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肉牛采食粗饲料、牧草时经常接触地面,因而其消化道内易感染各种线虫,体外也易感染虱、螨、蜱、蝇蛆等寄生虫。这对肉牛的饲料转化率和胴体质量均有很大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在肉牛育肥前的预饲期内进行驱虫、健胃。

一、驱虫

1.驱虫时间。

驱虫最好安排在下午或晚上进行,使牛在第2天白天排出虫体,以便于收集处理。投药驱虫前最好停食数小时,只给饮水,以利于药物吸收,提高药效。驱虫后。应将肉牛隔离饲养2周,并对其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刚进入预饲栏舍的肉牛由于环境变化、运输、惊吓等原因,易产生应激反应,可在其饮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和红糖,连饮1周,并多投喂青草或青干草,2天后添加少量麸皮,逐步过渡。注意观察牛群的采食、排泄及精神状况,待其整体稳定后再进行驱虫、健胃。

2.驱虫药物的选择。

目前,养殖中使用的驱虫药物种类繁多,常用的有伊维菌素、阿弗米丁、丙硫苯咪唑、敌百虫、左旋咪唑等。其中伊维菌素为驱虫首选药物。伊维菌素对畜禽体内的几十种线虫及体外虱、螨、蜱、蝇蛆等寄生虫均有效,根据不同剂型可口服、灌服和皮下注射,常用剂量为每3千克体重用有效成分10毫克灌服或混饲、每10千克体重颈部皮下注射0.2毫升。

驱除肉牛体内寄生虫可用丙硫苯咪唑,一次口服剂量为10毫克/千克体重,或用左旋咪唑7.5~10.0毫克/千克体重,空腹服下。在有肝片吸虫的地方,可用硝氯酚等药物进行驱虫。此外,可以在每吨饲料中添加0.5千克吩苯达唑,按正常方法饲喂,对肉牛体内外寄生虫均有良好驱除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饲料中添加驱虫药物时一定要拌匀,免得个别牛吃不到,影响效果。

驱除肉牛体表寄生虫时,可用2%~5%敌百虫溶液涂擦牛体(牛要戴笼子,以防舔舐体表引起中毒);或先用0.3%过氧乙酸逐头喷洒牛体后,再用0.25%螨净乳剂进行普遍擦拭,可于首次用药1周后再重复用药1次。在具体应用中要注意:不可随意加大用药量,发现不良反应要立即停药,症状严重的应请兽医对症治疗。

要定期进行驱虫,一般每季度进行1次,最好是同时使用丙硫苯咪唑和伊维菌素。具体用法:内服丙硫苯咪唑15毫克,千克体重,同时用0.1%伊维菌素0.2毫升/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二、健胃

由于饲喂方法不当或饲料不干净,肉牛瘤胃、瓣胃内易沉积杂物,导致其食欲不好、消化不良。此时宜空腹灌服1%小苏打水,待肉牛排出杂物后(以拉黑色稀粪为判断标准),再饲喂育肥饲料。此外,驱虫3日后,为增加肉牛食欲、改善消化机能,也应用健胃剂调整胃肠机能,如用健胃散、人工盐、胃蛋白酶、龙胆酊等,一般健胃后的肉牛精神好、食欲旺盛。

肉牛健胃的方法有多种,可口服人工盐60~100克/头或灌服健胃散350~450克/头,日服1次,连服2日。对个别瘦弱牛可灌服健胃散后再灌服酵母粉,日服1次,每次250克,也可投喂酵母片50~100片。另外,可用香附75克、陈皮50克、莱菔子75克、枳壳75克、茯苓5克、山楂100克、神曲100克、麦芽100克、槟榔50克、青皮50克、乌药50克、甘草50克,水煎1次服用,每头牛每天1剂,连用2天,可增强肉牛食欲。如果肉牛粪便干燥,则可每头喂复合维生素制剂20~30克和少量植物油。

胜伟集团将充分发挥盐碱地改良技术优势、潍坊港口物流优势、整合国内外优质种畜资源,积极走出去,辐射全国五大类型盐碱地分布区,建设盐碱地农牧产业园,开创新型扶贫模式,将国外优质肉牛种源引入国内,以每2000-2500亩盐碱地建一座可存栏500头的智能“牛仓”,形成一条“盐碱地农林牧复合、草果田契合、一二三产融合,种养加产业循环发展”的经济模式,助推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