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名如此,垃圾分類更是如此

文字原創 / 保和堂

中國烹飪文化,源遠流長,那些借用古典詩詞的菜名,往往讓人過目不忘,在領略美食的那一刻,也領略到到文化之美。比如,“鶴鳴九皋”,此菜取名源於《詩經·小雅·鶴鳴》:“鶴鳴九皋,聲聞於天。”意思是說,鶴雖然身棲在九皋(深澤)之中,其清音也能響徹雲霄。

比如說“花雪蕪絲”,此菜名源於謝眺的《與江水曹至幹濱戲》詩:“花枝繁如雪,蕪絲散猶網。”蕪絲,指春蕪草,其皮如絲,這名字意境就特別棒。再比如大家熟知的“珍珠翡翠白玉湯(此典與鎮江有關哦)”,也是極好的名字。

好的菜名,能在食客面前展現出一幅優美的圖景,增添了人們的食慾,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但是,有些菜名就只能當做笑話來看,你說,“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麼長的名字,你讓服務員怎麼報?這不是猴子派來的逗比嘛!

很多菜名似拙還巧,在歷史的長河裏,漸漸隱沒了最初起名的原由,但是,照樣朗朗上口。這說明了什麼?名字起得好唄!

比如,老婆餅里根本找不出老婆;肉夾饃明明是饃夾肉;松鼠桂魚說的不是菜裏有松鼠,而是喫起來“松酥”。當然,夫妻肺片不是不懂的人所想的那麼血腥,更不能與魯迅小說中的“人血饅頭”相提並論……

中國菜名五光十色,強調“形、音、色”的和諧統一,表意崇尚含蓄,蘊藏文化底蘊,當然這是賣點,但走出國門的時候就顯得曲高和寡了,不是信息流失,就是簡單直白,失去了原有的意味。

比如“龍井蝦仁”被翻譯爲“Fresh Pure Prawns”只體現了主料,卻背離了“龍井”文化的宣傳初衷;比如“文思豆腐”簡單譯爲“Wensi Tofu”又讓人如墜雲裏霧裏了。

中國人素來重名,講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名”是一種信號,它有以下幾個作用:一、區分效應;二、品牌效應;三、特徵效應。名字取得好不好很重要,不然容易“猶抱琵琶半遮面”給人造成困擾,或者“亂花漸欲迷人眼”令人迷離。

眼下舉國上下最熱的命名,居然是垃圾分類的名字,讓人抓破了頭,讓人笑彎了腰——

2019年7月1日,上海率先開始實行強制垃圾分類,上海小夥伴一下從喫得歡,掉入拎得清的窘境。

上海小夥伴被“幹垃圾”“溼垃圾”逼瘋的表情,着實被全國人民特別是北京小夥伴“嘲笑”了一陣。可好景不長,北京小夥伴沒高興多久,一則關於北京推動垃圾分類立法的消息傳來,笑容立馬凝固。

但是,北京小夥伴還是贏了,因爲人家會起名字呀。你且看——

上海的垃圾分爲:溼垃圾、幹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北京的垃圾分爲: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

上下一一對應,但就是因爲取名的水平問題,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了。

上海小夥伴不惜搬出了豬豬,來解決他們的“滬囧”:豬喫的,溼垃圾;豬不喫的,幹垃圾;豬喫了會死的,有害垃圾;賣了可以買豬的,可回收垃圾。

唉,都是起名字惹的禍!

上海小夥伴的困惑:垃圾非幹即溼,已是全集;既然可回收,稱可回收垃圾不合適。

北京小夥伴的英明:廚餘垃圾對應溼垃圾,降低認知成本;其他垃圾,包容萬物;可回收物,減少困擾。

……

近日,學生們高考志願都填好了吧?這裏就涉及選擇高校,而高校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門,紛爭不休。

高校的名字取得好不好,自然也對高校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比如有一所大學:東南大學,實力相當強勁。但是或許是看電視的原因,有一個東南衛視是一個福建的衛視臺,導致很多人認爲東南大學遠在福建(小編頓時覺得很無語)。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出現了高校合併潮,又出現了一些新校名。

比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其實是兩所實力相當的學校合併產生,這麼長的校名也不知道誰起的,真的就不能再短點了嗎?

取名的時候,還會產生一些爭議。比如成都電子科技大學一度想改名“中國電子科技大學”,導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抗議,最後不了了之。還有就是著名的“南大”之爭,如今塵埃落定,教育部已經發文了,“南大”花落南京大學。

最後,提醒各位學生的是,千萬要小心一些名字“花枝招展”的野雞大學,比如被反覆通報過的:中國郵電大學,北京財經大學,北京外事大學,北京醫科大學……大家小心爲上,不要被“名”所惑!

文字原創

感謝轉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