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填補了《世界遺產名錄》中,東亞地區新石器時代城市考古遺址的空缺,爲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提供有力的實證。浙江世界遺產總數增至4處,除良渚古城遺址,還包括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大運河和中國丹霞(浙江江郎山)。

近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良渚古城遺址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增至55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7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處,世界自然遺產14處。浙江世界遺產總數增至4處,除良渚古城遺址,還包括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大運河和中國丹霞(浙江江郎山)。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境內,距今約5300年至4300年。這是繼西湖、運河、江郎山後,浙江第四處世界遺產。根據考古發現,良渚古城展現出了一個在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流域新石器時代擁有城市文明的早期國家社會。作爲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填補了《世界遺產名錄》中,東亞地區新石器時代城市考古遺址的空缺,爲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提供有力的實證。

世界遺產申報範圍包括14.3平方公里的遺產區和99.8平方公里的緩衝區,其中遺產區由瑤山片區、城址片區、谷口高壩片區和平原低壩—山前長堤片區四部分組成;遺產構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複雜的外圍水利工程和分等級同時期的墓地(含祭壇)等,同時一系列以象徵其信仰體系的玉器爲代表的出土文物也爲其內涵及價值提供了有力佐證。

世界著名考古學家、英國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教授科林·倫福儒先生認爲,“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是被遠遠低估的時代。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玉璧帶有明顯的象徵意義,表現出一種文化的交流和聯合,是具有共同觀念的文化聯合體形成的標誌,很大程度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複雜程度和階級制度,已經達到了‘國家’的標準”。

中國考古協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張忠培先生生前認爲,良渚古城在國內獨一無二,其意義與價值可比殷墟,可稱爲“中華第一城”。

【綜合來源:人民日報、旅思馬記】

主管: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