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大实业家,范蠡,无论在治国治军还是修身齐家、经营农商,谋必中,战必胜,事必成,显示出非凡的毅力和过人的才能,被人们尊为一代“商圣”、“财神”!

范蠡虽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在移居越国后,开始了他辉煌的“三迁”人生历程:入越为将,出齐拜相,居陶为商。“三迁皆有荣名”是司马迁给范蠡“三迁”的评价,但范蠡的“三迁”何以荣名立身呢,原因就在其儒道互补的人生理念。

一迁,入越为将。据《史记》记载,周景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吴越夫椒之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遁入会稽山。在勾践无路可走即将亡国之时,范蠡毅然决然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终凭他的文韬武略帮助勾践灭了吴国,成就了越王霸业,他也被尊为上将军。范蠡在越国的二十多年中,以孝为先,以忠律己,以复国为己任,以爱黎民百姓为准则,屈尊忍辱,忠实地践行了“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儒学思想。

二迁,出齐拜相。范蠡浮海出齐,改名换姓,自称鸱夷子皮,苦身戮力躬耕海畔。父子共同治产,没有几年,致产数十万。“齐人赏其贤,拜为相。”由布衣荣升国相,就是范蠡宽厚仁爱,广施恩惠,泽被百姓,受人敬仰的佐证。

三迁,居陶为商。作为儒商的范蠡一身布衣,第三次迁徙至陶地,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人皆尊陶朱公为财神,是中国儒商的鼻祖。三迁三荣的原因

其一,范蠡不但有过人的军事谋略,还有过人的政治远见和识人眼力,能明己阅人,且处世有方。

范蠡与越王勾践相处二十多年,深谙勾践的处世哲学。当吴王夫差亡身姑苏山,越王设宴欢庆之时,范蠡却急流勇退,乘舟浮海出齐。范蠡的选择让封建士大夫们瞠目结舌,他放弃了权利、地位、富贵,踏上了艰难的二次创业历程。范蠡在给文种的信中写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可见,范蠡对勾践的为人了如指掌。而文种就很不幸,在收到信后虽称病不上朝,可不久越王赐文种一把宝剑说:“子教我七术,三术平吴,一术在子,请随先王去吧。”最终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范蠡对越王勾践早有所料,在国盛之时明哲保身,乘舟浮海,远走齐国,作逍遥之游。

其二,范蠡骨子里淡薄名利。他懂得政治的险恶,帝王的喜怒无常,因而既不看重“上将军”的头衔,又不热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

任齐相时,范蠡意识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他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再一次拒绝了名利,挣脱了捆绑身心的枷锁,寻找到了安顿身家性命的地方——陶。这与庄子在濮水边拒绝楚国相位相同, 由此看来,道家思想在春秋末期已成为一些士人为人处世的法宝,而范蠡是典型的受益者。

其三,范蠡心胸豁达、沉稳睿智、英明果敢,有武夫无畏前行的魄力,更有儒士深谋远虑的韬略。

国家危难能挺身而出,国盛民安则遁逸海外;重金救子心切,而闻子死讯坦然;明死生之理,晓处世之法,悠然自得地做自然中的一员。

纵观范蠡一生,以儒家思想积极入世效忠君王;以宽厚仁慈经商治产,数次散财恩泽百姓;以道家思想悄然遁世立身做人,无为而治。

儒道思想使范蠡的一生显隐有度,三国曹操煮酒论英雄时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可见,范蠡就是能隐能现的蚊龙。他无论生活在哪片土地上都绽放出了不同的生命光彩,保身留名,永垂千古。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尽管范蠡“三迁”荣名立身,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多有建树,与先秦诸子相比毫不逊色,但终因其“辞官下海”违背了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正史鲜有记载,而司马迁也只把他列入《史记·货殖列传》之中。

财神养生地,碱悦盐温泉。碱悦盐温泉,贵乎稀有,源自珍罕。源自春秋古盐池深坑,携曾再此泡泉,泉水滑如脂,常年保持在68°C,经权威机构鉴定,属于偏硅酸弱碱性医疗温泉水,富含硒、锶、锂、偏硅酸等40多种对身体有益的矿物质,春浴回阳敛气,夏浴解暑清心,秋浴除愁涤虑,冬浴祛寒健身

相关文章