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兴起,往往是因为相同而坚定的信仰;当它没落的时候,一定是因为手里没钱了。国如此,家亦如此。用一句话表示就是: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1616年,建州女真为了反抗明朝暴政,组织八旗兵、建立大金国,誓师伐明。当时的八旗子弟只有勇往直前的信仰,钱粮兵都无法和大明相比。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左突右进,女真人竟然入主紫禁城,并最终掌控全国。

袁世凯给朝廷递了一封奏折,隆裕太后看完以后,立马同意皇帝退位

建州女真

彼时的大明手里有精兵、朝中有良将、窖内藏钱粮;崇祯皇帝总觉得自己的钱不够用,对朝中大臣扣扣索索,对黎民百姓横征暴敛;最终众叛亲离,自缢于景山歪脖子树上。

大明之所以这么快就灭亡,也不能完全怪崇祯。前边儿几位皇帝把钱造光了,到头来让崇祯无钱可使。手中无粮,心中发慌啊!为了镇定自己的情绪,崇祯听信了别人的馊主意:向百姓征粮。如此一来,把当初所依托的信仰给丢了。

朱元璋当年骑兵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千千万万穷老百姓的支持!当初过上好日子没想起他们,如今缺钱了倒想起来了,真当老百姓都傻呀?

故事发展到1912年,袁世凯威逼利诱隆裕太后在《清帝逊位诏书》上签字的时候;崇祯皇帝遇到过的问题,同样也降临在隆裕太后的头上。

袁世凯给朝廷递了一封奏折,隆裕太后看完以后,立马同意皇帝退位

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

当年他们仰仗的八旗子弟,在打下江山之后被糖衣炮弹打趴下,终日提笼架鸟游手好闲,由大清帝国饲养着。如今帝国攒下的钱全都花光了,这帮八旗子弟也就不再乐意卖命。没了八旗子弟的支持,太后拿什么和袁世凯正面刚?

清帝逊位之前,皇族内阁曾有一次御前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和与战。

在这次御前会议上大致分为两派:以恭亲王溥伟为主的主战派,以庆亲王奕劻为主的主和派。隆裕太后夹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这时候,恭亲王溥伟说道:“乱党实不足惧,只要出军饷,就有忠臣去破贼杀敌。冯国璋说啦,发三个月的军饷他就能把革命党打败!”奕劻等人看他说得起劲,倒也不置一词,任凭他如何吹牛皮。

隆裕太后深知,不论大清有怎样的结局,这些大臣都会做鸟兽散。如同崇祯最后孤立无援一样,没有人会拿出一毛钱帮她。别看冯国璋嘴上答应的挺勤快,真要是把钱给他,他会出兵去打乱贼吗?

想到这里,隆裕太后愈加悲伤,面对溥伟提议,她只能哀叹道:“国库早就空了,内帑(私房钱)已经给袁世凯全要了去,我真没有钱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隆裕刚当太后的时候,还沾沾自喜的以为自能以像慈禧一样,掌控大清的一切!现实很快就抽了她一巴掌,如今大清到处都是灾祸;所有人都在看她怎么出丑,她却没有能力去摆平。

同样是叶赫那拉氏的后人,隆裕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就比慈禧差这么多呢?

她当然不明白了!过去活在慈禧太后的庇护下,隆裕太后衣食无忧,对钱没有任何直观的感受。摄政王载沣被袁世凯扳下台之后,她一下子成了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所有的问题都要她拿主意!她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有什么主意啊?

袁世凯给朝廷递了一封奏折,隆裕太后看完以后,立马同意皇帝退位

别人说什么,她就信什么;袁世凯说要钱,她就赶紧给钱。

军队是一个无底洞啊!袁世凯是诚心要讹她钱,隆裕太后没有任何理由敢拒绝。南方的革命党愈演愈烈,“帝国的钱仓”上海已然宣布独立。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国将不国矣!

在此生死存亡之际,隆裕太后如同坠入爱河的小姑娘一般,完全没了脑子。雪上加霜的是:冯国璋申请3了个月的军饷去打乱贼、直隶山东河南的灾民等着赈灾,然而连私房钱(内帑)都被袁世凯骗走了,她又能去哪里弄钱?

与明亡时的崇祯皇帝相比,隆裕太后是真的叮当响了。

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突然蜕变成穷人很多人都会不习惯的。隆裕太后在内帑将尽之时,她并没有为大清江山多想什么,她在考虑自己明天要吃什么?若是真的被赶出紫禁城,难不成要和流落街头和乞丐流民搅在一起?

就在这个时候,袁世凯递来了《清帝退位优待条件》。在这份优待条件里,所有皇室成员待遇和退位之前一样,另外由国民政府给予400万元的岁费(安置费)。这么多钱,足以抵得上紫禁城一年的收入了,隆裕能不心动?

袁世凯给朝廷递了一封奏折,隆裕太后看完以后,立马同意皇帝退位

当然了,作为“败者组”之王,御前会议里没有人相信革命党会放过隆裕,也不会相信袁世凯有这么好心!他们直观地认为优待条件全都是骗人的,只要清帝一退位,袁世凯立马就会翻脸不认账。

所有人都知道袁世凯是笑里藏刀的老狐狸,他说的话,连一个逗号都不可信。可又有谁体谅过隆裕太后的苦衷?她在王之宝座上,又承受着怎样的压力呢?革命党、北洋军、遗老遗少无不是冲着她来的!不管她怎么做,都会有人不满意。

再者说了,故事情节都发展到这个程度了,怎么还有人相信大清国能翻盘呢?反正隆裕太后是不抱任何希望了。我估计,隆裕太后再这么犟下去,袁世凯立马就会跟她翻脸。

“胜了固然好,要是败了,连有待条件不是也落不着了吗?”隆裕心里的天平,终于平衡过来了。

正是这400万元的安置款,成了击溃隆裕太后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最担心的退位如何安置的问题,被袁世凯妥善解决了。她已经管不了袁世凯是不是在骗她了,就算是真的被骗,总要好过南方的革命党打过来吧?到那时候,她作为清朝最高统治者,必将罪责难逃。

颁布《清帝退位诏书》的那一刹,隆裕太后终于想明白了钱的妙用,然而,她已经把钱都给挥霍了。

当初溥仪继位的时候,摄政王载沣已经知道了军队与权力的关系!想要稳固清朝的统治,必须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于是,清政府掏空了国库,从八旗子弟里选了一群精英,组成了“绝对”忠诚于皇室的禁卫军。

袁世凯给朝廷递了一封奏折,隆裕太后看完以后,立马同意皇帝退位

禁卫军

这支将近两万人的禁卫军,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并由德国教官训练。别看他们人数不多,和过去的八旗子弟放在一起,他们个个都能是“以一当十”的存在。

禁卫军这仨瓜俩枣在袁世凯面前,虽然算不得什么,可要是真打起来,双方必然会撕破脸皮,从而让其他势力趁乱而入。这个结果是袁世凯不想看到的,为了解决这个麻烦,禁卫军必须给处理掉!

要不怎么说袁世凯乃是当世之枭雄呢!人家一眼就看出了禁卫军的命门所在。禁卫军里的这帮八旗子弟之所以替清政府卖命,因为他们都是满洲人啊,不帮自己帮谁?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禁卫军的工资很高,而且都是现款月结。

提惯了笼、架惯了鸟的八旗大爷,怎么会轻易屈尊去扛枪呢?可是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不出来挣钱,是真的会出人命的!清政府开出了优厚的条件,自然有人愿意去卖命。

不过在袁世凯眼里,能用钱解决的事儿,那就都不是个事儿!

禁卫军的这帮人不是冲着钱来的嘛?那就给他们更好的待遇!他们不是不肯背叛主子吗?那就告诉他们,隆裕太后连“内帑”都花光了;如果他们不改旗易帜,下个月就只能在家喝西北风了!

反正袁世凯就是按兵不动,看他们能忍到什么时候。摄政王载沣都被他搞下去了,这帮毛头兵又算的了什么?在理性与金钱面前,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金钱。一旦有人破了这个底线,其他人就会接二连三的缴械,直到所有人都认怂。理性算什么?可以填报肚子吗?

隆裕太后还没退位呢,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培养的禁卫军被别人拐跑了,她心里会什么感受呢?她估计会想:“原来我们老祖宗坚持的信仰,竟然就值400万大洋!”

袁世凯给朝廷递了一封奏折,隆裕太后看完以后,立马同意皇帝退位

清帝退位之后,隆裕太后果然承受了全世界的谩骂,大家一致认为大清国亡在了她的手里。第二年,她就在郁闷中死去。

隆裕太后死了之后,端康太妃成了小皇帝的干妈。这位太妃可能受到隆裕的感染,一上来就知道钱的妙用,可惜脑子不好使,被人骗的晕头转向。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总之清廷里的这些家伙们,都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使用钱为自己办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