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奶粉行業的發展從來就不平靜,三聚氰胺事件後的信任危機,進口奶粉品牌獲得發展良機,國內奶粉品牌生存空間受到擠壓,而今,更是不得不面對我國新生兒出生率下降的現實。

出生率下降加劇奶粉行業競爭?行業不止內憂,更有外患!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新生兒數量爲1523萬人,較2017年足足減少了200萬人,人口出生率爲10.94‰,同比下滑11.99%。根據高華證券分析師的分析,考慮到出生人口下降,預計2019年嬰幼兒配方奶粉銷量基本持平,而到2020年銷量將下降2%。

行業銷量增速基本持平,乃至在未來會出現下滑,這無疑引發了奶粉行業從業者的憂慮,有用戶在“前瞻經濟學人”問答頻道提問,希望能從行業競爭角度,對奶粉行業進行精準的數據解讀。

出生率下降加劇奶粉行業競爭?行業不止內憂,更有外患!

“前瞻經濟學人”問答頻道作爲深度問答平臺,常駐500+產業分析師,致力於解決用戶職業、產業、數據等多方面的深度提問。

對於奶粉行業的競爭問題,“前瞻經濟學人”分析師認爲,“人口出生率下滑”固然是中國奶粉行業的“內憂”,但這一大趨勢並非奶粉行業自身努力就可以改變,進口奶粉品牌多年強勢的“外患”,或許纔是我國奶粉行業需要正視的現實。

1. 奶粉進口規模依然較大

“前瞻經濟學人”指出,在世界奶粉貿易中,我國一直處於淨進口國的位置,進口嬰幼兒奶粉的迅速增加的同時,我國嬰幼兒奶粉的出口則日漸萎縮。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進口各類乳製品共計263.64萬噸,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其中,進口奶粉80.14萬噸,同比增加11.6%;進口額24.29億美元,同比增長12%;價格爲3030美元/噸,同比上漲0.4%。進口奶粉的奶源地主要是新西蘭,佔比高達73.3%,歐盟佔比爲12.6%。

2 .進口奶粉在競爭佔據優勢地位

縱觀我國嬰幼兒奶粉行業的市場格局,“前瞻經濟學人”認爲可劃分爲三個陣營,呈梯隊分佈。

第一陣營爲90-130億級,惠氏、飛鶴、達能三家企業達到,其中惠氏啓賦更是國內第一大單品,銷售額在65億-70億之間;而處於第二陣營的是伊利和美贊臣,嬰幼兒奶粉業務銷售收入分別爲82億、70億;位於第三陣營的則是20-50億級,這一陣營競爭者衆多,分別有美素佳兒、雅培、合生元、貝因美、澳優奶粉以及君樂寶。

出生率下降加劇奶粉行業競爭?行業不止內憂,更有外患!

此外,Euromonitor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嬰幼兒奶粉分品牌佔比前十一名中,雀巢和達能分別居一、二位,雀巢的市佔率更是從2016年的13.9%上升至2018年的14.1%,而達能則從8.1%上升至2018年的9.5%。排在第三名的則是我國的飛鶴乳業,2018年其市佔率上升至8.6%。

出生率下降加劇奶粉行業競爭?行業不止內憂,更有外患!

綜合以上,進口奶粉品牌對國產奶粉的衝擊依然較大,且市場份額仍保持上漲趨勢。結合新生兒出生率的下降,意味着未來我國奶粉行業將在更加嚴峻的市場環境下接受來自進口奶粉品牌的挑戰,行業競爭加劇在所難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