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太大,别说初夏的一个清晨,就是初夏的二个清晨也游不完。所以,上次晨游之后,就还要接着游。上次是从北如意门进去的,这次我走东宫门,还是晨游。

东宫门就是颐和园的正门,就是过去332路公共汽车总站的那个门。现在的332总站不在东宫门了,搬到北宫门去了。进了颐和园大门,不远处就是古称二道门,现在正式的名字叫做“仁寿门”:

在晨光下,这座大门栩栩生辉。仁寿门是一座仪门,就是大门之内的一座正门;它的建筑形式是牌楼门。两边的门柱外面是汉白玉抱柱石,门墩在中间门框的下面,因为两边有华丽的抱柱石,所以这两个门墩就是做成最简单的户枢。匾枋上挂着满汉双语门牌,再上面是斗拱单檐庑殿顶。大门两侧有一小段红墙,然后是青砖雕花大影壁,富丽堂皇。从门外就可以看见里面有一块巨大的太湖石,这块太湖石上有乾隆的一首诗,根据这首诗考证知道这块石头原来不在这里,而应该是在圆明园。有人查了历史纪录,确实,它是在1937年用马车拉来的。原来当年这里没有石头,客人一进仁寿门,就可以看见仁寿殿龙椅上坐着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坐在这里的时候,其实眼已经很花了,根本看不清仪门外面站着的哪个阿猫阿狗。

所有的导游进入颐和园都是在这里讲第一个故事,所以一般这里都围着一撮一撮的人堆。今天我来得早,旅游团都还没到。仁寿殿刚刚开门,可是已经有捷足先登的导游在那里给他的游客讲故事了:

看上去这些游客是外国人,肯定不是英法来的。英法游客一般都自己偷偷来看颐和园,不敢跟着导游。因为中国的导游在颐和园里讲故事都是要遵循“批评和自我批评”原则的,先要批评英法古人,然后才会说慈禧挪用海军费用,就是自我批评。英法游客不愿意听导游批评。

仁寿殿过去是允许进去参观的,后来只能在门口往里看,现在只能在外面台阶下面往里看了;这代表朝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台阶下面一边是铜龙;一边是铜凤。

乾隆最早修建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时,把这座大殿叫做勤政殿,表示在这里可以办公。后来光绪重修的时候,把它改名叫做“仁寿殿”。仁寿门进来是仁寿殿,说明这里是祝寿的地方,寿气洋洋。仁寿来自孔子所说“仁者寿”。

仁寿殿是颐和园的正殿,也是颐和园里规模最大的殿堂,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仅次于故宫太和殿。太和殿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最大的殿堂,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九五之尊。仁寿殿上面是灰瓦卷棚单檐歇山顶,规格不是很高,也说明光绪不在这里正规办公。不知道当初乾隆给这里上的什么顶?屋顶之下的斗拱有三跳,而且很密。宋代的斗拱作为建筑结构,每根柱子上一朵,尺寸也很大。到了清代,斗拱已经不仅是建筑结构,而且成为一种装饰。这个仁寿殿每跨两根柱子之间又加了四朵斗拱,而故宫太和殿中间最大的一跨上两根柱子之间是八朵斗拱;旁边也是有五朵。

仁寿殿外面有一圈檐廊。正门外檐下挂着“仁寿殿”的匾;内檐下挂“大圆宝镜”,这是佛的四智之一:大圆镜智,意思是其智可洞察一切。大殿里面九龙座后面挂的匾上写着“寿协仁符”,协:协作;符:符合,因为符合仁所以有寿来协。

过了仁寿殿往里走,就到了昆明湖边,就可以看见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知春亭:

知春亭这里白天的游人不是很多,特别是早上;但是到了傍晚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这里就会有很多人来拍日落。一个是知春亭;一个是十七孔桥东端的八方亭,都是在颐和园拍日落的聚集区。

这个知春亭建在一个岛上,从文昌阁旁边的一座小木桥往西跨过昆明湖的浅滩可以上到岛上,过了这个小岛往西还有一个更小的岛,也是有一座木桥相连。你看,这两座岛上种植的都是水曲柳,很飘逸,像老道的胡子。小风一吹过来,这个景观就很有“仙风道骨”的意境。如果吹过来的算作是仙风,那道骨就肯定的是那座知春亭了。

知春亭坐西朝东,重檐四角攒尖顶,顶上是一座四角承恩台,台子上是空的,按理说这里应该是一个宝瓶之类的。亭子中间有四根通天金刚柱,也是上层屋顶的结构柱。外层是十二根廊柱,也是下层重檐的结构柱。东面檐下挂着的是知春亭横匾,也就是那个“金字招牌”。这个亭子是光绪年间重修的,最早的那座乾隆作品被英法联军烧了。我估计原来这里肯定有乾隆题的对子,也就是楹联,现在没有给恢复,可能光绪就没有恢复。

从知春亭岸边往北走就是颐和园里的住宅小区,包括玉澜堂、宜芸馆、夕佳楼和乐寿堂。我急急忙忙往前赶路,顾不上仔细打量这些住宅,就是快出乐寿堂院子的时候侧身拍了一张:

你要问我赶路去哪里?喏!就是这里:

我们一般把这个牌楼叫做“云辉玉宇牌楼”,必须早晨来看才会有这个光效,因为早晨的阳光照在排云门的黄色琉璃瓦屋顶上,然后反射在这座牌楼上,就会有这种光效。

这个牌楼朝北这边正楼下匾额上是“云辉玉宇”,就是辉煌彩云衬托下的玉殿宇。朝南的正楼下匾额上是“星拱瑶枢”,就是群星拱卫的瑶池仙境。这意思是说这里就是玉皇大帝的宝殿呀!这是一座中规中矩的四柱七楼牌楼,上面是斗拱黄色琉璃瓦庑殿顶,两边侧楼匾额画的是金龙和玺。这就是清代最高等级的牌楼了,黄色琉璃瓦和金龙和玺图案都是皇家专用的。

这座牌楼是万寿山中路建筑群的最前端。最早的时候,乾隆给娘做寿,在这里修建的是一座大报恩延寿寺。每天有僧人在这里吃斋念佛,给皇太后增寿。既如此,沿着长廊走到这座寺前,云辉玉宇牌楼这个位置就应该是一座琉璃顶红墙影壁。但是,保不齐皇上和皇太后是从玉澜堂码头登船,然后在这座牌楼下面上岸。如此的话,这里就需要一座牌楼了。两相权衡之后还是在这里造了一座牌楼,即使沿陆路走到这个门前广场,也不会有影壁妨碍观赏湖光潋滟。而且,从水路过来的时候,也不会因为一面大影壁挡住山色绮丽。我这张图上看不见,但是去过颐和园的都见过这座牌楼两边还有太湖石。其实每侧有六匹太湖石,一共有十二匹,各自坐在自己的汉白玉须弥座上。这些太湖石代表十二生肖,表示的是普天之下的王臣朝民,你看,古代人很聪明,不管你是二亿三千万、四亿五千万还是十三亿,这十二个属相就全代表了。天下臣民站在这里作甚?当然是给慈禧祝寿。

“原地向后——转”,跟着口令行动,就看见了排云门:

排云殿这个位置在乾隆的清漪园时是延寿寺的天王殿,兼做山门。那座古寺在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现在的建筑是1886年慈禧重建的,也是为了祝寿讲排场用的。现在的排云门是一座屋宇式大门,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前后有檐廊;上面是斗拱琉璃瓦歇山顶,金碧辉煌。“排云”二字出自西晋郭璞的“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意思是说这院子里面的金碧辉煌重重大殿就是一排一排的祥云,云端上坐着的慈禧就是神仙。你别说,这清朝皇上还真是认真学习汉族历史文化,他们看的诗词不是仅限唐诗宋词,唐代之前的两晋时期都看。这个郭璞是信奉道教的,所以这排云二字肯定不能用在乾隆时期的延寿寺,这一定是1886年重建时给安上去的。我估计慈禧没这文化,一定是光绪的手笔。光绪不能出去理政,就在这些园子里鼓捣这些花边文字呗。

在“排云门”匾后的内檐上有一块横匾,上面写着“万象光昭”。比上面那位郭璞晚一百年的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有一句“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万象就是世间万物气象,光昭就是阳光照耀。题这个匾那意思是皇恩浩荡撒满大地吧?外檐廊柱上的楹联是“迎辇花红星云争烂漫,当阶草碧风雨协和日”。辇:就是古代的汽车,这里是说皇上的汽车叫御辇,手工劳斯莱斯;碧:油绿油绿的;为了迎接皇上驾到,红花绿草争奇斗艳,风调雨顺日头高照,反正就是皇上要挑好天儿来。内廊柱上也有一副楹联:“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顺时调律吕玉节金和”。复旦:太阳和月亮,不是双黄蛋,《尚书大传》中有“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珠联璧合:《汉书·律历志上》有“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五星就是金木水火土星。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就是不同音高的音;律吕:有规则的音,也就是音乐;玉节金和:形容声音如金玉鸣响般铿锵有节奏,唐代张说有“玉节四夏,金锵五钟”。这副楹联就是说皇上一来,太阳和月亮就都出来了,领着五大行星排好队接驾,还有好听的音乐顺着时针转来转去。这看上去皇上来的时候一定是太阳快下去或者刚出来的时候,还要月亮没灭,还要五大行星连成一排,这个时辰很难拿,不太科学。音乐倒是好办,把皇家爱乐乐团找来就行。

排云门外面两边最早有两座石狮子,现在换成铜的了。另外也有十二个太湖石,这十二个太湖石难道是前面牌楼下太湖石的配偶?这个是说不仅有全国人民,还能分出男女?据说现在这里的都不是原作,是1886年重建时从畅春园废墟搬来的。

进了排云门,迎面是一座石桥,因为下面有一池长方形的绿水。

水池东西两边各有一座配殿,东面的叫做玉华殿,这个时辰背阴儿,看不大清;西面的叫做云锦殿,正在朝阳下闪闪发亮:

这二座殿形制一样,都是面阔五间,黄色琉璃瓦歇山顶,四周有围廊,南面有抄手游廊和排云门相连。

这两座殿是1886年重修的时候建的,原来延寿寺时这里是钟鼓楼。

过了小石桥,上了台阶就是二宫门,面阔三间,也是黄色琉璃瓦歇山顶。门上有一横匾“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一词出自《诗经·小雅》。柱子上的楹联是“宝祚无疆万年绵茀禄,天颜有喜四海庆蕃厘”。祚:皇位;绵:连绵不断;茀禄:福禄,《诗经·大雅》中有“茀禄尔康矣”;蕃厘:也做蕃釐,洪福,蕃乃多也,釐乃福也,。《汉书·礼乐志》中有“惟泰元尊,媪神蕃釐。” 这副楹联一看就是寿宴上的帖子。

沿着二宫门两边是内院的抄手游廊,分隔出前后院,墙外还有汉白玉栏杆,非常高级。二边的游廊上还开了随墙门,台阶下面随意矗立着二个不是一对的石鼓:

进了二宫门就是汉白玉须弥座上的一个大平台,平台之上便是大名鼎鼎的排云殿了:

这个排云殿就是原本延寿寺的大雄宝殿,原来的规模可比这个大。既然原来是寺,那就应该有一座碑呀?这座碑上应该记述的是“本寺建造史”,而且这座碑应该在前院,不能晚于大雄宝殿。其实过去的延寿寺并没有二宫门,二宫门的这个地方是排云殿也就是大雄宝殿台基的一部分。这么大的台基,当然就有了广阔天地,这里就会有一座碑亭,里面就会有一座碑,上面刻了《大报恩延寿寺记》。现在这个平台缩小了,大殿也缩小了。过去的大雄宝殿是面阔七间,现在的排云殿是五间,上面是黄色琉璃瓦斗拱重檐歇山顶,外面有一圈围廊。你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正面门柱之间的斗拱有六垛,说明这一间非常大。门柱上有楹联“松岳大云垂九如献颂,瀛洲甘雨润五色呈祥”。九如:《诗经·小雅》中有“如山如皋,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本意为颂君,后引为祝寿。瀛洲:指传说中的东海仙山。这个祝寿联写得可不是一般得大,五岳山中的云彩都是祝寿的颂章,连东海的神仙都发来五色甘雨。

排云殿坐北朝南,前面的平台在东南西三面都有台阶上下,这个台阶叫做“丹陛”,中间没有丹陛石。这个是西面的丹陛:

西面的丹陛下去对着的是西配殿,叫做紫霄,面阔五间,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东西配殿的北侧开始就有爬山廊通往后面更高的后殿。

排云殿东西两侧的连廊通往并排稍靠后的东西顺山殿,就是顺着山墙延伸出去的另一座殿。两座顺山殿都是面阔三间,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前面有汉白玉栏杆和丹陛。

过了排云殿的后身,就是一个八字形大爬梯,据说是仿造艮岳朝真蹬:

爬山廊顶和八字形大爬梯顶相连的地方就是排云殿的后殿,就是过去大雄宝殿的后罩殿多宝殿,现在叫德辉殿。德辉殿面阔五间,也是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它的中间现在是过堂,里面展览的是颐和园修缮拆下来的瓦和瓦当;另外还有一些清朝大臣们奉上给慈禧祝寿的字画。后门上面就有一幅当时内务府造办处下属如意馆的宫廷画师黄际明的横轴秋菊图,配的还有跋和题诗:

其实这位黄际明更擅长画工笔狗马,常被谕令画犬马,记载中有一幅《仿郎世宁爱乌罕四骏图》绢轴,不知现在何方。

德辉殿四周有一圈琉璃矮墙:

站在德辉殿矮墙边可以看见东边的转经楼,但是看不太清,因为转经楼比德辉殿高。德辉殿后面又是一座八字形朝真蹬大爬梯,顺着大爬梯爬到一半的时候,正好可以居高临下观看转经楼:

过去,颐和园周边的人都管这里叫做“转经楼”,其实它的正经名字应该叫“转轮藏”。转轮藏也是沿着山坡搭上去的,所以也是一层一层高度递增。最下面经过八字形台阶可以上到大门,它的大门很简单,就是一座二冲天柱夹一楼的随墙门,这种形式的门叫做棂星门。进了大门还要上山岗,这次是一座丹壁扶手台阶,上去之后就是转轮藏平台了。转轮藏平台面积不大,但是上面的建筑尺寸都不小,看上去就显得很拥挤。正面最前面就是颐和园里面最大的石碑,叫做“万寿山昆明湖碑”。这座碑下面是一个非常高大的青石须弥座台基,台基上有一圈汉白玉栏杆,这种栏杆叫勾栏,石碑坐在台基中间。全部是花岗石雕刻的,下面也是须弥座;碑身上正面是金字“万寿山昆明湖”,背面的字看不见;上面的碑额顶上是四条龙和一个宝珠,叫做四龙戏珠。

这个转轮藏在1980年代初还可以进去,在我的印象里它的里面破破烂烂,转经的架子都快散架了。房子外面也是油漆斑驳,柱子即使没长绿毛也是快了。现在重修的这么漂亮,像其它一些建筑似的都不再让游客进去看了。只能站在这个地方远望,所以德辉殿这个地方才应该叫“远望楼”,可以远望周围很多处修完就免进的建筑,估计西边的铜亭肯定也不让进了。

站在这里远看就只能看看转轮藏的外观,它的那座正殿看上去应该是三间的二层楼阁,上面的绿色琉璃瓦屋顶很有特色,一般的地方很少用这种形式,叫做“三座勾连四角攒尖顶”。三个攒尖上各有一座彩色琉璃人像,看上去不像是佛像,那就应该是福、禄、寿。正殿前面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上下带围廊的二层八角亭,上面是绿色琉璃瓦八角攒尖顶,顶上有一个绿色琉璃宝珠。看上去两座八角亭在二楼都有曲廊和正殿二层相连,那应该是二层曲廊。

院子里一个人都没有,因为封闭不让参观了。转身顺着德辉殿后面的八字形朝真蹬接着往上爬,就到了佛香阁:

佛香阁是一座八面三层重檐楼阁。下面是带栏杆的汉白玉须弥座,楼阁每层都有一圈檐廊。下面看得不清楚,站在高处看佛香阁的上层:

每层屋檐都是黄绿色琉璃瓦,檐廊扶手栏杆外面的墙面也是贴了黄绿色图案琉璃墙砖。最上面是八角攒尖顶,顶上有塔刹。彩色琉璃八面基座,上面是黄色琉璃八面覆钵,最上面是鎏金宝珠刹顶。每条屋脊上有绿色琉璃垂脊吻、五只脊兽和仙人骑鸡。

佛香阁里面过去也可以进去参观,里面的汉白玉须弥座上是空的,没有佛像。但是可以顺着楼梯到三层观景,玉泉山、昆明湖、北大一带都可以看得很清楚。现在不让进去了,不过每天都打开南面的大门和几扇窗子供游客探头向里张望:

现在的须弥座上有一尊佛像,是青铜鎏金千手观音像。还可以看见里面有很粗的大柱子,这叫金刚柱,一直通到顶的,一共有八根。根据记载,当年乾隆在这个佛香阁位置原本要修一座九层宝塔,在盖到第八层的时候他改了主意,最后修成了这座三层的佛香阁。当初里面供的是接引佛,就是阿弥陀佛。

佛香阁的院子是四方形的,因为建在山上,所以并不是很宽敞。南面的正门面阔三间,黄绿色琉璃瓦歇山顶。院子四周有一圈游廊,游廊上有隔窗,隔窗上窗棂的图案叫做“步步锦”:

游客看完佛香阁都要站在南门前看昆明湖上的风景:

北门是院子的后门。北门和南门是对称的,也是面阔三间的屋宇式大门,黄绿色琉璃瓦歇山顶。你看它门柱和额坊连接处的雀替,也在下面有一个云墩。所以,建筑式样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这个云墩不仅可以用在牌楼上,也可以用在其它地方。这扇门总是关着,外面就是堆砌的假山,游客在这里就不好站在门前看风景,但是可以坐在廊下休息,爬那么多台阶上来太累了。

我也在这里坐歇会儿,顺便就看看屋脊上的装饰:

正脊上不是鸱吻,而是龙吻,这是清代特色;垂脊上有龙首垂脊吻。戗脊最前面是仙人骑鸡,往后是三个蹲兽,第一个是龙,然后是凤,然后是狮子。仙人骑鸡下面的檐角梁端头还有一个龙首套兽。这些脊兽都是绿色琉璃的,它们不仅有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充当建筑构件,用来固定脊瓦防止滑下来;套兽是防止角梁端头被雨水泡烂了。

佛香阁东面有一座亭子叫“敷华”,它是重檐四角攒尖顶。它的屋脊上有五只蹲兽,跟在狮子后面的是天马,然后是海马:

北门外假山之上是一面琉璃牌楼,叫做众香界。琉璃牌楼的后面就是万寿山顶的琉璃大殿“智慧海”。这二处建筑是乾隆时期原作,因为是砖石建筑而没有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烧毁,但还是有破坏。

众香界牌楼的建筑形式和香山昭庙前的琉璃牌楼一样,也是四柱七楼歇山顶。这样的琉璃牌楼在植物园卧佛寺门外还有一座。中间额匾上朝南这面是“众香界”,朝北是“祇树林”。众香一词取自佛经:积香如来之净土为众香国,其楼、阁、苑囿皆香,香气流通十方无量世界。祇树林:祇园精舍,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后所住之处,并在这里宣法二十五年。

两边额匾上的图案叫做“双龙捧寿”。琉璃牌楼三座高楼也就是主楼顶正脊上都各有一个脊刹。下面是一个琉璃基座,然后是彩色琉璃覆钵,上面是承露盘,然后是九层相轮,相轮之上是华盖,最上面是黄色琉璃宝珠。三个脊刹结构都一样,只是覆钵颜色不一样。

智慧海:《无量寿经》里有一句“如来智慧海,深府无崖底”,是说如来佛智慧如海,佛法无边。智慧海是一座无梁琉璃大殿,仿木斗拱琉璃瓦歇山顶。里面供着几尊佛像,中间是观音菩萨,后面还有文殊和普贤菩萨。智慧海正脊上的三座脊刹和传统青狮白象不同,而是和前面琉璃牌楼的一样,不过尺寸大了一些,而且上面的宝珠换成了宝瓶。

从佛香阁东北角向上走,路过一片假山,这片假山中有小路和山洞可以通到下面的敷华亭和转轮藏。现在这条小路被拦上了,游客不能走,只能员工走。我怕那些员工也不过去,那些新修好的建筑很快就都放坏了。还不如让我们进去看看,看坏都比放坏了强。

佛香阁东北角小路走到头,在院墙上新开了一个小门,附带官方售票处。从这里出去就是万寿山梁上的一条大路,大路向东可以到谐趣园;大路向西可以到智慧海。我跨过大路,走一条向北下山的小路,这条小路下去就是北宫门。北宫门外面有好多闲置的共享自行车,我随便挑一辆,骑上之后十五分钟就到家了。

这次游颐和园是从云辉玉宇牌楼底下开始,顺着万寿山中路把前山的建筑都看了一遍。然后翻山越岭回家,很圆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