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濟南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現狀,不少市民向記者表達了看法。”於立謙表示,如果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在社區裏完成,可大大減輕終端處理的壓力,一些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可以直接去其他渠道,而最終進入填埋場、焚燒廠的垃圾會大幅縮減。

濟南明年或將迎來垃圾分類時代

7月1日,被稱爲“史上最嚴”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根據規定,個人或單位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都將面臨處罰。根據住建部要求,到2020年底,包括濟南在內的全國46個重點城市需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垃圾分類時代真的來了。《濟南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總體方案(2018—2020年)》自2018年3月公佈以來,全市已建立了22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智能垃圾分類系統也走進部分小區,但目前基本還是垃圾混裝、混運、末端混合處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展緩慢。記者從市城管局等部門瞭解到,目前濟南生活垃圾分類相關立法工作正在深入調研中。“其實去年就已經在調研了,今年繼續深入調研,濟南生活垃圾分類何時正式立法目前不好說,也有可能明年推出。”相關負責人表示。

濟南明年或將迎來垃圾分類時代

4日,在青島路北側一社區,安裝了多種垃圾分類收集裝置。王鋒 攝

社區探訪

垃圾桶哪個開着蓋子哪個先滿

據瞭解,目前,濟南市生活垃圾分類政策是,向全市範圍內的公共機構、相關企業全面強制實施垃圾分類,鼓勵居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

近日,記者走訪濟南多個小區,發現大部分小區雖然配了不同顏色類別的垃圾桶,但多數居民扔垃圾還是“一袋扔”。歷下區甸柳街道是濟南市22個垃圾分類示範片區之一。4日,記者在甸柳街道第二社區看到,小區門口設置了四色垃圾桶,每一棟居民樓下都有兩個垃圾桶,分別用於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的收集。

記者發現,該小區大部分垃圾桶桶口都是一個“敞開”一個“關閉”,下樓扔垃圾的居民大部分都把垃圾扔進了敞開蓋的垃圾桶內,蓋子蓋着的垃圾桶內並沒有垃圾。有的可回收垃圾桶內還出現了大量日光燈管(注:燈管爲有害垃圾)。“我平時就把垃圾放一起扔,因爲垃圾桶的垃圾都不分。”小區居民陳先生說。

在華能路地勘院宿舍院內,居民王女士將一堆舊報紙、紙箱投進黃色智能垃圾箱內。屏幕上很快顯示,投放的紙類重0.52公斤,獲得環保金0.5元。據悉,這個名爲“小黃狗”的智能垃圾回收箱是去年12月初出現在該小區,“我已經使用7、8次了,一共得了4塊錢。”王女士說,小區內共有15個垃圾桶,除了偶爾會有人來翻東西,大部分垃圾都不分類直接運走。“這個智能垃圾回收箱吸引了不少業主,他們主動把紙、塑料瓶、金屬、衣服等廢品分類投放。”

在地勘院宿舍東邊鑫源花園公館內,也有一個智能垃圾回收箱,同樣吸引部分居民分類投放垃圾。

各方建言

市民:充分調動社區文明志願者,激發居民榮譽感

對於濟南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現狀,不少市民向記者表達了看法。“‘垃圾分類’成爲平時常談到的話題,身邊有朋友也在爲垃圾分類制度化、常態化進行學習,這是文明邁進的一大步。”市民蘇建說。

市民劉乃兵表示,垃圾分類之所以引起熱議,說明部分國人的素質還沒能提升到一定高度。當然,作爲新鮮事物,接受需要一個過程,習慣也就成自然了。

對於“一袋扔”,市民李克利表示,“反正垃圾車都是一股腦兒全部運走,分類了也沒用”,這樣的心態十分普遍。李克利說,一方面,當前“混裝混運”現象影響了居民開展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居民垃圾分類不到位,也影響了分類收運和分類處理的效果,由此易形成垃圾投放主體和收運主體之間互不信任、互相推責的惡性循環。

“垃圾分類需要建立完善的體系。”李克利建議,可充分發揮社區居民文明志願者作用,經常宣傳督導;採取激勵措施,激發居民參與熱情和榮譽感、成就感。市民王先生表示,垃圾收集、運輸、末端處理等環節的硬件建設要及時跟上。

業內:可建立垃圾分類各環節監管體系

市中區環衛清潔工作市場化後,浙江波普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承包了魏家莊、濼源等片區的環衛清潔工作。總經理於立謙曾多年在濟南基層一線環衛工作。在他看來,垃圾分類是件好事,但要讓居民轉變亂扔垃圾的習慣,需要引導。

“老百姓不接受不適應,分類起來就有難度。要長期引導,把垃圾分類當成習慣,才能持續下去。”於立謙說,現在的垃圾混裝混運現象,是因爲前端分類不徹底、中端運輸不規範、後端處置跟不上。對此,他建議,可建立垃圾分類監管體系,專人監管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

“垃圾分類可以讓垃圾細分,如果各個環節都跟上,從分揀到收集,不同垃圾安排不同的處理設施,可以減輕環衛工人很大的工作量,還能節約資源。”於立謙表示,如果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在社區裏完成,可大大減輕終端處理的壓力,一些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可以直接去其他渠道,而最終進入填埋場、焚燒廠的垃圾會大幅縮減。

專家:垃圾分類還是應立法先行

濟南大學政法學院教授袁曙光認爲,濟南多年垃圾分類沒有順利推行普及,存在幾個原因:在硬件上沒有做好準備,沒有相應的配套設施、處理體系。還有宣傳力度不夠,“現在存在的問題就是上熱下冷,老百姓對這件事不熱情,沒有太大興趣。”他呼籲,濟南要向外地城市借鑑垃圾分類的先進經驗,也要與業內人士多交流。

袁曙光建議,首先加強宣傳力度,同時進行立法保障。“今年5月《濟南市文明行爲促進條例》頒佈,裏面對於山體保護、亂堆雜物都有了相關要求,但是沒有垃圾分類的要求。立法先行可以採取一定強制措施,讓市民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

記者瞭解到,在垃圾分類立法問題上,濟南市去年已經進行了調研,並列入2019年立法計劃調研,今年繼續往深層次進行調研。垃圾分類立法時間目前未定,明年或實現。

外地立法現狀

北京立法對標上海浙江金華下月重罰

繼上海開展強制垃圾分類之後,北京的垃圾分類立法工作也提上日程。近日,北京市城管委透露,《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已經列入2018—2020年立法規劃。新修訂的條例將不光對單位,也將對個人明確垃圾分類責任。目前,上海已經明文規定,個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罰款200元;單位混裝混運垃圾,最高可罰5萬元。而北京的新修訂條例,罰款數額不會低於上海。

在河南鄭州,垃圾分類方法和北京完全相同。而在處罰力度上,根據《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對未按照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會先由城市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未改正者對個人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而在施行進展上,鄭州和北京基本相當,今年年底覆蓋率要達到70%。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金華的實施進度比北京、鄭州都要快,8月1日起金華就將進入嚴管重罰期,其處罰力度和鄭州基本一致。

來源:濟南時報

編輯:徐英淦 審覈:李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