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是地球上分布广泛的一种土壤类型,我国从滨海到内陆,从低地到高原都有分布,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的合称,分为滨海盐土、草甸盐碱土、沼泽盐土、草原碱土、龟裂碱土。

1.盐碱地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引发生理干旱由于盐碱土中积盐过多,土壤溶液的渗透压远高于正常值,导致树木根系吸收养分、水分非常困难,甚至会出现水分从根细胞外渗的情况,破坏了树体内正常的水分代谢,造成生理干旱,树体萎蔫、生长停止甚至全株死亡。

危害树体组织在PH居高的情况下,OH—对树体产生直接毒害,这是因为树体内积聚的过多盐分,使蛋白质合成受到严重阻碍,从而导致含氮的中间代谢产物积累,造成树体组织的细胞中毒;另外盐碱的腐蚀作用也能使树木组织直接受到破坏。

滞缓营养吸收过多的盐分使土壤物理性状恶化、肥力减低,树体需要的营养元素摄入减慢,利用转化率也减弱。而Na+的大量存在是树体对钾、磷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磷的转移受抑,严重影响树体的营养状况

影响气孔开闭在高浓度盐分作用下,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内的淀粉形成受阻,气孔不能关闭,树木容易因水分过度蒸腾而干枯死亡。

2. 适于盐碱地栽植的主要树木种类

树种的耐盐性

耐盐树种具有适应盐碱生态环境的形态和生理特性,能在其它树种不能生长的盐泽土中正常生长。这类树种一般体小质硬,叶片小而少,蒸腾面积小;叶面气孔下陷,表皮细胞外壁厚,常附生绒毛,可减少水分蒸腾;叶肉中栅栏组织发达,细胞空隙小,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有耐盐树种其细胞渗透压可在392.26*104Pa以上,能建立阻止盐分进入的屏障;或能通过茎、叶的分泌腺把进入树体内的盐分排出,柳、红树等;或能阻止进入体内的盐分进一步的扩散和输送,从而避免或减轻盐分的伤害作用,保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也有的树种体内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有机酸和糖类,从而增大细胞渗透压提高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树种耐盐性的高低是相对的,它以树体生长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为基础,树种、土壤和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都对树木的抗盐性长生影响,因此反映树木内在生物学特性的绝对耐盐力是难以确定的。不同的树木种类会品种,其耐盐性有很大的差别,而同一树种的树体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或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与气候环境条件下,其耐盐性也不相同,一般而言,种子萌发及幼苗期的耐盐性最差,其次是生殖生长期,而其它发育阶段对盐胁迫的敏感性相对较弱。

另外,温度、相对湿度及降水等气候因素对树木耐盐性也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树体盐害症状加重。由于土壤湿度影响土壤中的盐分转移、吸收,影响树体内生化过程及水分蒸腾,生长在炎热干燥气候条件下的树体,大多较湿冷条件下对盐分更为敏感;而较高的空气湿度使得蒸腾降低,能缓解由于盐度而引起的水分失调的影响。故提高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均有助于提高树体的耐盐性,特别是对盐分过敏的树种,更有作用。

常见的主要耐盐树种

黑松、圆柏、胡杨、新疆杨、柳树、火炬沙枣沙棘、枸杞、白蜡、合欢等。

3 . 盐碱地树木栽植技术:

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有:

施用土壤改良剂施用土壤改良剂可达到直接在盐碱土栽植树木的目的,如施用石膏可中和土壤中的碱,适用于小面积盐碱地改良,施用量为3-4t/hm2。

防盐碱隔离层 对盐碱高的土壤,了采用防盐碱隔离层来控制地下水位上升,阻止地表土壤返碱,在栽植区形成相对的局部少盐或无盐环境。具体方法为,在地表挖1.2米左右的坑,将坑的四周用塑料膜封闭,底部铺20厘米石渣或炉渣。在石渣上铺10厘米草肥,形成隔离盐碱环境,适合树木生长的小环境。

埋设渗水管铺设渗水管可控制高矿化读的地下水位上升,防止土壤急剧返盐。用石渣、水泥制成内径20厘米、长100厘米的渗水管,埋设在距树体30—100厘米处,设有一定坡降并高于排水沟;距树体5—10米处建一收水井,集中收水外排,第一年可是土壤脱盐百分之48.5,采用此法栽植白蜡、垂柳、国槐、合欢等树体生长良好。

暗管排水暗管排水的深度和间距可以不受土壤利用率的制约,有效排水深度稳定,适用于重盐碱地区。单层暗管埋深2米,间距50 厘米;双层暗管第一层埋深0.6米,第二层埋深1.5米,上下两层在空间上形成交错布置,在上层与下层交会处垂直插入管道,使上 层的积水由下层排出,下层管排水流入集水管。

抬高地面 采用换土并太高地面20厘米栽植油松、侧柏、龙爪槐、合欢、碧桃、红叶李等树种,成活率达到百分之72—88.

躲避盐碱栽植 土壤重的盐碱成分因季节而有变化,春季干旱、风大,土壤返盐重;秋季土壤经夏季雨淋盐分下移,部分盐分被排除土体,定值后,树木经秋、冬缓苗易成活,故为盐碱地苗木栽植的最适季节。

生物技术改土主要指通过合理的换茬种植,减少土壤的含盐量。

使用盐碱改良肥盐碱改良肥内含钠离子吸附剂、多种酸化物及有机酸,是一种有机——无机型特种园艺肥料,PH5.0。利用酸碱中和、盐类转化、置换吸附原理,即能降低土壤PH,由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有效由于各类盐碱土改良。

总之,我国很多地区均有较大面积的盐碱地,对发展绿化种植有一定困难。实践证明,选择耐盐碱树种,遵循生态平衡的原理,根据植物形体和特性,依照天然群落的结构,从木本盐生植被区、海滩沙生盐被区、盐生植被区和沉水植物群落中进行耐盐渍性树种选择,采用引进与乡土树种相结合的办法,根据树种的高矮、冠形、根系深浅、抗盐程度、喜光耐阴等不同特性重新组合,构成和谐有序、稳定壮观且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人工群落,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此外,地形设计是盐碱地园林树木栽植的重要措施,其指导原则是挖池堆山、扩大水面、抬高局部地形。土山堆积需埋设排盐暗沟,其出口注入水池,经过灌溉和雨水淋洗,可大大降低土壤的含盐量。再根据树种的抗盐性能选择安排,将抗盐能力强的树种栽植在较低处,抗盐力较弱的树种则栽植在排盐良好的土山上或地势较高处。水体在盐碱地造园中起着重大作用,它不仅能丰富景观、增加灵气,其最大功能还是可用于排盐改壤。

胜伟集团深耕盐碱地生态治理15年,拥有2600余项盐碱地治理的技术专利,已是国内盐碱地行业的领军企业。着重在改善环渤海地区、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上下功夫,运用科学的高新技术手段,使盐碱地变为良田沃土,改善人类居住环境、造福社会、惠及子孙后代。

经过多年工程施工积累与技术革新,胜伟集团已形成了一套盐碱地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苦咸水淡化技术-节水浇灌技术-信息技术六大技术综合的改良体系,快速有效的使盐碱地达到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

工程技术措施

通过工程措施逐步降低土壤含盐量,隔离并排出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利用井水淋盐、灌水洗盐、暗管排盐、开沟降盐等工程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生物技术措施

通过平整土地,开沟作方,淡水冲刷,机械滴灌等措施初步排盐降碱,然后利用高耐盐碱真盐生植物的吸盐、泌盐作用,降低土壤的盐碱性,同时利用较耐盐碱盐生植物搭配栽植,进一步对盐碱地土壤进行改良,最后通过兼性盐生植物播种与栽植,提高适于土壤环境植被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化学技术措施

通过使用化肥等化学措施使盐碱地化学成分改变,中和土壤碱性,分离盐分中的钠、镁、钾等离子,增加植物生长所需微量元素。利用有机改良剂(腐植酸类肥料)、化学酸性肥料、矿物性化肥等达到治理效果。

苦咸水淡化技术措施

利用苦咸水淡化设备对盐碱地地下的苦咸水进行淡化,使其满足植物浇灌需要,淡化过程剩余的废料回收后可用作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及冶金业等。苦咸水淡化技术与暗管排盐技术结合,形成灌排结合,水资源实现自循环,使地下苦咸水得到充分利用,大幅度降低盐碱地改良的投资成本,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

节水浇灌技术措施

盐碱地地区淡水资源非常宝贵,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胜伟集团进行盐碱地改良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胜伟集团已形成了以滴灌微喷、智能自动浇灌、机械化浇灌为主的浇灌模式,不仅提高了淡水的利用率,更节约了淡水资源。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大数据、遥感技术等信息措施对盐碱地各项指标特性、改良过程、预期效果等进行精确计算,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实时发布各类信息,通过云计算处理巨量资料,同时为决策者、投资者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最终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格局。

胜伟集团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千百年来都无法有效利用的盐碱荒地转化为可利用的洁净土地,实现了科技和智慧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切实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