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17天終於簽下團體協約,宣告爲罷工行動畫下句點,而空服員一開始要求的日支費、勞工董事、禁搭便車條款,全部不在最後幾場協商中,這原本該是臺灣勞工運動的里程碑,如今不僅只留下“航空業最久罷工”的定位,更只能以“輸到脫褲”來形容。長榮在5月8日發出的內部信,明白表示罷工後不調薪、不發年終、不給優惠機票的“三不”,先醞釀地勤的不滿,但工會並沒有小心處理這塊地雷,6月20日協商不到1小時就罷工,還跑到長榮南崁總部外拉糾察線挑釁,引爆空、地勤對立,正中資方下懷。

(原標題:臺灣“航空業最久罷工”結束:勞資雙方 兩敗俱傷)

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17天終於簽下團體協約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17天終於簽下團體協約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17天終於簽下團體協約,宣告爲罷工行動畫下句點,而空服員一開始要求的日支費、勞工董事、禁搭便車條款,全部不在最後幾場協商中,這原本該是臺灣勞工運動的里程碑,如今不僅只留下“航空業最久罷工”的定位,更只能以“輸到脫褲”來形容。

論策略:長榮沉穩有節奏 工會論述頻失分

在這場罷工中,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的決策團隊與戰略,遠遠不及長榮航空沉穩。長榮在5月8日發出的內部信,明白表示罷工後不調薪、不發年終、不給優惠機票的“三不”,先醞釀地勤的不滿,但工會並沒有小心處理這塊地雷,6月20日協商不到1小時就罷工,還跑到長榮南崁總部外拉糾察線挑釁,引爆空、地勤對立,正中資方下懷。最後明明是搞勞資對立,可資方卻穩穩得到了9成勞方的支持。

其實,長榮的公關策略很簡單,就是清楚響應勞方要求,解釋爲何公司不同意,爭取輿論支持;反觀工會,不僅無法交代要求怎麼來的,各項議題還不斷被專家打臉,論述不清、發言不統一,頻頻讓自己失分。空服員以爲罷工3天或5天就能逼迫資方低頭,但罷下去才發現踢到鐵板一塊,組織戰在罷工一週後成爲一盤散沙,協商節奏完全被長榮掌控。

論得失:長榮名利雙失 工會8大要求一場空

再認真檢視罷工後的團體協約,空服員究竟得到了什麼?改善疲勞航班、定期勞資互動、工會理監事會務假,本來就是長榮願意給、可以談的議題;但工會強力主張的日支費、勞工董事、禁搭便車等,則通通被否決,罷工前的“8大要求”猶如一場空。

說起來,空服員在此次罷工中唯一得到的實質福利,就是飛安服勤獎金,每個月可領2000-3000元(新臺幣,下同)。但空服員卻爲此失去年度調薪、4個月年終獎金、優惠機票的福利,長榮說不定正在暗爽:你罷工我還省了一筆。

那麼,這場罷工有讓長榮大獲全勝嗎?其實也沒有。資料顯示,罷工17天,長榮營收損失初估27.8億元,但失去的商譽、信賴度,以及各界對它企業形象的重新檢視,是無法用數字量化的。勞資關係這一課,長榮還應該好好補修。

王旭 本文來源:中國臺灣網 責任編輯:王旭_NBJS802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