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時間:在接觸一個對患者來說有感染危險的重要位置之前立即清潔你的手(例如黏膜、非完整皮膚,介入性醫療器具等)。· 時間:在接觸患者和她/他身邊的環境後,離開患者身邊時清潔手。

近期,媒體連續報道了廣東省順德醫院新生兒感染、江蘇東臺血透室丙肝感染的事件,在醫療環境中如何防控感染風險,確保醫療安全引發深思。國家衛健委出臺《醫院感染預防控制十項核心制度》,做好基礎感控仍然是醫院感染防控的重中之重。手是醫療實踐過程中病菌傳播的主要途徑,保持手的衛生是避免病菌傳播和預防醫源性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任何醫務工作者,護理人員以及直接或間接參與患者護理的人,都需要關注手的衛生,並應在正確的時間、正確地執行手衛生的操作。

您知道醫務人員是如何執行手衛生的嗎?

· 當手部沒有明顯污跡時,使用含乙醇的乾性洗手液來清潔雙手,可作爲常規手衛生消毒的首選方法。該方法較使用肥皂和水來清潔手更快速,有效,並具備更好的耐受性。

· 當手部有明顯污物或有血液或其它體液污染的明顯痕跡時,以及使用廁所後,使用肥皂和水清洗手。

· 如果高度懷疑或已證實有暴露於潛在產芽胞的病原體時,包括在艱難梭菌的的暴發感染時,使用肥皂和水洗手則爲首選方法。

醫務人員會在哪些環節執行手衛生?

不論是否使用手套,在以下5個時刻,醫務人員都會執行手衛生

1

接觸患者之前

· 原因:保護患者,避免菌落繁殖,防止在某些情況下由於醫療工作人員手上的有害病菌造成對患者的感染

· 時間:靠近接觸患者前清潔手

2

在清潔/無菌操作之前

· 原因:保護患者免受有害病菌的感染,包括介入治療時來自患者自身的有害病菌

· 時間:在接觸一個對患者來說有感染危險的重要位置之前立即清潔你的手(例如黏膜、非完整皮膚,介入性醫療器具等)

3

可能接觸患者體液之後

· 原因:保護自身及醫療衛生環境免受患者攜帶的有害病菌的感染

· 時間:可能接觸患者體液及脫掉手套後立即清潔手

4

接觸患者之後

· 原因:保護自身及醫療衛生環境免受患者攜帶的有害病菌的感染

· 時間:在接觸患者和她/他身邊的環境後,離開患者身邊時清潔手

5

接觸患者周圍環境之後

· 原因:保護自身免遭患者攜帶病菌的感染,這些病菌可能存在於患者周圍環境中的物品表面,保護醫療衛生環境,防止病菌的傳播

· 時間:即使未觸及患者,接觸過患者周圍環境中的任何物品或設施後,離開時清潔手

跟醫務人員一起,學習如何正確洗手

1.在流動水下,淋溼雙手。

2.取適量洗手液(肥皂),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

3.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縫,具體揉搓步驟爲(步驟不分先後):

3.1 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

3.2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

3.3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

3.4 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3.5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3.6 將五個手指尖併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4.在流動水下徹底衝淨雙手,擦乾,取適量護手液護膚。

5.擦乾宜使用紙巾。

文:上海市兒童醫院 感控辦

編輯:田園 龔紫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