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家族在宜昌属于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而且其历史晚于巴国,有人认为土家族是巴国人的后裔,不过没有考古证据支持。按照《后汉书》记载,巴国最初的首领叫廪君巴务相,他的核心地盘是在宜昌的清江流域,立都在长阳,后来迁都江洲,就是现在的重庆江北。

清明时节,偷得几日闲暇,便去往宜昌一游。

宜昌在旅游界并不是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地,也就是一个地名。不过要是说起葛洲坝和三峡大坝,那就人人知道。它们都在宜昌境内,算是宜昌国民经济的主要供给方;前者原来是中国第一大坝,后者是现在世界第一大坝。

宜昌所在之地古代称为夷陵,和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里说的那个江陵相距不远。江陵是汉人之地,而夷陵古为夷人之地。宜昌这个名字还是东晋才有的,就是曹操、孙权和刘备他们都作古之后的事情。这个地方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的曹操、孙权和刘备他们经常在这里打群架。最开始是张飞站在那座当阳桥上横茅立马,结果一声吼吓退曹操大军。刘备见张飞吼声惊人,便把这里设为张飞的防地。张飞就在这里的一座山顶上扎寨,每天操练士兵兼自练狂吼。据说张飞吼声远达三江,诸敌不敢靠近。张飞的那座寨子后来还成了大事,抗战期间,国府败走重庆时,在这里留下一支奇兵据守在张飞的寨子里。这支奇兵在此阻击尾随而来的日军七七四十九天,做成国军抗日第一大功。败走的人里面,蒋总统不是第一位,前面还有一位叫关云长。关公大意失荆州之后,就被白天穿着衣服游泳的那个吕蒙给败走在了宜昌的麦城,最后先主公而去。关公就义后,首级虽被人拿去邀功,身体却是葬在宜昌当地。刘备听说关公赴义,当然不干了,便披麻戴孝带领一众哀兵来此讨伐。古说哀兵必胜,这刘备的哀兵却没有,被人家吴兵火烧了七百里连营,幸亏诸葛亮带军救援。接回刘备一家老小不说,还在长坂坡成就了赵子龙的一世英名。

看到这里,很容易让人觉得宜昌要不就是血迹斑斑;要不就是焦土遍地。其实这里也有很多风花雪夜的故事,最开始有唐朝诗人来为古人洗地,就是白居易、白行间和元缜三人在宜昌偶遇,便坐在城外的一座山洞里,吟诗斗酒逾十千。后来到宋朝的时候,苏洵带着苏轼和苏辙也来此洞三人行,这次虽仍吟诗作赋,苏洵却不能和大娃二娃斗酒,他们都是自罚。除了这些三人行之外,还有那个陆游也来过此洞独行,他阅遍壁上诸诗,便也题诗一首在一眼泉边。

这些说的都是古代的外来人口,宜昌当地也涌现过不少名人。古代最早的有屈原,很有名吧?不过当时的夷陵太贫困,屈原就吟着诗走开了,叫做行吟。还有汉代的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是她们里面唯一为国出过力的。现代最有名的是朱光亚,中国工程院院长。其他的演艺人员就不赘述了。

古人为什么以此为重要之地?因为从重庆顺三峡而下,一路险滩重重,令人胆战心惊。出了西陵峡之后,眼前豁然开朗,江水也变得温顺绵绵。这个宜昌正是镇守三峡入口,属于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古时候说巴蜀,这里便是巴国所在。

我们到了宜昌,当然首先要看看西陵峡,这是三峡之一嘛。别看这个湖北民居建筑特色不是很明显,至少现在已经看不到统一风格;但是游船码头的建筑却是徽派,不知道是不是徽人逆长江而上给传来的?

长江西陵峡,重山险峻。过去这里充满急流险滩,现在上游修了三峡大坝,水流已经平稳了许多。

繁忙的长江航道:

江边崖洞外的航道灯。

江城在望。

西陵峡最秀美的风景在灯影峡,长江三峡游的客轮多会在此靠岸。

我们靠岸的时候,正赶上古代船工升帆起航。

灯影峡类似于过去的小三峡,小三峡要乘船游览,这里则是基本靠走。本地居民以土家族为主,当地举办旅游非常严肃认真。他们为了让游客能参观到土家族的生活,就安排了很多族人在风景中表演。前面的船工就都是演员扮演的,其实他们哪里都不去,客人上岸之后他们也就都返航了。

进了景区就看见有另外一对土家幺妹儿和伢子在表演“送君送到大路口”,不过这回是阿哥送妹到河口。

这是土家妹子和姆妈在洗衣。当年浣纱的是西施,西施浣纱和昭君出塞叫做“沉鱼落雁”,当然,我们不能把这位和姆妈一起在河边洗蜡染布的看成是昭君或者西施。

往前走还有阿哥吹竖笛给阿妹听。

阿妹弹琴,面前没有牛。

一路都是青山绿水

还有“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

顺着山涧走到头,就可以看见“清泉石上流”;要是晚上来,肯定还可以看见“明月松间照”。

侧耳细听,似有隆隆鼓声。原来这里有一座土家鼓楼。

看完灯影峡,我们就顺着山路去看巴王寨。

巴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西南部落,考古发现巴地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即有人类活动,后来巴人首领统一了各部落。按照《山海经》记载,巴人是伏羲的后代。《山海经》据考证最早是战国后期所作,应该离巴国历史不远。按照《后汉书》记载,巴国最初的首领叫廪君巴务相,他的核心地盘是在宜昌的清江流域,立都在长阳,后来迁都江洲,就是现在的重庆江北。这里的巴王寨权当是当年巴国首领的寨子,巴国后被秦国所灭。这个当作旅游景点的巴王寨当然是近年重修的,用以展示古代当地的土著生活,其实很多已经是杜撰。土家族在宜昌属于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而且其历史晚于巴国,有人认为土家族是巴国人的后裔,不过没有考古证据支持。

巴王寨搭建在月亮湾旁边的山上。

走山路一点都不轻松,不过走累了可以在这个亭子里坐一会儿。

为了方便游客登山,当地修建了电扶梯,过去是索道。乘站电扶梯,经过一系列换乘,就到了巴王寨。因为巴国历史大约在先秦时期,因此,巴王宫的牌匾用篆字。这个寨子号称是“宫”。

你可以看见巴王宫是翘角楼,其实没人知道当年的巴人建筑是不是这个样子。估计八成也是杜撰的。还好,他们重建的时候没有在屋顶修几个脊兽,而是用了这样的装饰叫做卷杀。

柱础可是现在的,那个石狮子更是杜撰的了,巴人的图腾是老虎,特别是白虎。白虎堂既是源于英勇善战的巴人部落,通常是商议军机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总参谋部。

白虎堂上列着刀枪剑戟,说明巴王精通十八般武艺。

巴王打仗消耗体力,就需要补充营养,各种膳食荤素搭配,还有含醇饮料佐餐。这些是仿制当年巴王的餐具。

巴王宫的门墩为什么是这样?其实没人知道当年的巴王宫到底有没有门墩。你看那门墩上还刻着太极图案,巴王在的时候应该还没有太极的概念,这也是瞎编的。

巴王出战据说是乘车,因此有人再造了几架战车。假的成分太多,就别看全貌了,看看这个轱辘得了,大概是那么个意思。

巴王打了胜仗就要喝庆功酒,打了败仗也要借酒浇愁,因此,酒的消耗量还是挺大的。你看这个酒厂,规模相当大。现在里面有老夫妻二人还在卖酒,老头告诉我说是按照土家族传统酿酒,也就是古酒呗。他卖的有二种酒,一种低度数的是用米糠酿的黄酒,也就是十几度的样子,我尝了一口,很甜。还有一种是玉米酿制的,最高有五十五度,我也尝了一口,还是很甜。这种玉米酒市面上有卖的,是当地特产;而那种黄酒市面上没有,是本店老头私酿。

这个是巴王的庙堂一角。巴王的年代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他应该还是敬仰白虎。可是庙堂里没有看见白虎图腾,现在是作为戏院演出给游客欣赏。

巴王应该还有一些娱乐项目,他在王宫前面修了一座亭子,类似于东汉末年董卓的凤仪亭。我估计董卓和吕布在凤仪亭办的那些事,这巴王早就在这里办过,没准巴王就是殁于巴吕布之手也说不定。

当年的凤仪亭被现在的游客当成了歇脚之地,全没人理会这里过去是不是发生过恐怖事件。

巴王的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吧?他的下人可就没这么滋润了,下人住的屋子上无片瓦,就是些青石板,一到夏天还长了野藤。

这巴王除了吃喝玩乐就是有时候出去找人约架,没事的时候就坐在王宫里向外张望。其实他的视野并不大,也就是能看见这些。

巴王在这个山寨里称王称霸,而周围又是三峡这样的沟沟,注定了他胸无大志,也缺少战略眼光。那个在开阔中原纵马驰骋、有大局观的秦王;应该是秦惠文王,就是秦始皇的爷爷的爷爷;没过多少年就把巴王给拿下了。秦王把巴王和他的妻妾一起掳往咸阳,应该是给他内退了,然后把巴国并入了秦国的版图。

除了灯影峡和巴王寨,三峡人家还有另外一些景点,刚才那个月亮湾也算。其它都是一些小规模景点,还比较分散,我们没去。

宜昌当地人比较推荐的景点还有一个清江画廊。清江画廊在清江上,顾名思义嘛。那清江在哪儿呢?清江在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上回说这个清江流域是巴人的发祥地,可是这么说没有人对它有什么感性认识。如果说这个清江就是清江鱼的源头,恐怕很多人就知道了,因为这些年有很多餐馆供应清江鱼。清江鱼在宜昌当地叫做肥鱼,在全国各地的统一名称应该是鮰鱼,这是繁体字,简体字就叫回鱼。当然清江的回鱼才叫清江鱼。

宜昌当地除了清江鱼还出产其它鱼,长江里的鱼都有,像什么中华鲟、白暨豚等等的,这些都是保护鱼类,不能下锅。但是没听当地人说起过扬子鳄,可能当地人看见扬子鳄就都逃之夭夭了。其实扬子鳄是在长江中下游生活和战斗,它根本不和这里的百姓周旋。而且扬子鳄体型很小,只有巴掌大。

长阳县在葛洲坝的下游,所以这个清江就是葛洲坝下游长江的一条支流。坐车从宜昌城里到清江画廊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我们来的这天从早起就开始下雨,到了景区还是下雨。当地在清江口修了一座拦河大坝,一来可以发点小电贴补县里财政;二来最重要的是把清江拦成了水库,水面大增,旅游大旺。

一到景区大门口,就看见里面阴云密布。

我们登上一条游船就向画廊大内开去。天上下来的雨虽不倾盆,可也倾了不少碗。眼前真是一片雾蒙蒙雨蒙蒙。

船上的喇叭里播放着《雨中曲》,但是没人听,大家都在忙着拍摄雨中景。我们不是唯一雨中作乐的,后面还有一条船在尾随。

虽然在雨中,水上的小岛仍然翠绿可人。

白云白云飘,飘到半山腰。

远处的山峦一层一层地隐入云中。

近处的山峰也被云遮住了山顶。

岸边的渔家,过去在水上打鱼杀家,现在是用围栏豢养清江肥鱼。

岸边的农家,好像不方便开办农家乐了。

两山开处,烟云升腾。

游船终点,也是清江画廊的一个主要景点,叫做武落钟离山。登上山顶可以观览清江全貌,也叫倒影峡。这下雨天的,就是爬到山顶估计也看不到倒影峡全貌,所以我们就没有上去。也就是在村里吃了点农用膳就上船往回开了。

水能载舟,当然清江的水也能,这是清江水载着我们的舟。

回来路上看见一个山坳里隐约有神像。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里莫非真的有仙?

走近一看,这座山还真是像一座大佛。

和旁边的二座山并排而立,貌似佛教三尊,周围香烟缭绕。

云雾弥漫的山崖就像是一幅水墨画,我们却是在画中游。

风景如画。

云雾在山中翻腾。

烟雨蒙蒙,更显景色秀丽。这如果是晴天,一定是另一番景色。

这里是古代巴人的发祥地,据说巴王廪君就是在这里发迹,就是刚才那座武落钟离山。湘鄂川黔的土家族说这里是他们的圣山。土家人自己也认为是巴人后裔,所以说他们的根就在于此地。“下里巴人”也说的是这里的故事,是这里的一首民间歌曲。

虽当日春雨绵绵,我们却也兴致不减。于烟雨朦胧中游水上风光,颇美。

我们居住和生活的酒店就在西陵峡口上。在我的印象里,这一段长江应该是从西北流向东南。但是坐在酒店的观景台上,外面的长江却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其实正好我们所在的这一段五公里左右是东西走向,而长江水道是曲里拐弯的,出了峡口就向南拐,就到了葛洲坝;而上行一个拐弯就向北进入月亮湾。

我们这个酒店修建在长江北岸的悬崖上,就在那些古代诗人吟酸词的山洞旁边。因为古代有二次三个文人钻山洞的行为发生,所以这个山洞就被后人起了一个很没诗意的名字,叫做“三游洞”。从大街上看这座酒店很不起眼,进去酒店才发现它的建筑都是顺着悬崖向下修建的。所有房间的窗户都向南开,所有的厅堂也都是向南。坐在房间里向窗外望,就是不尽长江滚滚流,还有就是江对岸陡峭的山崖,当然少不了江面上乌尔瓦啦来回来去的船只。

西陵峡其实挺长的,是长江三峡里面最险峻的一段,暗礁密布、激流汹涌、漩涡连连、险滩不断。我们酒店所处的位置非常奇特,是在葛洲坝蓄水区的上游,因为葛洲坝蓄水高度只有二十多米,其蓄水区还没有到达西陵峡口。三峡大坝虽然蓄水高度一百多米,可是西陵峡口却是在大坝下游,也没有受到蓄水影响。所以,这里是三峡中没有被上下游二座水库影响到的一段。西陵峡整个有一百二十公里,宜昌段有七十公里,最西边是秭归,就是屈原的出生地。三峡大坝以下有三十多公里,一直到宜昌的南津关,就是我们酒店所处的位置。三峡大坝蓄水之后,上游水位抬升淹没了一些岸边景点,我们所处的西陵峡口这一段没有受到影响,还可以见到原始风光。但是,经过三峡大坝调节,现在江水已经没有过去那么湍急了,因此,航运条件是大大改善了。

西陵峡沿途还有很多小峡,前面我们去看的灯影峡就是其中之一,属于旅游开发比较好的。另外还有一些没有开发的,属于野人谷,如果有时间,可以请当地土人开船带着进去看野景和野兽。从这里往北可以到达神农架野生林区,也属于宜昌管辖。我们自认为斗不过那里的野人和虎豹豺狼,就没敢擅自进去探险。

刚才说坐在酒店窗前可以看见江对岸的风景,其实还可以从窗户向外探头出去,就可以看见下面的酒店设施,比如观景平台。

往东稍微侧一下头,就可以看见更多的酒店室外活动场所。

抬头极目向东望,可以看见宜昌市区,也可以看见葛洲坝大江、二江分叉的地方,但是看不见大坝。

走出房间,登上观景平台。

由于观景台的位置比较低,向东远眺就可以看见沐浴在夕阳下的北岸峭壁。

转回身向西望。

南岸山峦重叠。

日西下,满江红。

日既去,客亦离,陌上只余落日辉。

(修订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