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拉拢汉族,清朝的康熙皇帝多次亲自祭奠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很大程度上争取了江南士大夫阶层对满清朝廷的支持和认可,这些对汉文化认同的做法使满族被汉化,同时也巩固了清王朝对中原的统治,三百年后,当清王朝岌岌可危的时候是汉族官员曾国潘、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清朝续命。第一次是元朝时期,汉族完全失去了对国家治理的权利,蒙古人成了中原王朝的统治者,汉族成为国家中的最低等的民族,并且国家可能改信异教,不尊孔奉儒,统治者推行西亚的阿訇文化。

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文明得已延绵的唯一国家,现在已经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这无疑是人类历史的一大奇迹和盛举。能够有这样的文明成就是和汉文化的博大、包容、与时俱进是分不开的。然而,汉文化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过不少的波折。不过这些风波没有让汉文明断送,反而丰富和壮大了中华文明。哪些企图征服和消灭中华文明的民族,要么被同化,要么被驱逐,现在成了入不了流的国度。

中华文明最大的民族危机应该有三次。第一次是元朝时期,汉族完全失去了对国家治理的权利,蒙古人成了中原王朝的统治者,汉族成为国家中的最低等的民族,并且国家可能改信异教,不尊孔奉儒,统治者推行西亚的阿訇文化。第二次是清朝,满洲贵族入主中原,在中原实行剃发易服。一直到民国,才结束了这种局面,可是,第三次危机伴随着出现,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特别是日本对华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

外族对中原的入侵,并且能对中原进行统治的并不是强大的蒙古,也不是凶残的日本,更不是当时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而是满清王朝。因为满清皇帝没有去汉族文化,而是选择被汉族同化。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仿效明制形成以满族贵族为主体联合其他民族统治阶级的统治体制。组织人力对传统文化的汉文典籍进行翻译、整理、编撰,八旗子弟接受汉文化教育,学习的内容多以汉文化为主。在汉族聚居区,汉官管理汉民,清朝在汉族聚居的地方的巡抚多为汉族。满汉通婚,以稳定军心和民心。并准满汉官民相互婚娶。清朝统治者实行剃发易服政策的目的是以是否剃发易服作为判断是否归顺清朝而不是想用满洲文化取代汉族文化。

顺治时期,对于汉族和明朝官吏,并不是采取消灭的态度,顺治皇帝采取严加控制和收买的办法,明令前朝官员和各衙门官吏“俱照旧录用”,设法劝那些名望好,归隐山林的前朝官员复出参政,帮助治理国家。很多汉族通过不同的渠道做上高管,有的还进入满清政权的核心机构,成了核心成员,孙廷铨成了吏部尚书、吴正治成了武英殿大学士、王熙则是大学士。

为了拉拢汉族,清朝的康熙皇帝多次亲自祭奠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很大程度上争取了江南士大夫阶层对满清朝廷的支持和认可,这些对汉文化认同的做法使满族被汉化,同时也巩固了清王朝对中原的统治,三百年后,当清王朝岌岌可危的时候是汉族官员曾国潘、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清朝续命。同时,这个时候满洲已经基本被汉化,他们大部分没有入关时的民族特征,和汉族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