁不同的是,其他楼阁都是卷棚硬山顶,而景福阁却是歇山顶。

过了景福阁顺着山路向下走,就可以看见路南侧的一排房子,这里是过去的如意庄,现在修复以后开了一个书店。

它的对面,路西侧,是一个非常规整的四合院,也是近些年刚修复的,叫做益寿堂。里面正在举办一个“古都春晓”的展览,讲的是党中央从香山双清别墅进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段历史。

大门不大,是一座垂花门

我到这里的时候它已经关板,我央求管理员让我进去照了几张像。五间大北房,院子里还有葡萄架,非常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格局。东西还有厢房,正面的北房和东西的厢房都有檐廊,南房没有。这个院子非常漂亮。这是北房。

这是院子

东厢房

西厢房

南边没有南房,而是一带游廊,叫做抄手游廊。

再往下走就看见有大批闲人聚集,原来他们是在拍摄颐和园今春最后一颗腊梅,还有人急匆匆地往这里赶。为什么颐和园里最后的腊梅在这里?因为旁边就是乐农轩厕所,不用说,这棵腊梅的下面一定是厕所的化粪池。

等我往下走到谐趣园门口,它也已经关板了,从门口向里面张望,里面阳光非常好,景色美极了。我又和看门老大爷对付,看能不能让我进去。结果那位七十多岁的打更老大爷用英语对我说“ I'm sorry。 ” 让我大吃一惊,我说“哎呀,您的英语可比特朗普说得棒多了,他可从来不说 I'm sorry,他都是说 It's your fault。”

我只好顺着谐趣园外的小路往北走,路过嘱新楼的后身,也就是它的二楼外面。

这个时间的谐趣园是非常漂亮的。如果能进去,就可以看到这样的风景:

南边的“饮绿”、“洗秋”二座凉亭和“引镜”阁。

水塘和东边的知春堂

知春堂北侧的游廊和拐角的圆亭。

只有这个时间的阳光才能照亮知春堂。

站在知鱼桥头看水面和水中鱼。

涵远堂

饮绿亭

洗秋亭

夕阳照射下,再加上水面上反射回来的阳光衬映,洗秋亭內富丽堂皇

过了谐趣园,向北再往前走就是后湖最东面的眺远斋。

西出阳关无故人,过了这里,后湖的古建筑就很少了。我就折返,往东门走,当然要路过紫气东来城关等等。然后就到了东门的仁寿殿,我从仁寿殿的后身走,因为前面人太多。仁寿殿的后身有一个小夹道,通到一座假山后面。

绕过假山,就到了玉澜堂的大门。

玉澜堂当然也关门了,就只能看水边的古树。

前面当然就是著名的知春亭。

知春亭刚刚油漆过,小桥的栏杆真好看。

顺着夕阳看知春亭

再逆着夕阳看看

走回岸边,太阳正在西下。

走进三十多年前常去的知春亭餐厅,那时候好友几人在这里打几扎啤酒可以在知春亭坐半天。进去喝了一瓶啤酒,出来的时候太阳已经成这样了。

这时候,要是天上再有一点祥云就更好了。

岸边众拍客一通交流,然后结伴出园。摩拜单车都没有了,只好走到西苑,吃了一碗面条,打着饱嗝回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