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年前,

1937年7月7日,

就在這裏,就在腳下,

日本藉口一名士兵在軍事演習中失蹤,要求進入橋東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這一天對中國乃至世界而言,都是一個不能忘卻的日子。宛平城的戰火硝煙,拉開了日本侵略者全面侵佔中國的黑暗序幕,將中華民族逼至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盧溝橋畔的奮起反擊, 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標誌全民族救亡圖存的開始,爲人類正義事業點亮希望的熊熊火炬。

今天隨着筆者的鏡頭再次踏上這片土地,踏上這片勇士們曾經熱血奮戰過的地方。

作者/拍攝:老豬的碎碎念


緬懷先烈,探訪七七事變發生地宛平盧溝橋

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一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的遊記裏,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並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

緬懷先烈,探訪七七事變發生地宛平盧溝橋

​盧溝橋是在金世宗統治的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六月修建,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石獅多爲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爲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它被形容爲一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國人都稱它爲"馬可波羅橋"。

緬懷先烈,探訪七七事變發生地宛平盧溝橋

“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爲“燕京八景”之一。因橋身跨越盧溝,人們都稱它盧溝橋。早在戰國時代,盧溝河渡口一帶已是燕薊的交通要道,兵必爭之地。


緬懷先烈,探訪七七事變發生地宛平盧溝橋

​此爲乾隆皇帝御筆。

緬懷先烈,探訪七七事變發生地宛平盧溝橋

民間有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之謂,各方說法不一,此處據盧溝橋文物部門數據。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爲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而最有特色的,則是橋墩的造法。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個尖尖的船頭,其作用則在於抗擊流水的衝擊。

緬懷先烈,探訪七七事變發生地宛平盧溝橋

橋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橋身的石雕護欄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頭刻蓮座,座下爲荷葉墩,柱頂刻有衆多的石獅。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數之不盡的石獅子。民間有句歇後語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之輒不盡”的記載。

緬懷先烈,探訪七七事變發生地宛平盧溝橋

許多遊人試圖搞清數目,但數來數去,眼花繚亂,最後只有作罷。1962年有關部門專門派人搞了一次清點,逐個編號登記,清點出大小石獅子共485個,至此,應該說是“迷團冰釋”了。孰料,在1979年的複查中,又發現了17個,這樣,大小石獅子的總數應爲502個,今後是否還會發現,誰也不敢來劃這個句號。

緬懷先烈,探訪七七事變發生地宛平盧溝橋

清朝康熙年間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這纔有了盧溝橋。

緬懷先烈,探訪七七事變發生地宛平盧溝橋

因此,通常所說的盧溝橋有八百餘年曆史,是把新舊兩個橋的時間算在一起,我們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盧溝橋,只有三百餘年的歷史。

下面是清代重修盧溝橋的碑記。都是御筆。


緬懷先烈,探訪七七事變發生地宛平盧溝橋


​逛完盧溝橋,隨着帶有炮彈痕跡的舊路,步入宛平城。硝煙散盡,昔日的戰場如今遊人如織。但盧溝橋上的石獅依然刻滿歲月的記憶,宛平城的城牆還留有累累彈痕。

緬懷先烈,探訪七七事變發生地宛平盧溝橋

我們把這一切都將銘記,銘記在那一天不屈的靈魂。宛平城內,目前建起了一座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在這裏篆刻我們昂揚的鬥爭,書寫那段無法抹去的歷史。

一寸山河一寸血!

緬懷先烈,探訪七七事變發生地宛平盧溝橋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前方是面積達8600平方米的抗戰廣場,廣場中央矗立着象徵中華民族覺醒的“盧溝醒獅”,廣場中軸線兩側各分佈着7塊草坪,寓意七七事變爆發地和中華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戰爭。基座爲漢白玉、高達14米的國旗杆豎立在廣場北側。覆以乳白色大理石的展館外牆與鑲嵌着獨立自由勳章圖案的鍛銅大門,使紀念館尤顯肅穆、莊嚴。

緬懷先烈,探訪七七事變發生地宛平盧溝橋


​在這些烈士的雕像前,筆者想起了一首當年激動人心的詩文:

七七盧溝戰火燒,

雄獅怒吼破雲霄。

同仇敵愾皆披甲,

血肉長城比日高。

旌旗獵獵馬蕭蕭,

多年血淚起狂濤。

浩然正氣煦大地

萬里征戰湧巨潮。


緬懷先烈,探訪七七事變發生地宛平盧溝橋

謹以此文爲紀念那些在抗日戰爭中奉獻的英雄們,謝謝你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